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珍惜和孩子的相伴时光(假期父母必读)

 新用户9651cwv2 2022-07-21 发布于广东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暑假期间,神兽归笼,您和孩子相处还好吗?

这几天是母慈子孝,还是母吼子逃呢?

都没关系,静下心来读读这篇文章,或许您会有所启发。

♥ 尝试多换个角度看看孩子

孩提时代,简单而单纯,父母觉得孩子是幸福的。

孩子在学习阶段吃的这点苦,相比社会上吃的各种土和苦,父母觉得真不算什么。

是的,这是大多数从读书年代走过来的成年人,在体验了社会之苦后的真实感受;可对于孩子而言,没有对比,就无法感同身受。

孩子的那点苦,也经常不被父母们理解,甚至会让父母们剑走偏锋,误解并深深地伤害孩子,他们“勇敢地”和自认为对孩子不利的一切事务做斗争,包括和学校斗,和老师争,其乐好像也无穷。

其实,这类型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偏,越偏越远,痛苦焦虑不堪,无法自拔。

在前段时间,我看到了各个学校各式家长群里的吐槽、尤其以妈妈为主抱团式的对孩子的各种焦虑情绪传染式发酵,瞬间让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其实也挺可怜的。

可怜在哪儿?学业压力大是肯定的,关键是父母给予的过度关注和过分管控,更让孩子觉得心累。

有妈妈困惑地问我 “米老师,我孩子每周一到周五,在学校有多疯狂地学习,回到家里就会有多疯狂地玩手机,玩游戏,我该怎么办?”

我表示非常理解孩子。

她的儿子很优秀,在学校最好的班,人很稳重,平时话不多,做事踏实靠谱,学习也很努力。本质上,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不可能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样,24小时无休,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纯学习和写作业。游戏,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放松和宣泄的方式;只不过父母要引导孩子沉浸在手机游戏里的时间分配和把控罢了。

如果游戏、手机没让孩子产生一些好的体验,相信孩子也不会如此地沉迷和投入。父母要做的是跳出手机,跳出游戏看这个问题本身。静心问自己:

“我怎么了?我和我的孩子怎么了?“我和我的孩子不能沟通吗?”

我建议父母还是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再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焦虑和烦躁。

父母说她很尊重孩子,也很理解孩子,但孩子拒绝沟通。她说她表面装平静,其实内心特别焦虑。我回复她 :“你的孩子不傻,你装的,他全都能感觉得到。你需要先真实地面对你自己的情绪。”

父母不妨尝试多换个角度去看待孩子,你会发现天不会塌,孩子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教育是慢的艺术,人生是长跑,别慌,别急,只要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学会恰当放手

有位母亲发了一段各式家长群的聊天截图给我,我一看,原来是妈妈们都在焦虑对孩子的失控,他们期待孩子的一切都是可控的除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还包括孩子在学校食堂、小卖部的所有消费记录,都必须是可控的。

我瞬间笑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学会恰当放手吧!期待通过自己的控制,来掌握孩子在校的一切信息,中国式的父母真不容易啊

与其指望借助外力来控制孩子的各种事宜,还不如先了解一下自己家孩子正常的每周所需费用,从源头上把控好自己可以把控的生活费不就好了?

家长想全方位地控制孩子,这思维不对。试想这世上谁能被谁控制?犯人吗?犯人的心,你也控制不了啊。你能控制得了谁?谁又能被你控制?除非心甘情愿地被你控制。

没有任何人喜欢被管控和约束,就如你要天天去查你老公或老婆的手机、行踪,对方什么感受?你啥感受?

从这个角度来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孩子也不喜欢被父母各种监控。即使父母监控,你觉得有用吗?既然没有用,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做呢?还滋生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各种情绪。

父母想控制孩子,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孩子本质上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孩子不是机器,能被控制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灵魂,这样被控制久了的孩子心理就病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价值感,低自尊。

但凡有点个性的孩子都不希望被父母和老师全盘控制,他们不是动物,父母也不是驯兽师,孩子不希望被控制,他们希望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被接纳。这是生而为人本质上的核心需求,每一个人穷其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追求爱和自由。

爱是什么?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父母经常打着爱的名义和“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帜来伤害孩子。而自由,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自由,是我们可以对父母和老师说No的时候,还可以很爽地说No。

说不,是需要勇气的,也是内心需要有力量的。

不是所有说不的孩子,都是不听话的坏孩子。

抛开一些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来谈,敢于说不的孩子,他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所谓“叛逆”背后,其实是孩子在灵魂深处地呐喊,这是她需要你去看见她,理解她的一种深深对抗和表达。

