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四十三 巩固防御阵地的战斗“冷枪冷炮运动”

 梦想童年594 2022-07-21 发布于江西

单枪、单炮依托固定阵地或采取游动方式,杀伤敌人暴露的有生力量并摧毁敌人武器装备。这一行动被称为“冷枪冷炮运动”。

1952年1月初,负责坚守我军防线中段金化地区的第26军第230团,组织全团特等射手,在前沿阵地进行“打活靶”竞赛,以不足30发子弹毙伤敌14人,一举打掉了当面美军的嚣张气焰。

1月29日,志愿军司令部指示各兵团各军和炮兵部队“在与敌对峙状态中,对敌之小群及一般目标,每日指定值班的轻重机枪,不失时机地寻求射击。对于单个目标也应组织以班的特等射手,专门寻求射击目标,这将给敌人甚大杀伤”。

根据这一指示,志愿军第一线各军,在构筑坑道工事和开展其他作战活动的同时,迅速开展了狙击活动。

坚守黄鸡山前沿阵地的第40军第355团9连副连长徐世珍,潜入到黄鸡山2号阵地的山脚下,在距离敌人最近的115.7和165高地,偷偷的瞄准出来活动的英军开枪。敌人毫无戒备,被他一枪撂倒一个,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他打一枪换立刻换一个地方,趁敌人混乱又瞄准射击,打完了又马上转移了阵地,连续打倒了6、7个英军。

第354团7连1排3班战士李中和,是一位机警的狙击手。一天,他看到敌人阵地上有一个用树棍挑着的钢盔,在掩体里一伸一缩,吕中和看得清楚,知道这是敌人耍的鬼把戏,在试探我军阵地上有没有人向他射击?吕中和暗暗的瞄准,却不开枪,故意麻痹敌人。

英军试了几次,等了10多分钟不见我方开枪,就耐不住了,试探着想伸出头来看看情况,睡道刚一露头,“砰”的一声,就被吕中和一枪击中。

同一个连的5班班长严柏林也是老练沉着,比李中和更高一筹。有一次,他发现对面敌人地堡的枪眼里有什么东西,一晃一晃,亮晶晶的,他在望远镜里看清是鬼子用小镜子在反照阳光,一定有名堂!

他仔细搜索观察,终于发现地堡左面一堆树丛里,藏着一个抱着自动步枪的鬼子等着要打我们的冷枪。他便沿着交通沟,绕到翼侧的阵地,一枪把那个自以为隐蔽得很高明的敌人给报销了。

严柏林还带动班里的战士开展冷枪杀敌活动。有一天,他带领班里的战士李成宏一块进入阵地,教他怎样把帽子涂上黄泥,把身体伪装的和地面一个颜色,然后又指点李成宏看清楚弯弯曲曲的交通沟,发灰发蓝的铁丝网,平地突起的明暗碉堡等各种目标。

大约上午10时左右,突然有5、6个美军爬上山包,坐在山包上透风休息。李成红瞄准射击,面对面坐着的两个美军被穿了糖葫芦,仰翻倒地,再也不动弹了。

连续三个月中,严柏林自己毙伤美军40余人,他所在的连冷枪杀敌,累计大约320多名。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四十三 巩固防御阵地的战斗“冷枪冷炮运动”

志愿军狙击手

阵地上的美国士兵由于恐惧,甚至不敢走出坑道,只能用罐头将就一下,然后再将秽物扔出来。

不过,志愿军中的部分战士在打冷枪的时候也遭到了对手的还击,为了减少志愿军神枪手的牺牲,战士们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战术,即为之前单人行动的狙击手配备两位助手,其中一人为观察员,专门负责寻找敌军中落单的士兵,而另一人则是掩护手,需要负责干扰敌军枪手的还击。

这种全新的战术不但提高了寻找目标的效率,还有效保证了神枪手们的安全,这让冷枪运动的发展迎来了高潮。

在神枪手的故事之中,以第24军72师第214团3营8连战士张桃芳最为出名。

他刚上前线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刚受过训练不过4个月的新兵,当时志愿军正在开展冷枪冷枪的战斗活动,张桃芳信心十足,可经过连续训练后的打靶比赛上,他竟:连开三枪,枪枪脱靶。

张桃芳的“战果”气坏了连长,连长一怒之下,直接将他安排到了炊事班。这次挫败并没有打垮张桃芳,相反,他开始将所有精力全部花在了射击上。

白天,他对着山上的石头树木练,晚上借着星星、月亮和煤油灯练。

张桃芳的努力感动了班长和老组员们,他们纷纷出手教他射击。很快,他学会了测距离、计算提前量。关于计算提前量,班长说了:“这也很简单,比如打向山下跑的敌人,他快你就瞄他的脚,他慢你就瞄他的膝盖。打上山的敌人,他爬得慢,你就瞄他的头,他爬得快你就瞄他头上十公分左右的地方……”

