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三十二粉碎“联合国军”1951年秋季攻势(3)

 梦想童年594 2022-07-21 发布于江西

志愿军第64军高旺山、马良山防御作战

马良山位于朝鲜半岛九化里东北、涟川西北,东距临津江4公里,主峰海拔317米,地势险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朔宁以南锁钥之地,俯瞰高栈下里新村、金尺洞、回山洞一带,是临津江西岸制高点,扼住临津江渡口,屏护开城侧翼。

1951年9月中旬,志愿军第19兵团第64军受领了马良山地区组织防御任务后,军长曾思玉立即前往开城,向朝鲜停战谈判小组李克农和乔冠华汇报了部队备战情况,乔冠华指出:“现在敌人内部矛盾重重,在是打还是谈的问题上争吵不休。因此停战谈判也很艰难。据了解,他们为了扭转战局,正在酝酿秋季攻势,你们要早有准备,狠狠地打!你们打得越狠,我们在谈判桌上就越有本钱”。

曾思玉生于1911年,祖籍江西信丰,17岁参加农民暴动,18岁参加游击队,19岁成为红军战士。历经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直罗镇、平型关等战役。解放战争后期,任华北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第64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在解放大西北的征战中,他出色的表现,深受彭德怀的赞赏,入朝后,一直在西线作战。

此次守卫马良山,曾思玉综合以往的战斗经验和敌人的进攻规律,制定了“坚守要点,歼灭敌人”的具体作战方案,得到上级首长的赞同。他将军指挥所设置在距离马良山前沿5公里处,实行就近指挥。又到前沿亲自落实作战部署,决定第191师守卫马良山阵地,一个师隐蔽山林准备反冲锋,一个师做预备队。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三十二粉碎“联合国军”1951年秋季攻势(3)

第191师受领防御任务后,师党委根据任务、敌情和地形做了部署,师长谢正荣、政委罗立斌等亲笔签名,对部队发出动员信,提出要求:“为打好这一仗紧急动员起来……展开步炮革命大竞赛,步炮合同立功……不让敌人逃跑一个……”

第191师在第五次战役后武器装备得到部分补充,全部苏式装备,但兵力尚未得到补充,全师只有6000人,炮兵得到加强,迫击炮以上各种火炮80门,90火箭筒18具。

10月3日,英联邦师第29旅3个营在坦克21辆、飞机21架的支援下,进行猛烈攻击,临津江以东美骑兵第1师第5团一部,也在坦克5辆配合下,西渡攻击志愿军第191师阵地。

进攻中,“联合国军”先用飞机轰炸,后是大炮猛射,炸弹、炮弹、燃烧弹如雨点般落到马良山各处山头阵地。山上树木或被炸飞或被烧毁,山头皆被削平,新土翻起,厚约尺余。火力急袭未完,英、美军就在坦克伴随下,向我军阵地冲了过来。

英联邦第29旅发起进攻后,志愿军第191师牢牢控制各个制高点,采取支撑点支撑纵深防御,集中火炮支援主要方向的作战方式,尽可能多的给进攻之敌以大量杀伤。

在志愿军的顽强阻击下,美、英军向我防御阵地的攻击均遭到顽强抵抗,被击退4~7次冲锋,损失惨重,战至下午3时以后,仅占据3个阵地。

10月4日至7日,英联邦第29旅全部和美骑兵第1师1以部,每日以1~2个团的兵力,在40~60辆坦克、20~40架次飞机的支援下,连续向志愿军第191师阵地发动全面猛攻,重点向高旺山、马良山和216.8高地突击。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三十二粉碎“联合国军”1951年秋季攻势(3)

10月6日向216.8高地发射炮弹2万余发。

第191师第571团、572团,在炮火支援下与敌反复争夺,每个阵地每天击退敌人1个连至1个营兵力,2~13次冲锋。

第571团,是当年“秋收起义”的部队,经过“三湾改编”后,组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的特务连。曾士峨同志任连长,罗荣桓元帅是第一任指导员。

