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12座著名博物馆,您知道吗?

 张继峰 2022-07-21 发布于江苏

台湾12座著名的博物馆:台湾宜兰兰阳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国立台湾美术馆、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国立台湾文学馆、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国立国父纪念馆、国立台湾博物馆、中正纪念堂。

宜兰兰阳博物馆

宜兰兰阳博物馆位于宜兰县头城镇青云路三段750号,由姚仁喜带领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姚仁喜带来了西方社会的现代主义,与国际脉流互联,使用现代性的新材料与工法,为台湾带来一股现代之风。

兰阳博物馆位于头城镇乌石港区乌石礁遗址公园内,原基地水域内存有许多尺度惊人的乌石,博物馆的设计,兼顾了周围环境,使整个水域变成一个多样化的生态湿地。就在这样的荒原中,博物馆像一面山一样拔地而起,斜向的外墙面直接插入土中,将力与美巧妙地结合。

石材的质感反映出单面山因长期海蚀所显现的特殊纹理,与周围巨大的乌石相应成趣。为维护湿地生态,选择环保可回收的材料与绿建筑施工,真正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


兰阳博物馆位于台湾的东北边,宜兰也在这个地方。在宜兰的外海有个地方叫做龟山岛,我们的兰阳博物馆就在龟山岛的对岸。
    宜兰的地理位置在台湾有些像世外桃源,全部被山包围起来。在汉人爬山或是坐船过来之前,这里住的都是原住民。龟山岛对这个地方的人民很重要,曾经有人专门写诗记述龟山岛对于在外工作的宜兰游子的特殊意义。每当这些游子坐火车回家过年,穿过山洞,一眼看到龟山岛时,就好像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这种场面十分感人。所以龟山岛是我们这个案子中最重要的参考点。

差不多一百多年前的清朝,这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港口,叫做乌石港。乌石港有一个很有名的景点,是“宜兰七景”之一,叫“石港春帆”。那些大块的黑色石头躲在港里,船要绕过石头才能沿着河开到岸边。然而,沧海桑田,现在这个海港已经变成了一块湿地。
      在台湾除了乌石港,许多海边都有这样的石头,中文叫做单面山,它们通常是立方体的石头,倾斜地对着外海,是一层砂岩与一层页岩的组合。石头的组合在海岸边形成一道特殊的景色。由于砂岩和页岩的硬度不一样,每块石头的颜色和倾斜的状况也不一样。这样的景象成为我们思考兰阳博物馆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图像来源。 

      宜兰原先的博物馆馆长觉得想要介绍宜兰,用山、平原和海这三个元素就可以叙述完成了。所以我们在当年的乌石港,现在的这块湿地外面建设了一个新的现代化的渔港,在这个山坡、湿地边上建设兰阳博物馆。
      用单面山石头的造型,加上山、海的空间构造,恰当地构成了我们建筑的一个基本剖面。在博物馆里面,观众可以看到海水和龟山岛,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呼应。
      建筑的内部展览空间有三个层次,都是利用三角形体的切割完成的,有点儿像把空间扒开,一些虚的量体和实的量体相互交错形成建筑的基本形状。兰阳博物馆就坐落在湿地的边上,我们尽量不让它影响到湿地附近的生态环境。
      建筑的里面相当简单,透明的部分都是公共空间,实体部分都是使用空间。