经过长期刻苦训练和“贵人提点”后不久,张桃芳“开张”了。

1951年2月10日那天,张桃芳用9发子弹解决了7个敌军,这次成功的作战仿佛让张桃芳突然开了窍,此后,只用了18天的时间就结束了70位敌军的生命,几乎平均每3发子弹就能消灭一个敌人。

一天,作战参谋向第24军副军长皮定均报告,说214团有个战士张桃芳,得了个外号,叫“神狙”。

皮定均听了,有点不相信,时值隆冬,他拿出那双自己都舍不得穿的皮棉靴,命令作战参谋到前沿实地“考核”。要亲眼看见张桃芳消灭3个敌人,这双皮棉靴就当做奖品。要知道,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整个第24军配发的皮棉靴不超过3双。

第二天,作战参谋就和摄影记者王纪荣一起来到了上甘岭前沿阻击阵地。张桃芳把摄影记者王纪荣安置在一处既隐蔽又便于观察的地方,嘱咐他千万不要动。然后,张桃芳迅速进入了狙击位置。

雪地里,寒气袭人,王纪荣看着远处的张桃芳,他正聚精会神地守候在阻击阵地上,王纪荣赶紧抓拍了一张。一低头的功夫,枪响了,一个美军应声倒下。紧接着,敌人的一个哨兵又被击中,同时,敌人的子弹也打了过来。

王纪荣不敢拾头,很久,更远处,一声清脆的枪响,原来张桃芳早已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又消灭了一个敌人,皮定均规定的3个,够数了,回到连里,作战参谋拿出那双皮棉靴,说这是军长奖励的,全场掌声雷动。

但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里,张桃芳也没舍得穿那双皮棉靴,只是把打中敌人的子弹壳装在靴子里。

后来,皮定均亲到连队,当着全连战士的面,张桃芳用6发子弹打下了5只小鸟,皮定均竖起大拇指:“果真是'神狙’!”此时,张桃芳已经杀敌211名。

皮定均说:“你是214团的,再打他3个如何?”

张桃芳又回到狙击阵地,打中了最后的3个敌人。

张桃芳的最终成绩是:用时32天,子弹436发,击毙敌人214名。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四十三 巩固防御阵地的战斗“冷枪冷炮运动”

狙击英雄张桃芳

在他的激励之下,他所在的班组也纷纷向他学习,前后使用冷枪杀伤敌军高达760人,相当于整整两个营的敌军,为此他的班组荣获集体三等功。张桃芳也获得了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特等功一次。

和张桃芳齐名的,还有另一位志愿军战士——邹习祥。如果说张桃芳是击杀敌人数量最多,那么邹习祥就是击杀效率最高,他曾用206发子弹击杀203个敌人,仅次于张桃芳的击杀敌人数量。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四十三 巩固防御阵地的战斗“冷枪冷炮运动”

1922年4月,邹习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泥高镇栗园村的一户仡佬族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苦。

栗园村境内有远近闻名的栗园草场,平均海拔高达1340米,整个草场一年有200多天笼罩在雾雨中,道路不通,栗园村当地百姓靠打猎为家庭补充肉食来源。

邹习祥的父亲经常带他去山上打猎,12岁时他就练出了一手好枪法,能精准地打到奔跑中的兔子、野鸡,这也为他日后在狙击战中大放异彩奠定了基础,1951年7月,他入朝参战,是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1连7班战士。

在1952年4月下旬,第15军接过防御五圣山一带防务,在“冷枪冷炮”运动中,邹习祥4月至7月,用78发子弹击毙击伤39名美国士兵。

一天,15军组织了狙击学习小组,到前沿阵地观摩邹习祥的冷枪战术,当时正好有一队12人的“联合国军”在巡逻,邹习祥当场打出12颗子弹,一时间,只见远处的那支小队11人倒在了血泊中,只剩下一人抱着受伤的胳膊仓皇逃窜。他的一番操作,惊呆了前来学习的观摩小组,使得邹习祥的名声再次大振。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四十三 巩固防御阵地的战斗“冷枪冷炮运动”

“冷枪英雄”邹习祥

战后,邹习祥获得“冷枪英雄”的称号,并荣获个人二等功,受到了朝鲜首相金日成的接见。

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无数著名的神枪手,但是有一名狙击英雄却有点不务正业,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是炊事员,当上狙击手完全是是一次偶然,他就是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0团8连炊事员庞子龙。

