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ICC 并发金葡菌感染:导管一拔一留?!这 2 个病例教训深刻!

 蔚蓝色淼 2022-07-21 发布于河北


原创 董明芬 丁香园肿瘤时间 2022-05-15 20:20 发表于浙江

图片

今天一起来看 2 例 PICC 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案例。 


案例 1 

来自于丁香园站友 @a**s 的分享:

病人 PICC 置管大约三个月了,留置期间没有定期维护。某日突然高热、寒战,自诉有受凉,退热效果不佳。PICC 入口附近有拇指大小的硬结,压痛轻。

图片

次日到某三甲医院维护 PICC,当时没有出血,坐车 1 小时多回到县医院后就这样了:

图片

管子开始不通,里面是血,使劲推通了,勉强可以输液。且硬结范围扩大,压痛,局部红肿,体温继续升高。最终确诊导管相关感染,血培养出金葡菌,去三级医院将导管拔了。

看完以上案例,再来看一例我们病区最近发生的导管感染案例。


 案例 2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50 岁。因 「 左乳癌根治术后 5 年余,要求治疗 」 于 2022-04-07 入院。右上臂带入 PICC 导管一根。患者自诉从入院前一天晚上开始出现皮肤发痒,导管周围按压痛,摸到硬结。测体温 38.2℃。

处理经过:

责任护士评估后考虑并发导管相关感染,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并做了以下处理:

1. 揭开敷料后,穿刺点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注意:先不用消毒液消毒)

2. 用无菌拭子采集穿刺点周围分泌物送培养(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

图片

3. 皮肤消毒:碘伏 3 遍-酒精 3 遍-生理盐水清洗-待干。(注意:与常规先酒精后碘伏消毒不同,主要是考虑穿刺点局部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避免与碘发生反应)

4. 导管固定:取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约 3 cm*3 cm 大小,剪开口子后包绕导管出口处,外用水胶体透明贴 10 cm*10 cm 进行固定。

图片

5. 遵医嘱抗感染治疗:0.9% 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0.6 g q8 h 静滴 *4 天。

后续追踪:

2022-04-08,见穿刺点有少量渗液,局部红肿、硬结较前一天减轻。患者自诉疼痛较前一天以减轻。

图片

揭开敷料后的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图片

继续按上述换药方法进行处理,同时予红外线照射一日 2 次,每次 30 min。

图片

患者在 2022-04-10 按上述方法换药一次。

2022-04-15,见穿刺点仍有少量渗液,患者自诉已无疼痛等不适,体温正常。

图片

皮肤消毒后,改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IV3000 透明敷料进行固定。
 
图片

2022-04-17,穿刺点敷料未见渗液,患者无疼痛等不适主诉。

图片

经过对症治疗后,PICC 管保留下来了,但患者的化疗时间推迟了。为此,患者表示以后一定会吸取教训,按时到医院维护。

一起来看一下视频:


//////////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血管导管留置留置期间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
 
感 染 预 防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 48 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血管导管置管后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
 



1. 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可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 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至少 1 次/2 天,无菌透明敷料至少 1 次/周,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3. 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前,应当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

图片
图片:血管内导管的潜在污染来源

4. 中心静脉导管及 PICC,尽量减少三通等附加装置的使用

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 每次连接及注射药物前,应当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对端口周边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端口内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 应当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输液 1 天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输血时,应在完成每个单位输血或每隔 4 小时更换给药装置和过滤器;单独输注静脉内脂肪剂(IVFE)时,应每隔 12 小时更换输液装置。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封管,预防导管堵塞。

7.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 2 天内尽快拔除导管,病情需要时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

9. 应当每天观察患者导管穿刺点及全身有无感染征象。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炎症表现, 或全身感染表现的,怀疑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时,建议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拔管。

如怀疑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拔管时建议进行导管尖端培养、经导管取血培养及经对侧静脉穿刺取血培养。

10. 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 若无感染征象时,血管导管不宜常规更换,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肺动脉导管和脐带血管导管。

成人外周静脉导管 3-4 天更换一次;儿童及婴幼儿使用前评估导管功能正常且无感染时可不更换。外周动脉导管的压力转换器及系统内其他组件(包括管理系统,持续冲洗装置和冲洗溶液)应当每 4 天更换一次。不宜在血管导管局部使用抗菌软膏或乳剂。

12. 各类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特别预防措施见附件。长期置管患者多次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封管。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GoEun,梅浙
投稿及合作:yinqihang@dxy.cn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