我常常说这个建筑是我们大元建筑及设计事务所多年来坚持做“几何奴隶”的一个极致。我们对于这种设计语汇的坚持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兰阳博物馆这个案子表现出来的是几何结构最具张力的状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建筑是倾斜于地面的。兰阳博物馆的基本向度有三个,一个是垂直于地面的向度,一个是平行于斜面的向度,一个是垂直于斜面的向度。这三种向度在建筑上的每一个交点的设定都有其各自的道理,所有这些交点都会在立面上呈现出来,特别是整个建筑落在地面上时更会强化这些交点,最终形成一个很有张力的建筑。
      单看建筑的立面图好像并不像建筑物,这是因为角度的关系。我们受前面提到的砂岩和页岩层层叠加的启示,把建筑物的外形做成石头和铸铝板的交错形式。但看起来东西好像还不够多,还不够复杂。那一阵子我对把音乐变成某种视觉形式这一课题非常感兴趣,就和同事们一起研究,看看怎么能把音乐变成某种造型。我们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想把建筑物的外墙做得和音乐有点关系。
      在宜兰使用音乐,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台湾民谣。于是我们把谱子拿出来试着做了一下,但感觉呆呆的,因为民谣音乐很简单。然后我们就尝试别的音乐,比如军歌,结果证明这是最难看的造型。儿歌也是蛮幼稚的。最后发现,交响乐比较像我们心中理想的样子,所以顺手找到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又找了一个真正懂音乐的同事,一个一个地把音符和谱子铺上去。我们选择了四种石头,用三种不一样的表面处理方式,让每个石头的宽度都有节拍,比如 60厘米宽的是 1/4拍的, 30厘米宽的是 1/8拍的,其中还有休止符,结果我们真的把这个曲子铺了上去,当然施工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在博物馆的停车场停下来,可以从湿地看到博物馆的倒影,走过一个长长的步道,在湿地的另一边还可以看到这个建筑。
      从周围的景致中可以看到比较小的乌石,还有一些比较大的乌石,当然最大的乌石就是我们的建筑。

进入建筑空间后,在开始时我们故意让它往下一点,所以一进去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空的玻璃空间,所有的线全部没有与地面保持平行。这样,很多人进去以后,尤其是那些习惯看到垂直线的人们,都会觉得这个建筑是斜的,但随后大家会自动把线调整好。还好到现在为止没有人在里面晕倒过。我们很注意室外撞进室内空间的时候石头的缝隙要交汇在一起等各种细节,花费了很大工夫。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空间,有点颠覆性的感觉。
      兰阳博物馆的这种形态代表我们事务所的一种执著。在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斜的,窗子也是斜的。与此同时,我们对帷幕墙进行了许多研究,对盖板究竟是要做成斜的还是直的进行了多次尝试。从博物馆大厅内向上看的话可以看到通往另一个展厅的彩虹玻璃桥,阳光从上面洒下来,有一点像帆的感觉。
      从二楼往上参观时需要乘坐电梯,在乘坐电梯的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石头和外海。由于我对电影有很大兴趣,所以当时心里在想,既然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总要遇到一些高潮,比如男女主角碰到了,音乐会在这一刻响起来,有时候甚至是催泪的镜头。那么在博物馆中是否也可以这样设计呢?我们刚进入博物馆时是慢慢地感觉,转头过去还没有看到主角,等到他们出现的时候我们正好踏上了电梯,第一个亮点就产生于此。既然我已经设想好了故事情节,那么我就开始在Google Maps上进行测算,想算一算这个点与龟山岛之间的距离,希望能够把这个角度调得精确一点。在施工的过程中,我心里一直在想 Google Maps到底准不准,等到盖到二楼的时候,我冲进去一看,果然,“男女主角”碰到了一起。

从二楼上去之后可以看到龟山岛,从最上面回头一望还能看到博物馆里那些纷乱复杂的结构。进入展厅后可以看到三个楼层,最上一层 “山之层 ”讲的是宜兰的山、树木和森林,主要的空间秩序是垂直的。第二层“平原层”的几何次序是水平的,说的是人们的活动、台湾人以前耕田的方式、养鸭的状况等,人们好像都戴了一个乌龟壳式的斗笠,穿着竹衣,这是在叙述当年的生活。最底层是海洋,里面的渔船还没造完就被搬了进来。最后倾斜的屋顶把三个楼层连接在了一起,中间还有一个电梯,人们可以利用它上下。
      在博物馆的外墙上可以看到石头与铸铝板的交错。这些铸铝板都是定做的。我们把石头的颜色抓取出来放在铸铝板上,使整个颜色看起来是一致的。我最喜欢的是建筑体斜冲下去的尖角那个地方,石材在这里非常精细地拼接在一起,硬朗的线条一直冲向天空。
      宜兰另外一个特色是多雨,天气好的时候,外墙上的这些颜色看起来还是蛮接近的,但是下雨的时候铸铝板的颜色会变得比较亮,而石头的颜色则会变得比较重。

