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江 | 美景常盈怀抱中

 河滨散人 2022-07-21 发布于安徽

       微信朋友圈接二连三地更新着春游图片。大抵是娟然如拭的原野,初露芽眼的草木,姹紫嫣红的花朵,澄澈如镜的春水,还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可谓景美人欢,赏心悦目。

       春天是一年中最适宜旅游的季节。生活宽裕了,时间充足了,自然想出去走一走。携上一家大小,约上几个朋友,带上必备的用品,开着车,或远或近,自由游玩。零陵周边适宜春游的景点不在少数。周家大院的菜花似金黄的浪涛,甸尾头的梨花似缤纷的白雪,职院的樱花更是云蒸而霞蔚。偏僻乡村一些不知名的景点,也会招引三三两两的人们,停车驻足,流连忘返。开花的时节,沿景点一路人头攒动,车流如贯。随处可以停车,随时可以摄影。拍摄了又删除,删除了再拍摄。直到拍摄得手机的储存快满了,拿手机的手臂快酸了,才肯休止。有的攀上花枝,展示出各种造型姿势;有的摘下花朵,点缀在胸前;有的甚至躺卧于花丛中,忘情地吸吮着花香。一天下来,劳累而又愉悦。上传到微信朋友圈里的,无一例外的是鲜花、绿树、青草和笑容可掬的人像。照片下的评论框,众心归一的是点赞的大拇指和捧场的爱心桃,另加几个与“美”相关的词句。倘若要问摄影者美在哪里,还得借用靖节先生的一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曾有人问我,为何不出去走一走,踏踏青,赏赏景,晒晒照;再过些时日,就错过了春景的最佳欣赏时间了。我只是莞尔一笑。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清闲的日子总喜欢出去走一走,散散心。有时候一个人出去,有时候约上几个朋友,全由当时的心境而定。即便计划出去游玩,也得斟酌人流是否拥堵,时机是否恰当。我习惯了欣赏风景,却不轻易拍摄风景;习惯了外出踏青,却不愿意走得太远。别人喜欢追逐风景,我则喜欢静赏风景;别人爱将美景摄入镜头,我则常将景致涵蓄心头。

      初春之晨,推开窗户,茂盛的樟木和桂树最先吐出芽眼;绕着小区,信步闲游,不知名的各种花树含露乍放;俯下身子,初醒的小草遥看近无。在我的眼里和心里,眼前的每一处风景都是浓淡相宜的画面。要是再延后几天,出得小区一两千米,就到了城外的乡村,这可不是小区的风景所能比拟的了。野藠头长势正旺,各种花儿次第开放,田里的水正咕咚地冒着气泡。抬头仰望,高天流云淡淡;侧耳倾听,鸟儿歌声悠扬;凝神海棠花,又好似红里透白的美人春睡未足。沐浴着桃李的芬芳,纯洁灿烂、热情奔放、馥郁氤氲等诸多曼妙的词汇纷至沓来。在这里,生命的活力竞相绽放,诗意的心灵尽情放飞。此时此刻,忘情地欣赏着,物我交融,冥然同化,哪里还顾得上拍摄眼前的风景呢!


       其实,更多的时间我是在文字中遐想美景,在图片中卧游美景。新近的流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曾激发了多少有志者环游天下的豪壮情怀。倘若人人都想走遍天下,时间不允许,精力也不济,甚至会加大交通拥堵。若是单纯地为了走一走,看一看,好多风景名胜恐怕会让人乘兴而至,扫兴而归。曾听朋友说,凤凰古城只是一些木质结构的房子和狭窄的小巷,根本不值得一看;又听朋友说,登上水关长城,发现就是一些青砖砌成的城墙,太单调了;还听人说,康有为描摹的西湖小瀛洲,“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完全是臆想。以这样的体验来总结旅游,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登上岳阳楼,发现只是洞庭湖畔耸立着一座寻常的楼阁;不懂得欣赏美的人,去了三峡,恐怕只是感觉峡谷中有江水在流动;心情抑郁的人,置身云变雾幻出的黄山,也难以领悟“日破云涛万里红”的壮美景观。苏轼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以苏轼之锦绣心肠,不可能捕捉不到两地风景之美,否则他怎么能写出《题西林壁》和《望海楼晚景》的佳作呢!他只是以此来说明观景不如想景罢了。

         观景,总有遗憾;想景,则几近完美。吟诵古今经典佳句,任激情澎湃,任思绪飞扬。借助李白的庐山瀑布诗,想像着虚空落泉、雷奔入江的磅礴气势,立刻升腾起“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壮美情怀;读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遐想着深秋的洞庭,月色如银,倾泻湖面;青翠的君山,静静地躺卧着,宛若白玉盘里一只美丽的青螺。登录网络卧游美景,比起借助经典遐想美景,更加自由浪漫。打开百度图片网,输入“九寨沟”字样,一幅幅清新鲜明的画面扑入眼帘,忽忽然文思如春风骀荡,“飞瀑悬泉,崩云散雪,折地为潭玉镜明”的清词丽句应运而出;输入“桂林山水”字样,绿水青山旖旎而至,“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胜景如梦幻一样萦绕在心中;未曾去过丹霞山,点击红褐色的巨石照,胸中又生发出“可是女娲补天石,长风吹送岭南来”的奇思异想。每当话及天下名山大川,我都能附和上几句;看到朋友圈晒出的名胜风景照,我多能指呼其地其名。以至于有人总是惊讶地说:“你有几双腿啊?怎么去了这么多好地方!”世界很大很大,岂是常人走得遍的!局促一室之内,以文字和图片而坐拥天下风光,又何须身临其境呢! 

      有多情的友人陶醉于明媚春光的同时,又忽而感叹芳春不再,美景难留,颇有些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怅惘。其实,美与不美,全在乎心境。月圆是诗,月缺是画;日上辉煌,日落烂漫。丰子恺说:“你住几层楼?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一个长住第二层、第三层楼台的人,无论身在何处,看天天蓝,看海海阔,看花花艳,看水水清,看月月明,看人人皆友善。春和景明的时节,自然让人心情爽逸;“佳木秀而繁阴”的炎夏,同样会感悟出生命的蓬勃与旺盛;金风玉露的深秋,眸眼中又现出“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空旷和高远;朔风凛冽的寒冬,又会让人联想到大地的粉妆玉砌和生命的收放自如。拥有了智慧的大脑,拥有了诗意的心灵,大自然的鸟兽泉石,身边的一草一木,无不呈现出独特的光彩。即便是裸露的黄土高原,我会联想到壮年男子的强健肌肤;干枯的古木,我又会感受出生命的庄严肃穆与和从容坦荡!纵然只身一人,栖居狭小的卧室,和着优美的旋律,醉心于《渔舟唱晚》里的万顷碧波,置身于《牧民新歌》中的辽阔草原,无边美景,充盈怀抱;静以忘饥,乐以忘忧,不知日之将夕云尔!

作者简介

唐咸述,网名春江,湖南永州人,中学教师,本科学历。参加教育工作已二十九年,自谓爱岗敬业,初心依旧。工作之余,于中华国学经典涉猎较多。文学创作以旧体诗词对联为主,兼及散文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