庞子龙之前就没怎么摸过枪,他的任务是为一线的部队送餐。由于美军严密地封锁了通往前沿的道路,因此每次送餐对他来说都是一次生死考验。他平时接触到8连的狙击手,了解了他们许多战斗故事和经历,时间长了,庞子龙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或许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成为一个狙击手。于是他找到了连长,要求从炊事班调到前线当狙击手,连长最初拒绝了他的要求,但是庞子龙软磨硬缠,最后连长勉强同意他到一线去试一试,但是同时警告他,如果他没法坚持下来或者打不准目标,那就老老实实回炊事班,庞子龙答应了。

当上了狙击手的庞子龙并没有瞎打一气,他很老实地向有经验的狙击手取经。由于他谦虚好学,许多人都乐意带他到前沿阵地,现场指点他要怎么测距,怎么定标尺,怎么算提前量,怎么打正在上山的敌人,怎么打正在下山的,夜间射击都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狙击老手的教,导使得庞子龙在很少有机会进行实弹训练的情况下,很快就掌握了狙击作战的要诀。

随后,这个之前极少摸枪的小伙子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在3个月内1人就毙敌54名,受到了上级的通令嘉奖。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四十三 巩固防御阵地的战斗“冷枪冷炮运动”

志愿军迫击炮手在研究战术

狙击手们大显神威,炮兵也不落后,在冷枪运动的带动下,冷炮运动也逐渐展开:

第15军135团82迫击炮连在4个月的时间内击毙敌人550多名,而自己无一伤亡;

第135团2营机炮连4个月共击毙敌人155名,摧毁敌人1门无后坐力炮、3辆坦克

在战斗中,炮兵战士们总结出冷炮运动的“六快”、“四不打”:

六快指的是:观察快、架炮快、瞄准快、修正快、发射快、撤离快

四不打指的是:没把握不打、远了不打、计算不好不打、瞄不准不打

135团82迫击炮连涌现出了一名叫唐章洪的战斗英雄,他创下的记录是:在65天时间内用一门82迫击炮作战40多次,用73发炮弹消灭了420多名敌人,最艰难的时候,他以自己的身体支撑炮身,用左手装炮弹,将20多发炮弹打到了敌人的阵地上……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四十三 巩固防御阵地的战斗“冷枪冷炮运动”

特等功臣唐章洪

战后,志愿军司令部授予唐章洪特等功一次,在冷枪冷炮运动开始之前,他就已经获得过二等功两次,一等功一次,加上这次炮战的特等功,唐章洪成为了第15军获得荣誉最多的几名战士之一。

在第40军第352团前沿阵地对面的山后,有一段翻山公路,常有美军往来走动,距离前沿阵地约1.5公里,步枪和机枪都打不到,战士们向领导建议,调1门迫击炮来封锁这段路,团里接受了这个建议。

第2天上午,美军一辆吉普车从山后那段公路上通过,两个炮手立刻瞄准发射没打中,返程中,那辆吉普车爬返回上坡时,他们算好提前量,一炮就炸翻了。

此后半个月里,在这段翻山公路上,迫击炮打死打伤20多个美军。

在狙击过程中,志愿军炮兵还给敌人“下套”。第47军141师当面的夜月山上,美军被志愿军的冷枪打怕了,只好等到天黑后再走出工事放风,而且还不敢离开工事入口太远,生怕有情况时来不及钻回去。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四十三 巩固防御阵地的战斗“冷枪冷炮运动”

141师的迫击炮手们开了个“诸葛亮会”。会后,他们动手做了个稻草人,套上军装,然后趁黄昏时分,偷偷派人携带稻草人潜入敌我阵地的中间地带,把其竖在一个敌人能看得见的地方,然后测距,核准射击诸元。

当天晚上,钻出工事放风的美军注意到离他们不远处,居然有个“志愿军”。在短暂的慌乱后,美军觉得这可能是落单的志愿军侦察兵,于是便呈扇形围了上去,打算抓俘虏,等他们凑近,发现那只是个假人时,1枚迫击炮弹已准确地落在他们中间。

冷枪与冷炮的配合使志愿军的狙击作战威力越来越大,各种兵器依据兵器性能、目标特点,有着明确的任务区分和射击区域分工。

500米以内的人员目标,由步枪狙击手负责打;

500米至1000米内的单个或小群人员目标,主要是轻重机枪打,步枪配合;

500米至1000米以上的车辆、工事或人员集群目标,由无坐力炮负责;

1000米以上的目标,由小口径迫击炮负责;

1000-1500米内的目标,由81毫米迫击炮负责;

1500-3000米内的目标,由75毫米山炮、76.2毫米野炮和107毫米迫击炮负责;

在此之外,3000-5000米距离内的目标,由122毫米榴弹炮负责。

各种兵器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在敌人的阵地罩上了一张死亡之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