我自己也跑到工厂里去做铸铝板,里面有一百多种 DEMO。等到完工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兰阳博物馆与龟山岛在造型上仿佛有所呼应。在这个案子完工后,许多人说这个案子与当地的地景融和得非常好,我一直觉得这其中一半是运气。用电影来讲的话,就像当你在拍摄史诗电影的时候,如果你的角色是一个小角色,那么你在大历史的背景下只要演得不算太坏,大家都不会有意见。这个地方从背后的山上下来一直到海边,再延伸到龟山岛;如果从对岸来看的话,这便是一个很大的场景。从博物馆的外面看,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倾斜的,当建筑物快要完工的时候,台湾的网站上都报道说,宜兰有一栋房子还没有盖完就沉下去了。


      在博物馆外面有一个木头的平台,原来有一块乌石,就是在清朝地图上显示出来的那块石头。我们从建筑物凸出来的玻璃那里可以看到这块石头。这块石头下面是一个防空洞,是当年日本人建造的,怕美国人打过来。
      许多民众都来这边拍照,有黄昏时的样子,也有夜景。我们故意不让这些建筑物在夜景中显得非常明亮,现在流行用灯光把建筑物做得很刺激,但因为这里是湿地,并不适合这些。我弟弟是博物馆的,我跟他说,希望博物馆能安静一点,不要惊吵到青蛙等动物。
      2011年,这个案子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的认可,获国际宜居城市大会人造环境类别金奖。

国立历史博物馆

国立历史博物馆就位于南海学园,国立历史博物馆以收藏、展示中原文物为主的公立博物馆。绿瓦白墙红柱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建筑,揉合了明清风格,典雅瑰丽。这里也和故宫博物馆相同,都是收藏中原文物,国立历史博物馆主要的是接收原河南博物馆的文物和日本战后所归还的文物。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位于台北市南海学园文教胜区。东接台湾艺术教育馆、台湾科学教育馆及教育资料馆,西邻台 湾省林业试验所,馆前与建国中学隔街遥望,馆后自植物园荷池环绕,终年游客不绝,而其天成气韵与如 画美景,更为他处所不及。 博物馆重视学术地位的提升和研究人员的专业培养,加强研究系列专书与推广普及教育刊物之出版,以充分发挥博物馆社教之功能。此外,并积极倡导现代管理,整建庭园馆舍,使其益趋精致,且规划建立各项制度,加强与欧、亚、非、美各国一流博物馆相互合作。

国立历史博物馆是个绿瓦红墙的建筑物,标准的清朝风格,没有瑰丽的装饰,朴素的风格,国立历史博物馆正显示了博物馆的幽雅。国立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有五万多件,上从殷商时期下至民国,可以说是贯了中国大半个历史,国立历史博物馆中收藏近5万件,主要来自河南博物馆迁台文物及日本战后归还的古物为主。包括安阳出土的铜器;洛阳出土的先秦绳纹陶;六朝的唐三彩等。其中包括有青铜器、铜器、玉器、陶器、书画、宗教文物和民俗文物等,可以说是非常的难人可贵。

国立历史博物馆在政府机构和私人收藏家的娟曾下,使得该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展品更为充实。除了这些展示品之外,这里还有一处吸引人们长驻的地方,那就是四楼后头的景观休憩区,这里不只是个赏景,也是个品茗的好去处,座在窗棂旁,一大片的荷花就在眼前,一阵阵的茶香,那可真是人间的一大享受,而在国立历史博物馆舍外头,还有露天的咖啡座,这一切可以说是风雅极了。想享受一个休闲且又有知性的下午,这里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现国立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八万余件,以出土文物为主,包括陶器、铜器、玉器、甲骨文、钱币、袍服等类,均为1956年以来**部门及社会各界捐赠。