10月4日,美英军向高旺山阵地发射炮弹1万余发,防守高旺山阵地的第571团1个连4日与英军1个多营,激战10小时,工事大部被毁,人员伤亡过半,阵地失守。

第64军第191师第571团7连在坚守马良山主峰西南216.8高地战斗中,直面英联邦师第29旅的两个营和部分美军。7连未雨绸缪,在战斗前早有准备,组织兵力挖掘战斗式坑道,以小的伤亡抗击敌人的进攻,战绩卓著。

此前,第47军141师在阵地交通壕内侧每个人构筑2个宽1米、深1米多、顶厚2到3米的“猫耳洞”式的地洞用来防炮,简称为“防炮洞”,有效地抗击了敌军炮弹和敌机轻型炸弹的轰击,降低了人员伤亡。后来,第67军200师第598团把两个防炮洞挖深,又向左右拐弯挖通形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小坑道,防炮功能大增。这次,第571团7连继续发扬光大,挖掘出更成熟的战斗坑道,坚守阵地,打击敌人。

这种战斗坑道两个出口均面向敌方,可以同时观察策应和火力支援,坑道口与前沿战壕的距离是40多米,有遮蔽式交通壕相连接,敌人炮击,战士躲回坑道,敌人进攻,快速到战壕打击。

10月3日,216.8高地防御战斗进入白热化,7连连长常国清、指导员朱建永均身负重伤,被抬下阵地。10月4日,7连副连长闫志刚率领部分战士在山下执行掩护任务后回到营部,营长董正堂紧急命令:“你马上赶到前线去指挥作战!”

闫志刚受命于危难,赶到216.8高地,此时全连官兵因缺员和战斗伤亡,算上勤杂兵在内,一共只有40多人。由于旁边兄弟部队坚守的204.7高地、152高地防御阵地已经失守,情况十分危急。

在216.8高地,他指挥战士们连夜抢修阵地,加固工事,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

“联合国军”知道,只有撕开216.8高地这个口子,才能真正占领马良山。

5日凌晨,英军把进攻重点指向216.8高地,上百门重炮对我军阵地猛烈轰炸了3个多小时。11时,大批英军在坦克掩护下再次发起冲锋,他们采用分割战术,各种武器爆豆般射向我军阵地。

我7连官兵沉着应战,把敌人放近到30米时,机枪、步枪、冲锋枪骤然开火,英军士兵们纷纷中弹倒下,活着的慌忙卧倒,龟缩着头,胡乱地朝阵地放。

就在这时,大约1个排英军偷袭了距连指挥所仅15米远的一个山包,然后各种火力袭击连指挥所。闫志刚端起冲锋枪,突然冲出坑道口,向敌人连续猛烈扫射。代理排长陈忠兴双手抱着6颗手雷,带领5班战士们向猛虎一样冲出工事,把手投雷一一投向敌群,顿时炸得英军士兵们血肉横飞,随后,3排官兵一连打退敌人一个连的3次冲锋。

敌人第4次冲锋开始后,7连3排仅有的一挺轻机枪被敌人炮火炸毁,英军趁机对3排三面合围,3排官兵们拼命顽强抵抗,交替掩护撤向主阵地。当3排官兵撤回主阵地后,英军竟然尾随追击,从正面、侧翼发动了全面进攻,7连三面受敌,难以支撑。闫志刚随即命令官兵们全部撤入坑道坚守。很快,敌人投下的燃烧弹将洞口炸成一片火海,但战士们丝毫未损。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三十二粉碎“联合国军”1951年秋季攻势(3)

