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实力坑队友,发了一通脾气自己爽了,却害柳宗元客死他乡

 每天读诗词 2022-07-21 发布于四川

要说唐朝的诗人,谁的脾气最倔强、最刚直、最刺头儿呢?那肯定就是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刘禹锡算是出镜率很高的诗人了,他的《乌衣巷》、《陋室铭》、《秋词》等名篇可都是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必备“曲目”,在我们的少年时代谁也逃不了刘禹锡的“折磨”。

刘禹锡作为一个文人,写诗的,到底怎么倔强而又硬核了,有五月天歌词里面唱得那么倔强吗?待会儿就知道了。

刘禹锡出生在江南一个官僚家庭,从小就喜欢读书,既勤奋、又有天赋,而且拜师名僧皎然,成绩相当突出,十几岁就是当地的神童了,优越感一直伴随着他。后来19岁来到长安,21岁和柳宗元一起考中了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鸿词科”开始步入官场。

按理说刘禹锡从小受诗书熏陶,应该脾气很温和,可他当官后,却刚直不阿,只要认为是对的,谁也不怕,哪怕会影响到自己的乌纱帽。在当时中唐时期,政治混乱,党派林立,他这个只认理不站队的人,就注定了官运不济。这不,他和自己的好同学柳宗元看到了唐朝的弊病,就一起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永贞革新”,可这次变革没搞多久皇帝就换了人,革新运动胎死腹中。搞改革就难免会触犯很多人的利益嘛,所以新皇帝上台后,革新被推翻,那些一起搞革新的人都倒了霉,纷纷被逐出长安,史称“八司马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刘禹锡和柳宗元一个被贬谪远州(后来到了朗州呆了十年,朗州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一个被贬到永州,都是偏僻的地方,荒得很。在蛮荒之地,远离了长安十年,早就被遗忘,对这两位年轻人来说就意味着仕途基本玩完。

然而命运谁也把控不了,就在十年后,长安城内终于有人想起一件事,曾经风光无限的两个年轻后生刘禹锡和柳宗元去哪了?一查,原来还在遥远的南方待着呢!正是用人的时候,把两个倒霉蛋喊回来吧,就这样两个人高高兴兴重新回到长安,摩拳擦掌等待朝廷给他们重新安排工作。

本来马上就要看到希望了,可有一天刘禹锡闲不住了,跑到长安城南的一个道观去看桃花,一路上真的是热闹啊,长安还得是长安,比朗州繁华多了,到了道观,他看到这里怎么比之前多了这么多的桃树啊,确实好看,可这些桃树不就是那些反对他永贞革新的保守派种的吗,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小利益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时出卖队友,还不是把自己赶下台后,他们才能这么光彩神气?

想到这刘禹锡气越来越不顺了,不行,我要写首诗讽刺讽刺这群毫无原则,只图利益的当权者!于是大笔一挥,写下这么一首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后两句很有传唱度,前两句“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就是写他自己去玄都观的路上看到的繁华:长安城内车马川流不息,热闹气息扑面而来,一路上到处有人在说自己刚从玄都观看桃花回来,都说玄都观的桃花好看。刘禹锡听到路人说这些,更开心了,赶紧去玄都观看看究竟吧...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到了玄都观一看,哇,怎么这么多桃树了,之前都没有的啊,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可转念一想,这不就是那群把自己贬谪到外面,自己飞黄腾达的政敌们种的吗?还不是沾了自己的光。

其实这首诗的深意便在于此:曾经为了振兴大唐,刘禹锡和柳宗元他们花费大量心血搞改革,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却被那些保守派一下子全部破坏,这十年以来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而那些来看花的人,不就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败类吗。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写完这首诗,刘禹锡堵在心口的石头算是落地了,反复读来真是解气!可不久这首诗就传到了政敌的耳朵里,这样毫不掩盖的讽刺诗,让政敌面红耳赤,当然这首诗也成为了政敌们继续打击刘禹锡的好机会。于是刘禹锡和柳宗元在京城屁股都没坐热,一道命令就把他们两打回原形,刘禹锡被贬到更远的广东连州,柳宗元也被下放到更偏僻的柳州。而这一次贬谪,柳宗元再也没能回来,生病死在了柳州。刘禹锡呢,再次被朝廷流放了11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