以历史文物保存、展示与介绍,尽量发挥现代的艺术文物,将历史文物宣扬到海外,吸收世界各国古今的文化艺术并加以介绍为宗旨。

设有固定性馆藏展览、特展、一般性书画及其它展览,国内外巡回展览,并设有机场画廊。

曾任馆长有包遵彭、何浩天等。 现任馆长为黄光男。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

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基地位于台南市安南区和顺寮农场,计行政典藏大楼、展示教育大楼各一座。展示内容将着重在台湾历史,包括多民族长时间与台湾自然环境互动的历史。另外也包括台湾对外关系、台湾各族群、以及现代化的台湾等多项展览主题。其中行政典藏大楼于2007年完工启用,全馆于2011年10月29日开馆 。地址:台湾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 儿童厅开放至下午4时30分 。

国立台湾美术馆

国立台湾美术馆位于台中市西区,台中第65号公园内,于1988年开馆前身为台湾省立美术馆,全馆占地约三公顷,为地上3层,高度24.5公尺:地下一层,高度7.5公尺的方形建筑物,与台中市立文化局毗邻,北边为科学博物馆,三者透过绿园道连结,成为台中市文艺气息浓厚的休憩观光带。

国立台湾美术馆建筑造型以天然石片为主要外饰材料,巨型雕塑为导引,多元化的展览、艺文活动,传达都会的脉动。规划有研究、展览、典藏、推广、资料中心、演讲视听、行政办公等部门。

国立台湾美术馆分有24个展览室,除了定期举办国内外名家各项艺术作品展,并收藏许多奇珍异品,馆方典藏室以珍藏已故的美术家作品为主、也有明清时期台湾地区美术家及当代美术家作品;另也有以开放式展示的美术街及美术广场,并设有文物供应部、咖啡座等,兼具知性与休闲活动的多功能措施。馆外的绿地广场也提供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国立台湾美术馆每逢星期六的上午及下午,于馆内的演讲厅皆有举办免费的文化讲座让民众自由参加,可享受参观各种国内外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展览的乐趣。 此外,美术馆前景致优雅的五权西三街、五权西四街的绿园道,两侧皆开设了许多具有独特风味的餐厅与咖啡馆,来此也是不可错过的唷! 

地址: 台中市西区五权西路一段2号 。营业(开放)时间: 周二到周五上午09:00至下午05::00、周六上午09:00至晚上08:00;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馆(如有停止开放,则以现场公告为准)。 国立台湾美术馆/洽询电话 04-23723552 。服务设施: 定时导览服务每日上午 10:30,下午 2:30 。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位于台湾台东县台东市,成立于2002年8月17日,属于考古遗址就地兴建的野外博物馆,习简称「史前馆」。此馆主要是为了抢救台东卑南遗址而成立的。1980年7月,台湾铁路管理局南回线因兴建卑南车站(今台东车站),无意中发掘出藏有大量文物的卑南文化遗址,经过政府及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师生考察,该地是台湾新石器时代目前发掘出来范围最大的遗址,在多年的文物抢救、考察与规划下,博物馆目前分为三大主题来展示不同种类的文物,分别是台湾自然史、台湾史前史与台湾南岛民族。该馆并非直接建在考古遗址上,而是另建有卑南文化公园来保存遗址。 
  史前馆的建筑设计是由国际竞图之后选出的,建筑师是麦可·葛瑞夫(Michael Graves)。整个馆地约有10公顷,东边是博物馆,西边是文化公园。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位于宜兰县五结乡冬山河风景区内,创立于91年1月16日,中心占地总面积约24公顷,国立传统艺术中心规划包含入口处、停车场区、行政中心区、住宿区、演艺厅区、工艺坊区、产业景观区等各具特色的区域。