夜幕降临后,闫志刚带几名战士外出侦察。发现有4名英军军官正在组织布防。当即指定4名战士分别瞄准一个敌人一起开火,4个军官当即被击毙,他带领战友安全返回坑道。

闫志刚决定,利用敌人立足未稳,夺回阵地。他命令代理排长潘山带3排居右,陈忠兴带2排居左,连队文书张豪带1排负责正面,三面同时出击。一声令下,官兵们按照各自分工,迅猛地冲出坑道口,对敌人发起猛烈突然的打击,一阵搏命拼杀,歼灭了阵地表面的敌人,夺回主阵地。

但是不一会,溃逃之敌如恶狼般又向我军阵地反扑上来,右侧防守的代理排长潘山一口气向敌人投出几十颗手榴弹,打出百多发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的进攻被粉碎。但是,雨点般的远程炮弹又落在我军左侧阵地上,数百名英军哇哇怪叫着边射击边向左侧山头冲来。当他们距山顶只有10几米的时候,7连各种轻重武器突然开火,喷出复仇的火舌,打得敌人尸横遍地,活着的连滚带爬滚下山去,在这里扔下几十具尸体,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随后,英军把进攻的锋芒指向中间正面阵地。连队文书张豪同志把连部的通信员、司号员、炊事班的炊事员等组成一个敢死队。他跳出工事,举起一颗手雷投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10几个英军应声倒下,敌人的攻击很快就被打退,但7连阵地上仅剩下10多名战士、一枚手雷和8发子弹。

战士们心中明白,最后的时刻到来了。副连长闫志刚命令战士们上好刺刀,备好铁锹、棍棒。他悲壮地喊道“同志们,我们在英国人面前绝不做孬种,绝不给祖国丢脸!”

夜幕中,敌人的又一次冲锋开始了。闫志刚向敌人打出最后8发子弹,张豪向敌群投出最后一颗手雷,战士们用铁锹击打石头,呐喊助威。此时的敌人,摸不清志愿军阵地上到底是什么武器发出响声,本来就胆战心惊的敌人还没有冲上山顶就作鸟兽散,滚下山去,这次敌人的攻击竟然轻易被击退,阵地表面又恢复了平静。

10月6日,进攻的美英军向216.8高地发射炮弹2万余发。夜晚,闫志刚赶回营部汇报,补充了弹药和兵员,准备迎接更大考验的到来。7日上午,已经被打得心灰意冷的英军向216.8高地和317高地发起象征性的冲锋,在我军官兵的打击下,竟然匆匆收尸,默不作声地撤兵了。英军最终在一次次血的教训面前,在我英雄的钢铁战士面前,无奈地停止了进攻。

此次防御作战,7连官兵机动灵活,从5日至7日继续依托抗道式隐蔽部,顽强抗击三昼夜,击退英联邦第29旅先后共两个营兵力的21次冲锋,毙伤敌700余名,自身仅伤亡26人,出色的完成了防御任务。第571团7连依托坑道战斗,战果颇佳,大显神威,志愿军总部立即在各军推广了这一经验。战后,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闫志刚、张豪、潘山、陈忠兴荣立一等功。

在“联合国军”的飞机轰炸和密集的炮击下,第64军马良山防御一线各个阵地仅有野战工事,大部分被英军摧毁,部分阵地曾多次失守,但均被反击夺回。

第64军在构筑防线进行防守的同时,也不断派出部队,通过反击、袭击等手段,进行积极的防御作战。

这次进攻的地点是敌人在德寺里、澄波里一线的阵地,守军主要是美骑兵第1师第5团。曾思玉将进攻的任务交给了第64军第192师,师长何友发接到命令后,立刻部署,决定第574团担任主攻团,负责进攻敌人在德寺里地区的前出阵地,第575团和第576团则担任阻援任务,负责阻挡敌人的援兵。

第575团刘团长将阻击敌人援兵的任务交给了1连,任务是穿插到敌人后方澄波里地区西面的102.3高地,574团开始进攻德寺里后,在那里牢牢挡住敌人的援兵。

102.3高地位于澄波里通往德寺里的公路右侧,是公路沿线的制高点,它左侧还有一个无名高地,对面则是临津江,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敌人一旦从澄波里派出军队救援德寺里,就必定会路过102.3高地。

