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东一目 ——古代公文写作趣闻杂谈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07-21 发布于甘肃

湘东一目

――古代公文写作趣闻杂谈

眭达明

江西省粮食局

      王伟于狱中上五百言诗,湘东王爱其才,欲宥之;有嫉之者,言于王曰:“前日伟作檄文甚佳。”王求而视之,檄云:“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王大怒,钉其舌于柱,剜腹,脔肉而杀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

        王伟是侯景的主要谋士,也是侯景的秘书。这个人很有才学。据《梁书·王伟传》载:“王伟,陈留人,少有才学,景之表、启、书、檄,皆其所制。景既得志,规摹篡夺,皆伟之谋。”《南史》上也写到一件事,说是侯景降梁后,高澄曾给侯景去了一信,试图说服侯景回心转意,遭到侯景拒绝。侯景让王伟给高澄回信,“其文甚美”。高澄阅后,惊问道:“这是谁写的?”左右告知是王伟写的。高澄说:“如此高才,为何不早告诉我?”。王伟有才,然而却用错了地方,他为侯景出了很多坏主意,给南方人民带来了一场大灾难。
        侯景何许人也?他原系东魏大将,甚受高欢信任,高欢死后,他怕被高澄(高欢子)所杀,降梁,受封为河南王。次年(公元548年)叛梁,攻破建康(今南京),围困台城(宫城),梁武帝愤恨饥饿而死。侯景改立简文帝。551年又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旋废梁自立国号,建元大始。次年汉被梁将陈霸先、王僧辩等所破,侯景逃亡时被部下杀死。
        侯景乱梁,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繁华都城建康被焚掠一空,东晋以来江南所积累的财富毁灭殆尽,出现了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堆的惨象。造成这场大浩劫、大灾难、大破坏,作为侯景的主要谋士和秘书,王伟难辞其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然而梁元帝萧绎(即位前封湘东王)在王伟兵败被俘之后,却爱赏他的文才,忘了国耻家恨,想宽宥他。原来王伟下狱后,因贪生怕死,不但作诗赠给梁朝的大臣,乞求活命,而且于狱中给萧绎献诗陈情。此诗长达五百言,写得不错,萧绎读过后,果然有意宽宥他。但萧绎的部下始终没有忘记王伟所犯下的罪行,便对萧绎说:“前些日子王伟写了一篇檄文,也写得很好。”萧绎让人找来看看。檄文中写道:“项羽的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尚且有乌江之败;湘东王只有一只眼睛,怎么能使赤县民心归顺!”萧绎怒不可遏,命人把王伟的舌头扯出来钉在柱子上,接着剖腹,一片片割他的肉,活活把王伟弄死。
        王伟檄文中写的这句话,为何使萧绎如此伤心痛恨?原来他自幼一目失明,而这一生理缺陷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忌讳,不管有意或无意,谁如果不小心触了他的忌讳,谁就要倒霉。如据《南支·刘谅传》载:萧绎做湘东王时与文士刘谅关系亲密,秋日两人共游江滨,叹秋望之美。刘谅见萧绎兴致很高,便即景助兴说;“今日可谓'帝子降于北渚’。”“帝子”一句是楚辞《湘夫人》中的首句(原文为“帝子降兮北渚”),萧绎立即想到它的下句:“目眇眇兮愁予”,便对刘谅说:“你是想说'目眇眇兮愁予’吗?”“眇眇”在句中是形容远望中迷茫莫辨的样子,但“眇”字又有眼瞎的意思,真是“眇”目人别有感受。萧绎便从此再也不喜欢刘谅。一个对自己的生理缺陷忌讳到如此敏感程度的人,见了别人(何况是仇人!)在檄文中用讥讽嘲笑的口气揭自己的短,他怎么能忍下这口气?王伟也真是活该倒霉。
        王伟被杀,虽说罪有应得、罪不容诛,然而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萧绎“发怒于檄文而后诛之”,又是用极其残忍的活割刑罚,则又“失刑甚矣”(《资治通鉴》胡三省注)。
        

(来源:秘书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