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乱弹之学词初阶(八)

 朱福生 2022-07-21 发布于辽宁

第九节 词的发展过程(七)

      ——南宋时期的词(下)

清朝文人对宋词的认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重北宋的,比较推重苏轼、秦观;另一是重南宋的,比较推重姜夔、张炎、吴文英等。

吴梅先生的《词学通论》很显然是推重南宋的,因此他把张炎、王沂孙、史达祖、吴文英、周密与辛弃疾、姜夔并列为南宋七大词人,对他们的作品选得多,介绍得也详尽。而且在评论两宋词人的作品及创作特点时,也经常引用他们的观点。

吴梅先生在引用这些人观点的时候,不是称呼他们的名字,而多是称呼他们的字或者号,或者干脆用他们作品集的名字代称他们,这是老一代学者们的习惯,或许也是在故意向我们这些后人显示学问的精深。

我经常被吴梅先生这个习惯搞得如坠五里雾中,读一句话,经常要反复查对才能弄明白出处,这也是我把唐五代及两宋以来词人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归纳出来,单列一章的目的。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世称张叔夏、张玉田。他出身世家,是南宋循王张浚的后人。著有《山中白云》《乐府指迷》《词源》。

张炎的词继承了周邦彦、姜夔重视格律的传统,在音律、句法、字面、虚字、用典方面都有造诣,但是不太重视词的实质内容。后世评价他的词“婉丽、空灵”。但是他的词学著作《词源》是一部研究词律的重要文献,或许称他词学理论家更为合适。

南宋恭帝降元时,张炎只有29岁,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元朝,因此他可以称为南宋词坛的一个句号。他的词隐约可看出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但是格调太压抑,太悲凉,我们只做了解即可。

八声甘州 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评注]

这是一首忆别赠别的词。上片回忆作者与朋友北游的经过,所见所闻都透出一股愁绪。下片感慨身世飘零物是人非。最后用“有斜阳处,却怕登楼”作结,为什么怕登楼望远?因为山河依旧,国家却被异族灭亡,怕勾起家国情愁。通篇都表达低沉凄凉的心境。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世称吴梦窗。有《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宵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住山人。有《蜡屐集》《草窗集》。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世称刘潜夫、刘后村有《后村别调》一卷。

以上三人的名号是南宋词人中最容易记混的,吴梦窗、周草窗容易记混,四水潜夫和刘潜夫也容易混淆。

王沂孙(生卒不详):字圣与、咏道,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有《碧山乐府》二卷。

清朝朱尊彝在《词综》中选了不少这些人的作品,对他们的评价都不低,但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是对前人的模仿,存在感不是很高。

比如,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与刘克庄刘辰翁都是沿袭辛弃疾的词风,并称“辛派三刘”

再比如,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都是沿袭姜夔注重格律的创作风格。但不论是哪一派别,都没有超越前人的水平。

南宋词人中,为我们熟知的还有不少,比如陆游、张孝祥、张元干、蒋捷等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世称陆放翁

陆游以诗名世,有《放翁词》传世,约130首。他的词《钗头凤》《卜算子》都脍炙人口,《诉衷情》情真意切,为伟人所激赏。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评注]

这是一首怀旧抒怀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凉心境。上片写作者当年戍守边疆意气风发,却又壮志未酬。下片写如今英雄迟暮的慨叹。全词语言晓畅明白,不加修饰,给人如泣如诉的感觉,非常有感染力。

陆游的词通篇贯穿着爱国主义思想,这一点和辛弃疾有共同之处,不过陆游的词读来更觉飒爽,理解起来也容易些。

南宋词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这样评价陆游的词作: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陈与义)、朱希真(朱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之上。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

张元干是跨越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代的词人,他的词风以悲愤见长。他和张孝祥被称为南宋初期的词坛双星。1142年,张元干写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因此得罪了朝廷,受到除名的处罚。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评注]

这是一首送别词。胡邦衡,胡诠,字邦衡。南宋的主战派,因反对与金议和,得罪秦桧,被贬黜。上片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开始到千村狐兔为第一层,是景物描绘,写的是中原沦陷以后的惨状。《黍离》是诗经中的篇章,说的是周朝的士大夫看见故都宫殿里尽是禾黍,悼念国家颠覆,彷徨不肯离去的悲伤心情。在这里是用典,借指作者悲伤的心情。“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是质问胡诠被贬悲剧的原因。人情易老句,化用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这是第二层。“更南浦,送君去”是第三层,点出了送别的主题。这里也化用了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诗句。下片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景物描写:岸柳、银河、疏星淡月、微云,目的是为了衬托送别时惨淡的心情。“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是第二层。“知何处”一句是作者在推想远行人的状况:他现在究竟在哪里?接下来是作者自言自语的哀叹:思念你,但没办法告诉你。第三层是作者的感慨,为行者鸣不平,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举杯喝酒,高声唱出这首词。大白,代指酒杯,金缕,金缕曲,词牌《诉衷情》的别称。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有《于湖词》传世。

张孝祥年龄比辛弃疾(1140-1207)大,成名也比辛弃疾早一些,可以看做是辛弃疾的先驱。他的词风追随苏轼,有豪放的特征,词的内容多是爱国情怀,后人评价为: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评注]

这是一首抒怀词。上片写景,写中原沦陷以后的凄凉和敌人骄纵横行的景象。下片抒情写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写统治者与金国媾和的苟且,写百姓对统一的渴望,写自己悲愤满怀的心境。全词笔墨酣畅、淋漓痛快,感情色彩鲜明,读之有令人拍案而起之感。

蒋捷1245-1305):字胜欲,号竹山,世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蒋捷生活在宋末元初,宋亡,隐居不仕。有《竹山词传世》

《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评注]

这是一首怀旧抒怀词。从听雨这个特定的视角,用描述的手法列举少年、中年、而今三种境况,形成对比,写出人生百味:少年的浪漫奢靡,中年的漂泊失落,老年的孤苦凄凉。最后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作结,写出内心无法排遣的无奈、凄苦。

后世词人对蒋捷的词评论颇有分歧。

《四库全书提要》说:“捷词炼字精深,音词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法度)”,刘熙载甚至称他为“长短句之长城”。

贬斥他的人则把他列为南宋词人的末位。吴梅先生对蒋捷持贬斥的态度,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蒋捷词的喜欢,除了那首《虞美人》,还有一首《一剪梅》也为大家所喜欢。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评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写的是春愁,也是行者的羁旅之愁。上片开篇点出主旨:春愁。然后用白描的手法,写江上小舟、酒楼帘招、沿途的渡口桥梁、写斜风细雨,这些都是触景生情,为了强化心中的愁绪。下片分两层,首句直接点明归思,归思的迫切从另一方面衬托出对漂泊的厌倦,这也是心中愁绪的由来。接下来是感叹:时光易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最为隽永,用樱桃和芭蕉的变化,说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