此外,第574团还派出3连炸掉临津江上的大桥。使对面的敌人短时间无法过来,减小1连的压力。

9月5日晚上21点,连长黄丑和带着1连一路急行军10多公里,抢占了102.3高地和无名高地,挖掘掩体、修筑防御工事,准备迎敌。

6日零时,进攻德寺里战斗打响,黄丑和下令全连立刻进行战备状态,这时,负责炸毁临津江大桥的3连由于桥上敌人的火力凶猛,炸桥失败,1连阻敌压力加大。

凌晨6时,在一片汽车马达声中,敌人增援出动了,一个排的敌人首先跨过大桥,很快接近了无名高地。当距离无名高地300米左右时,驻守在前沿阵地的1排3班立刻开火,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敌人,丢下六七具尸体狼狈逃去。不到20分钟,1个连的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又疯狂向无名高地扑来,3班立即还击,很快就有20多个敌人倒下了。与此同时,1排其他班也向敌人反击,先后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杀伤了140多名敌人。

在2排坚守的102.3高地,800多敌人,分成多路朝着高地扑来,在连长黄丑和的指挥下,一次次将敌人打了回去,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2排的阵地前面堆满了敌人的尸体。

眼看进攻无果,恼羞成怒的敌人集中了3个炮兵群轰炸102.3高地,同时派出了8辆坦克掩护着步兵冲了过来。黄丑和拿起几颗手雷,跳出阵地,准备找机会炸掉敌人的坦克。说来也巧,他刚刚躲进一个弹坑,附近有一辆坦克的盖子就打开了,一个敌人从里面伸出头准备拿着望远镜观察情况。黄丑和立刻将一颗手雷朝着那辆坦克扔了过去。手雷滚进了坦克里,一声巨响,当场燃起了大火,其他坦克赶紧后撤,2排趁机发起反击,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

新一轮的攻势开始了,敌人出动了1000多人,转眼间,2排的弹药打完了,阵地工事被毁,黄丑和带着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4班班长赵文广一连刺死了3名敌人,在刺死第4个敌人时却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壮烈牺牲了。很快,阵地上就只剩下了五六名战士,而敌人还在疯狂地向上扑来。关键时刻,指导员张灿与3排副排长秦夕哈带着援兵赶到,再一次将敌人打了回去。

就这样,黄丑和率领1连与敌人激战了整整一天,击退了敌人2个营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起的17次进攻,歼灭了380多名敌人。与此同时,第576团也在另一边击退了敌人援兵的3次进攻。正面攻击的第574团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德寺里前出阵地上的两个加强连,抓获44名俘虏。

在第191师防御作战中,马良山高地的主峰是317高地,由第571团3连、4连防守,在敌人优势火力的打击下,在被摧毁的工事上,志愿军奋勇阻击,至7日中午,马良山主峰仍在我军手中,为了保持有生力量,继续准备阻击,当夜,坚守该阵地的部队奉命主动撤离阵地。

10月8日,第191师奉命撤至黄鸡山、基谷里、白石洞、伍炭里一线继续防御。

从4日至8日,五昼夜顽强激战,志愿军第191师以伤亡1600人的代价,共毙伤敌2600余人,击落飞机14架,击毁坦克6辆,仅后撤3公里。

第64军无论是第五次战役血洒临津江,而是转移阶段的阻击,或是之后的阵地防御战斗,都经历了艰苦的战斗。

10月9日,志愿军总部嘉勉第64军:“此次敌向你军进攻遭受重大损失,你们已英勇顽强少数伤亡取得重大战果,证明你军在组织炮火与指挥上均有进步,仍望细心研究,求得打一仗提高一步,祝你们胜利”。

至10月18日,联合国军在西线的整个进攻被粉碎,志愿军共毙伤敌2.2万余人,美军仅前进3~4公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