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绝色,怎能不爱

 天地任逍遥耶 2022-07-21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从中国的色彩出发,能够溯源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以及那份流传千年的东方式审美中,独一无二的古老智慧。今夜一起欣赏中国绝色。

一次次凝眸,只为——

中国传统色

第一次凝眸

爱上它:一见倾心的名字

秘色 石青 花青 天青 月白 胭脂

藤黄 栀黄 郁金 柘黄 缃色 霜色

黑釉 水墨 玄黑 青莲 藕荷 玉色

艾绿 天水碧 翡翠 绿松 赭石 琥珀

每一个色彩名仿若一幅画。

看着是不是美极了?

第二次凝眸

爱上它:不可方物的颜值

名字很美,真容也“不负虚名”,

更有一袭美名不能囊括的悠悠韵味。

撷几张古代壁纸色卡,供君徐赏。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第三次凝眸

爱上它:嵌于诗词的底蕴

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取桃夭色

从“柔蓝一水萦花草”中取柔蓝色

从“欲把西湖比西子”中取西子色

从“绛紫浅红如舞娥”中取绛紫色

从“伤心桥下春波绿”中取春绿色

从“水色沧浪,波涛浩汗”中取沧浪色……

第四次凝眸

爱上它:取自天地万物的神彩

中国传统色源于天地万物,

禽鸟、走兽、植株、

山川、地貌、天象,不一而足。

荷叶色黄,称作“缃叶”;

绿色牡丹,名为“欧碧”;

霞光色粉,名为“海天霞”;

夕阳薄雾罩远山现紫色,名为“暮山紫”;

黄河水色金黄闪光,称作“黄河琉璃”;

黎明时分高空天色,称作“东方既白”。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 珊瑚赫

其色如珊瑚出海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 挼蓝

白居易《春池上戏赠李郎中》

“直似挼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 紫蒲

张籍讲“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

第五次凝眸

爱上它:赋予古建千年浪漫

当古色遇上古建,

朱门红墙,琉璃碧瓦,

雕梁画栋,飞阁流丹,

一门一窗一檐角,

都是时光里的美人。

可远观可细视,

雍容华贵,不可胜言。

文章图片10

第六次凝眸

爱上它:渲染服饰的轻盈飘逸

古代织染局曾经染出一种新色,

叫作“海上霞色上轻罗”,

就像海上的霞光染到了罗衣上

泱泱巨著《红楼梦》,

也多有服饰色彩的妙笔。

黛玉是:“月白绣花小毛皮袄”

“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

宝钗是:“蜜合色棉袄,

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

葱黄绫棉裙。”

祖先对颜色的挑剔与遐思,

定义了别具一格的东方审美。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第七次凝眸

爱上它:点睛妆容温婉不失贵气

傅在面上的颜色,

是国人骨子里的光彩自信。

大名鼎鼎的唐代桃花妆,

即便放在当下,也十分受捧。

桃花妆,亦称“桃花面”,

据唐宇文氏《妆台记》记载:

美人妆,面既傅粉,

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

浓者为“酒晕妆”;

淡者为“桃花妆”;

薄薄施朱为“飞霞妆”。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这份颤人心魄的美,一眼千年。

文章图片13

第八次凝眸

爱上它:融于传统工艺的美感

附在器物之上的传统色,

历经光阴洗练,越看越有味道。

流翠的头饰凤冠,淡雅温润的青瓷,

笔势苍劲的篆刻,内敛静穆的家具。

器物身上发生的不仅是

时间与色彩的磨合,

也是古人的美学智慧穿越历史,

抵达今天与我们展开的对话。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第九次凝眸

爱上它:流淌画布之上的古色雅韵

古人绘画很重视设色,

无论是描摹江湖市井的人情世故,

抑或是记录宫阙凡灵的风雅日常,

起笔、落笔、晕染间,无不考究。

国画常用的颜色包括:

花青、藤黄、赭石、朱膘、

胭脂、石青、石绿、白粉等。

几幅传世名画,

常看常对人生做新的思量。

文章图片18

《捣练图》局部

文章图片19

《汉宫春晓图》局部

文章图片20

《桃源仙境图》局部

文章图片21

《千里江山图》局部

第十次凝眸

爱上它:与二十四节气的梦幻联动

当节气遇上传统色,

春耕夏耨,秋收冬藏,万物轮回,

以这时节为序,配相应之颜色,妙哉!

文章图片22

文|央视新闻《夜读》撰写、整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