然,我们的父母经常看不见。

或者说,视而不见。
一是受自己思维和眼界的局限,看见的能力很有限;二是很容易被周围焦虑的家长群体裹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三是静不下心来,定不下心来去真正地倾听孩子抱怨背后的情绪需求和渴望

每周孩子一回家,随口说的几句抱怨,会成为父母心中的忧虑;每周孩子一回家,沉浸在手机和游戏的世界里,拒绝和不懂自己的父母沟通,会让父母更加焦虑和茫然失措;而孩子在学校里被“要求和管控”了一周,周末在自己的家里放松身心灵,沟通不畅的父母无法借助自己家里的内在力量解决问题,就会把所有的情绪和不满全部吐槽在外面的世界,比如学校家长群里,身边的妈妈群里,于是有相同教育困惑的家长会抱团取暖,相互在吐槽中缓解内心的焦躁和对孩子失控的不安,灵魂在焦虑抱团中得到一丝慰藉,但这些并不利于解决孩子内心的根本性问题。

其实现在的高一孩子,每周7天,和家长相处时间只有2天,因为周末不受控,就已经让家长崩溃;其实家长大可不必焦虑,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在你身边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现在一周见一次,大学以后一学期见一次,工作以后一年见一两次......你的孩子迟早都会主动或被动长大,那就让她主动生长吧。

父母要学会恰当放手,孩子才会有犯错和成长的机会。

当父母的这颗心没有安定下来,你焦虑孩子的问题,是没有尽头的。


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和对话

做一线老师、班主任多年,随着跟学生、家长打交道的面越来越广,随着处理学生、家长、老师的琐事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能感受到其实全天下的老师都一样,全天下的孩子也都一样,全天下的家长也都一样。

不一样的,是人的认知、思维、心胸、格局和看待事物的视角

这两年,随着做学校学生成长中心的全面工作,面对学生和家长面上较广的困惑,我发现我的心都操烂了,脑汁也绞尽了,身心俱疲。

但与此同时,正念的我,也发现这个岗位带给我最大的好处是:让我看到了一线教师、学生、家长的很多风景,大到德育活动的统筹,活动育人的策划,老师们的践行、小到校园欺凌的海报设计、家校、学生事务的各种琐碎处理,我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很多个视角去看到以前看不到的风景和当下人的各式回应。

越长大,越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了真正可以去苛责的人,因为你发现人人都有难处,人人都不容易。领导苦, 老师苦,学生苦,家长也苦,众生皆苦,只不过每个人的包容心和理解不一样罢了。

从根上讲,“我是一切的根源。”

你的心里有什么,你的眼中就会有什么;你看待事物的视角非常正,你口中就吐莲花,你眼中就有美好;你对待事务斤斤计较时,你内心就愤恨难平,很难感受当下的美妙。

你看待你的孩子焦虑不安,你胸中就有怒火,欲罢不能;你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的错误和成长,你就对孩子充满了期待和信心;而我也总结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凡是能正向看见孩子的家长,必定能正向看见学校,正向看见老师,正向看见自己凡是能正向看见身边一切美好的家长,她的孩子也能正向看见和感受到身边的一切美好;凡是天天鸡毛蒜皮、牢骚满腹的家长,她的孩子也是让人各种忧虑的,这就是我每天看见和感受到的神奇的家庭养育环境所带来的的深深地烙印

在教育孩子和家长这两件事情上,我永远对孩子更充满了信心,因为孩子一切可塑造,一切还有机会和希望去影响孩子看待事物的视角。因为孩子,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和这群学习的同学、老师思维碰撞,孩子是新时代的学习者;而家长群体基本上固定的是那个固有的时代和思想,每天早上醒来,基本上也是一样的话题吐槽,大部分围绕孩子,一惊一乍,容易情绪传染化,日复一日,能自主学习和改变的并不多,除非家长觉醒。

今宵,请珍惜这段难得的亲子缘;因为孩子,深爱着父母,深受着父母的影响;这一生,父母和孩子真正能相处的时间并不长父母唯有珍惜和孩子的陪伴时光,她的心态才会是平和的、平静的,而不是暴躁的、高期望值、高压力的,这样,孩子在家,才有属于自己自由呼吸的时间和空间。

否则,孩子,是不想回家的,因为那个家,让人窒息。

家里没有懂她的人,她宁可沉浸在懂她的手机和游戏世界里,那里能让她的灵魂暂时放松和安放一会。

这就是我们父母和孩子恶性互动的矛盾循环。孩子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而父母养育孩子的能力并没有升级,还在用对待孩子小时候的方式来不断地来重复和管束。父母需要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和孩子一起学习和进步,才能真正地和孩子对话。

长大后,才发现亲子陪伴是奢侈品

夜晚,我一如往常,在办公室里加班。

学生暑假已经来临,大部分同事们也已回家。新生很快要录取,各种放假后和开学前的沟通协调事宜等都要一件件落实。此刻,我的内心毫无任何的轻松之感可言。

有朋友发来羡慕的消息:教师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两个月的假期,来了!