1990年间,当时担任宜兰县长的游锡坤就已开始筹设『东北民俗技艺园计划』,并于1996年间正式提升为『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经过7年筹备,终于在2003年10月正式开幕,希望能把整个台湾的传统艺术在此好好保存,甚至希望以此为基地,让传统艺术好好的留在生活当中,倾力推动传统艺术的维护与研究及推展保存、传习、展演及推广等工作,为带动民间艺术的再生、发展与创新,传统艺术的保存维系、关心与重视,永续保存民间生活艺术之美;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园区之建筑景观传统朴实,配合现代化之功能与视觉美感,具像化呈现早期庶民生活场景,并提供现代民众接触传统艺术的机会,增加方便性。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的建筑由简学义、陈森藤、蔡元良、黄声远等多位建筑师合作,把台湾传统建筑表现得十分精美,也让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园区荣获『2001台湾建筑佳作奖』,从戏剧馆、曲艺馆、图书馆、工艺传习所、目仔窑、民俗街坊、住宿中心至文昌祠、戏台、黄举人宅....等等,都非常有味道,值得细细观赏;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园区的展示系统分为动态和静态展示,动态展示以市街聚落区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园景观区等之技艺展演活动为主,静态展示则以『展示馆』的传统工艺美术与『戏剧馆文物陈列室』的音乐戏曲相关文物之展示为核心;国立传统艺术中心里的大渔翁餐厅以及小吃坊都提供了多样的宜兰传统美食,街坊中,还有数十家的工艺店家林立,像是古早电影院、木屐馆、戏偶馆、陶艺馆、玻璃馆等,各有特色,也是游客最爱停留的地方。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内容相当丰富,不仅让宜兰人骄傲,更是让台湾人了解到台湾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文献,体会古早先民们开拓台湾的荜路蓝缕,在旅游的轻松时刻,也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一举数得!另外,来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也可以前往冬山河搭乘游览船,体验宜兰的冬山河之美喔!

國立臺灣文學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一般是指“国家台湾文学馆”。国家台湾文学馆,简称台湾文学馆、文学馆或台文馆,是台湾地区“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的附属机关。馆址位于台南市的国定古迹原台南州厅,主要搜集、整理、典藏与研究台湾近代文学史料。2012年将改隶文化部。同在原台南州厅办公者,尚有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

国家台湾文学馆最初是日治时期之“台南州厅”,辖台南州(包括今云林、嘉义、台南县)地区之行政中心(以面向圆环为主出入口),另外“台南市役所”(日治时期台南市政府)共同在此办公(市役所以面向南门路为主出入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州厅遭美军以烧夷弹击中,原法国马萨式屋顶接近全毁。战后稍经整修将屋顶改为两坡式,一度改为“空军后勤司令部”,最后成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

台南市政府于1997年10月1日迁至安平区,原址配合“古迹再利用”,“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于1997年8月正式成立文资中心筹备处,同时负责国家台湾文学馆与国家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之筹设工作,最后择定今址,并随即展开古迹修护与新建。2002年底完工,2003年10月17日正式开馆营运,借调国家成功大学历史学系的台湾文学史教授林瑞明出任开放后第1位馆长(筹备处主任,简任第12职等)。

役所及战后增建部分则因老旧破损予以拆除。另外,由于邻近台南孔子庙,为求建筑不至于过高而破坏整体景观,遭拆除之部分改建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的新建筑另外作为国家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馆舍(今文资总处南部办公室),另保留州厅部分立面,作为文资中心出入口。在经过整修后,大致恢复日治时期旧貌,并以“原台南州厅”之名列入国定古迹。林瑞明在2005年9月1日回学校教书,馆务由原副首长吴丽珠代理,直到2007年3月9日“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请台湾大学教授吴密察兼代为止。2007年8月15日起,静宜大学副教授郑邦镇出任馆长,结束将近2年的代理馆长(主任)时期。2010年2月1日,郑邦镇回到静宜大学,文建会借调国家中央大学教授李瑞腾任馆长。

