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讲解员大赛视频专业组1:山西王兰《三家分晋》

 张继峰 2022-07-21 发布于江苏


三家分晋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的结果。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範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领有自己的封邑,拥有基本上是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他们通过贵族宗族组织来统治自己的封邑。这样,在诸侯国内部就有了「公室」和「私家」之别。公室指诸侯国君,私家指卿、大夫之家。在西周时期和春秋早期,卿、大夫的封邑没有得到发展。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而当时三家已有实力,于是三家分晋地。

晋当时由六家大夫分割,如中行,范,赵,魏,韩,智伯六卿,后来就剩下赵,韩,魏三家,瓜分晋国。前03年,周天子威烈王正式承认他们是诸侯。

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

在春秋时期,西周以来的社会政治秩序遭到破坏,在诸侯国势力扩张的同时,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统治的封邑,在诸侯国内也形成了一个个割据独立的小国,并且也在互相兼併。有些势力强大的卿、大夫,还操纵了诸侯国的政治,诸侯国的政权由公室向私家转移。这些卿、大夫比较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新兴的进步势力;以国君为代表的公室则主张维护旧的制度,是一批顽固的守旧贵族。

早在春秋初期,晋公族内部嫡系与旁支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晋献公曾大批屠杀公族内的群公子。献公死后,他自己的儿子之间又发生争夺君位的斗争,直到晋文公即位才结束。晋公室的力量被削弱了。到春秋中叶,旧公族只剩下栾氏、羊舌氏和祁氏等几家,而晋国的卿大夫之家即私家的力量却逐渐壮大起来,不断与晋国的公族展开斗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