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讲解员大赛视频专业组17:浙江郑佳《刻纹陶罐》

 张继峰 2022-07-21 发布于江苏

位于余杭区美丽洲公园的良渚博物院内有一件国宝,它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如玉琮、玉璧等美轮美奂的良渚玉器,而是一件看起来并不那么夺人眼球的陶罐。

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良渚先民在其身上刻下的几个符号,是尚未破译的“天书”。

这件并不那么起眼的陶罐何以称得上是国宝,这些先民留下的“天书”又在说什么呢?

在良渚博物院的1号展厅内,记者见到了这件神秘的陶罐。被安放于独立展柜中的它是夹砂黑皮陶,按照考古学描述的语言,它长这样:侈口,平唇,口沿微移,短颈,广肩,鼓腹,圜底,圈足外撇。刻画符号位于其肩腹处,环绕一周,共十二个成组符号,均为烧后刻,刻痕处可见崩缺。

这件文物的等级是一级甲等,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国宝”。

事实上,一般陶器因数量巨大、内容单一,等级都不是太高,这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陶罐为何能被冠以“国宝”的名头呢?

首先是因为它保存比较完整,但最主要的还是它上面刻画的十二个连续的符号,数量居良渚文化之冠。

那么,这些被刻划在陶罐的肩部和腹部的十二个刻画符号在传达什么,有没有特殊的含义呢?有人认为这些符号是表意画,有人认为是原始的象形文字。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曾对陶罐上的符号做出了释读,认为是“朱旗践石,网虎石封”八个字,记录了一次人捕虎的经历,并称此陶罐为“前所未见的珍品”。

不管刻的是什么,可以断定黑陶罐不是普通日用品,这些刻画符号也不是随意画上去的,肯定有一些特殊的内涵。不管是表意画,还是史前文字,这个黑陶罐的文物价值毋庸置疑。

“对中国文字的起源有一定的解读意义。”马东峰表示。

 这件黑陶罐如此珍贵,那么,它是如何被发现,又是如何来到了博物馆呢?此外,如果它不是日用品,会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这件陶罐是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得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