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是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下辖机构之一,位于南投县草屯镇,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南投县工艺研究班,由被誉为台湾工艺之父的颜水龙所创设。1999年,更名为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改隶属于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自2010年1月2日起,又改制为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简称工艺中心。主要目标在于加强工艺文化研究、保存特有工艺技术、培育优秀工艺人才,以及办理工艺竞赛与展览。

 发展中心还在台湾其他地区开设有分馆,分别是:台北当代工艺设计分馆、莺歌多媒材研发分馆、苗栗工艺产业研发分馆、台湾工艺生活美学概念馆。

国立国父纪念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国立台湾博物馆

国立台湾博物馆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凯达格蓝”大道后、忠孝西路前,它的左边是重庆南路、右边是台大医院。

国立台湾博物馆本来称为 台湾省立博物馆,国立台湾博物馆但是废省后这里就改称为现在国立台湾博物馆这个名称,国立台湾博物馆这里可说是台湾第一座国立台湾博物馆以收藏台湾本土的文化历史为主的国立台湾博物馆。国立台湾博物馆这里全是值得观赏的地方,或许没有学术上的研究,但是光是用感觉,国立台湾博物馆也就够感受到它要给我们的一切。

大厅:国立台湾博物馆展示区 。国立台湾博物馆藏的展示区有馆内和馆外两种,国立台湾博物馆外所展示的有台湾早期的火车头,这火车头可是在 刘铭传辟建铁路时所引进的,当时这些火中还需以煤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动能;台湾东海岸所掘出的岩棺,这些岩棺可都是先民们生活的点滴写照;碑林,这里的碑林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碑,那就是有一个告知由唐山来的人们,来到了台湾需注意的事情。
正门 :而国立台湾博物馆内则分为好几区,有动植物区,人文区,和台湾的原住民区,它们试着用这些不会说话的东西,诉说着台湾的历史。国立台湾博物馆除了这内容的软体之外,这整栋大楼也本身也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身为三级古迹的它有着希腊神殿式的柱子,如回教堂般的屋顶,细致繁复的 山墙,而山墙上的花纹全是欧式如家徽般的东西,一进入就是一个挑高的大厅,就像是路易时代的宫廷。 

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位于台北市中心,分别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爱国东路、信义路的周界,占地为24.79顷(一万五千六百平方公尺)。为纪念蒋介石于1976年筹建,工程于1976年10月31日动土,1977年11月动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并于是年4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4月5日起对外开放参观。

全区包括中正纪念堂、中正纪念公园、牌楼、围捕、瞻仰大道、两侧为剧院及音乐厅,造型仿北京天坛之顶、埃及金字塔之体,高耸威严,全是中国宫殿式之建筑,有浓烈的文艺气息。中正纪念堂于以中国庭园造景为主要设计形制,加廊窗棱古典而幽雅,整体建筑则以蓝、白二色搭配相和,有着自由、平等的寓意。宝顶为八角形代表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中正纪念馆的上层有蒋介石的巨幅铜像,铜像后白色大理石上是蒋的主张,基座上刻有蒋的遗嘱。

中正纪念堂由高耸的纪念楼为中心,包围着蓊郁茂密、迎风摇曳而色彩缤纷的树木花圃与池墉小桥,环境清幽而宁静,纪念楼则肃穆而庄严,一楼主要以展览室和放映室为主,展示蒋介石生平事迹文物,顶楼则为蒋介石铜像,两旁驻守着卫兵,而每个小时定时换班的仪式也成为游客游览的重点之一。

除了纪念楼外,由于中正纪念堂广场宽敞广阔,因此时有艺文大型演出在此表演,如“云门舞集”户外公演、“跨世纪之音”音乐会,让中正纪念堂成为台北市最大的艺文广场,另外,每年元宵节所主办的台北灯会也是中正纪念堂年度一大盛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