再次出山 峄县县政府和运河支队及峄南地方武装在 山里度过一个冬天。1941年2月,为了打开运河南北的局面决定重新出山。这时孙伯龙认为自己在高级领导机关工作,不如到地方搞武装斗争作用大,也要求出山。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遂任命他兼任抗协军峄山支队支队长,彭畏三为政委,率部一起出山。1941年2月10日,朱道南率领峄县机关和运河支队在教导二旅五团三营的配合下出山,首先长途奔袭攻打了周营伪据点。根据单庭兰区长的侦察,使部队对敌情了若指掌,于2月11日夜半1时许,到达周营据点外围,夜三时打响,不到两个小时,攻克了周营据点,俘虏伪军200余人(枪),生擒了伪区长孙景义,打退了韩庄日军的增援。13日与坚持在运南的胡大勋、胡大毅的运支二中队会师。接着运支又连续两次粉碎了日伪对黄邱山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随后占领微山岛。运河支队重振雄风,新的局面被重新打开。1942年,日军纠集了五万人对我鲁南、鲁中山区进行疯狂扫荡,第一仗集中1000余人,于1月2日长途奔袭我军运河南的毛楼防地。峄山支队支队长孙伯龙等19名同志壮烈牺牲。支队女秘书梁巾侠指挥24名战士英勇抗击,激战一整天,打退了1000余日伪军的进攻,毙敌百余人,梁巾侠因此被称誉为“巾帼战士”。毛楼战后,形势急剧恶化。这年春天,孙振华调走,鲁南第四军分区政委纪华重返峄县,任峄县县委书记兼运支政委。这时运河支队支队长邵剑秋鉴于形势的需要向县委领导建议主动让贤,推荐胡大勋任支队长,孙斌全任副支队长。经县委研究同意邵剑秋的建议。同时批准邵剑秋同志多年的申请,由朱道南、纪华介绍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任命他为运支政治处主任(不久改任副支队长),这样既促进了领导间的团结,也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对部队度过难关起了极重要的作用。1942年秋,鲁南区党委调朱道南到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临走时他到了周营北王楼村找周营区长单庭兰等人开会,研究了周营区的教育工作,着重研究了如何以伪区学校为名来培养抗日救国人才的问题。1943年朱道南又回到鲁南专署工作。1944年夏,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周营王楼村秘密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朱道南作了指导报告,现场进行教学表演,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在抗战形势下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1950年5月,朱道南调到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工作,9月又调往上海工作。从此,他离开了周营地区,离开了鲁南大地。作者简介:傅永顺(1927——2009),又名傅永训,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人,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入党。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历任枣庄市委机要秘书、市档案馆副馆长、市编史修志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研究员等职,1991年离休。2009年5月10日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