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东藩,真正写历史的中国学者

 老徐趣读历史 2022-07-21 发布于浙江

在现如今的各种现代文学史教材中,基本没有提及蔡东藩,在过去的史料典籍中也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的《历朝通俗演义》相提并论。

这部著作的文字多达651万字,可以说它是我国史学上最长的历史著作,然而作者江南才子蔡东藩的名头却远没有他的著作那么有名,这到底是为何呢。

蔡东藩,真正写历史的中国学者

饱受苦难打击成为父母唯一希望

蔡东藩,字椿寿,东藩是他为自己取的笔名,他的意思是居住在东海之滨,用所居之处代指自己,表达了自己隐于世淡薄之志。蔡东藩的父亲没有因为家境贫苦,放弃对他的教育,父亲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父亲把蔡东藩送入了学堂,在那个贫苦的年代中,蔡东藩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就早起进行苦读,即便是放假在帮父母做农活的时候,还不忘记手里拿着书。

通过不懈的努力,14岁那年,蔡东藩中了秀才,成了这个清寒之家的荣耀,也是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才子。

蔡东藩,真正写历史的中国学者

直到宣统皇帝继位之后,蔡东藩又考中了福建候补知县,本来当时的他想要为国家继续效力,可不曾料想由于自己没有给朝廷上面的官员进行打点,竟被拒之门外,无法见到朝廷上面的官员,好容易见到了,朝廷上面的官员也没给他安排工作。

蔡东藩深感挫折,便称病回家。在那一刻,蔡东藩终于幡然醒悟,他少时赞同古时文人“心怀天下”之志气,现在在政治官场之路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他决定重新出发,用自己的文笔来记录历史,希望后人“以史为鉴”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蔡东藩,真正写历史的中国学者

决心写书用历史唤醒民众

其实在当时有很多记载历史方面的书籍,但对于蔡东藩来说他要写一本大家都能够看得懂的历史书籍,这种书籍就算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是能明白的,因为蔡东藩要唤醒更多老百姓的思想,让大家以史为镜,读懂看穿当下社会。

作为一名平凡的文人,蔡东藩在写书过程中一直拮据度日,虽穷独善其身,但心兼济天下。为了维持生计,他一边创作历史,一边在家附近的学堂当私塾先生,由于当时我国社会正处于多事之秋,蔡东藩的家庭也是变故迭起,妻子王氏、续弦黄氏先后离世,儿子震康、女儿净芬先后夭折,蔡东藩备受打击。

他靠着演义救国的信念,支撑着他挑灯夜读,用不起电灯,只能用油灯,他不留发,光头,戴深度近视镜,平时穿灰白色布长衫,他不用钢笔,随身带毛笔与墨盒,夜以继日的去完成著作。

在呕心沥血耗费十年之久后,蔡东藩终于完成了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

十年心血没有白费,全书一经出版,轰动整个华夏,而蔡东藩因常年写作患上严重的胃病,于1945年正月溘然长逝,享年69岁。蔡东藩除了写作了大量的历史演义之外,还写过教育学著作、医学著作、类书、个人诗集等著名作品。

在动荡的历史大背景下,蔡东藩呕心沥血,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文笔振臂疾呼,改变社会,他的这种精神将得到发扬光大,蔡东藩呕才是真正写历史的中国学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