我笑笑,不语。

我心里很清楚,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这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暑假,于我而言,满打满算估计也就一周时间,可以让我的大脑暂时空闲一会儿,可以让我远离学生、家长、学校那一摊子事儿一会儿,可以让我安心回老家看望父母,安安静静地做回孩子。

一抬头,刚好看到家群里发来爸爸的视频,他随手拍下了和妈妈在公园散步时看到的美景,那一瞬间,配着人世间这首歌里的歌词 “祝你踏破千重浪,还能留在爱人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也祝你不惧少年样,不惧白发苍苍”。

我,瞬间泪目。

在外面工作多年,漂泊多年,想家了。

年少时,想离开家,想挣脱父母束缚的各种“枷锁”工作后,想陪伴父母,已然是最奢侈的时光,这份奢侈,越老才越有体会。

以前,学生放假我也放假;

现在,学生放假了我还不能放下和放假,心里有很多事还要收尾和开启;以前,随心所欲不逾矩;现在,我才懂得了什么叫做身不由己。

我曾无数次地告诉我自己,无论出发多久,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来时路。初心,要在;理想,要有;梦想,依然不过时。

在追求自己教育梦想的路上,一边是学生,学生背后的父母;一边是我自己年迈的父母,还有成长中的自己。


我看得见学生父母对他们的焦虑和渴望,我看得见无数个学生心灵深处的呐喊;我看得见我的父母对我的焦虑和渴望,也看得见我自己的需求。透过所有焦虑的背后,我深深地懂得他们,也能深深地看见他们。我想好好多陪陪我的父母,但也身不由己;我想如他们的愿,但也有我自己的理想。这一生,除了好好爱父母,我也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好好爱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父母想要的我的人生。

我深深地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深深地理解可怜天下孩子心。

我和我的父母,逐渐在彼此互相理解的道路上,连接地越来越深。

所以,我想温馨地提醒孩子还在身边的父母们,对孩子的语气再好一点,再耐心一点,再平和一点,多换位思考,他们都懂父母也都是为了他们好,但他们内心深处也有需求和渴望。你只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今日彼此的亲子关系,你会发现今天的这份陪伴,在往后的回首中,也是奢侈。所以再温和一点,再坚定一点,就事论事平和沟通。

唯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你才能真正地引领孩子心的成长。

假期请父母这样引领孩子

改掉开口闭口谈学习的习惯,开始聊点轻松的话题,先让孩子放松几天,再深入并彻底深谈一次孩子假期自己的规划,杜绝家长去帮孩子规划。

记住,孩子学习的事情,永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必须为此负全责。你只看结果,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看孩子每一天的进程,孩子不当的时候,要及时地指出来,引导并有智慧地沟通和对话,切忌浮于表面的无效沟通。

有空多抱抱孩子,像小时候那样无条件地发现他的可爱和美好。

在家用心为孩子烹饪每一顿可口的饭菜,那会是以后孩子最想念的家的味道,妈妈或爸爸的味道。

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自己的困惑,包括你对他成长的困惑和苦恼,听听孩子的心声,或许你会有惊喜和震撼。

和孩子聊聊家里的烦心事,倾听孩子的意见,并请他作为家庭成员出谋划策,为家庭贡献力量。


改掉只要孩子学习,啥都可以不用管的思维习惯,让孩子作为家庭非常重要的一员,参与到家庭未来建设中来,也请孩子对成长中的家给出几点可行的建议,帮助一起规划和落实,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


有责任有担当的孩子,学习和生活自然都会担当起来。父母千万不要剥夺孩子最重要的宝贵品质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契机。


请让孩子为自己做几顿可口的早餐、晚餐,并发自内心地欣赏他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和他一起开心地分享美食,一起感受家的味道,并由衷地请他分享他每周离开家从学校回来,最渴望吃到的饭菜

味蕾的满足,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智慧的爱,是所有问题的解药。家是港湾,爱是退路,让孩子感受到人间值得。幸福的美好生活需要靠此时此刻的自己去努力和奋斗。

最后,假期请做孩子最好的榜样。杜绝你玩麻将,你吃喝玩乐,你整夜不回家,放手让孩子写作业。父母要用自身榜样示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和他一起努力进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顺祝假期的你和孩子相处愉快。

切忌:永远不要只想着改变孩子,先尝试改变自己,你变了,你身边的一切都会改变。改变自己,是改变他人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祝福你这个假期变成更好的父母,这样,你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后记:这篇长文写完后,我给了高一的孩子看了,并请她告诉我她的真实感受,附上孩子视角的理解,仅供家长们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