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览群书】书写人生的峥嵘岁月丨丨陈德民

 昵称79734495 2022-07-21 发布于江苏

书写人生的峥嵘岁月

——读徐少奎诗文集《星光》

陈德

徐少奎先生是一位知名的收藏家,也是古城扬州一位活跃的作家。早在20年前,我就在编辑出版宝应县作家小说集时认识了徐老。当时他和该县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何开文先生带着书稿一起来南京,初次见面,便觉得他是一位执着、坚毅的文化学者,对待事业、对待文学、对待收藏,均有着火一般的炽热情怀。

今次收到徐老转来的厚厚一沓诗文集《星光》的书稿,翻看内文,有记录他与出自宝应的中国四位外交家交往的件件往事;有描述他与各地文朋诗友的情感交流;有反映他教育子女学有所成及他从事业余收藏和写作的心得体会;还有他游历祖国美好山川的所见所闻;更有他几十年工作生涯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甚至,一些文友对他从文从艺以及在收藏领域取得的成就的评论文章也被收录其中。  

正如我国著名外交家、徐少奎的旧友范承祚先生所言:“莫言星光小,耀眼河汉明。”《星光》一书所展示的,是作者那青春年华的理想抱负,正值壮年的不懈奋斗,横溢才华的尽情显露,幸福家庭的温馨亲情,漫长岁月的责任担当,让阅读徐老这些文字的每一位读者,都像看见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将徐少奎人生的天宇映照的熠熠生辉,多姿多彩。

彰显坚韧坚守的精神风貌。

书中记载了徐少奎先生从中专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宝应县工作,他先后担任过县皮防院的医技人员、县爱卫会的机关干部、县人大常委会的秘书、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等职务。几十年的峥嵘岁月,徐少奎先生砥砺前行,他干一行爱一行,尽责尽力。在卫生部门工作时,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冰天雪地;无论是乡间村隅,还是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为乡亲们诊治疾病、为全县卫生环境建设而奔波忙碌的身影;在县人大担任秘书时,他针对工作性质,学法普法,积极在有关报刊上发表文章,促进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效能;在从事政协文史工作的岁月里,他不辞劳苦,积极收集整理文史资料,深挖本地史料典籍,为地方史志的编纂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凡此种种,既让徐少奎积累了扎实的工作经验,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为他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品及文物收藏拓宽了视野。因此,这部《星光》诗文集是已经迈向人生耄耋之年的徐老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读来特别意味深长,令人感佩!

记录时代脉动的宝贵文献。

徐少奎先生是一位勤奋的作家,他从少年时代就对文艺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直是单位的文艺骨干。他在工作实践中,喜欢将当天的趣闻轶事记录下来,成为创作的素材。尤其是后来走上县政协文史委领导岗位后,他更加珍惜机遇,将许多文史素材创作成具有历史画面感和独具内涵的文学作品。他认为,既在“文史委”工作,就应当在本邑文史研究方面多下功夫。抱持这样的信念,他查阅参考了多部有关宝应历史的典籍,撰写了《宝应的来历与“八宝亭”的传说》《汉射阳石门画像及祥禽朱雀》《宝应孔庙与大成殿》《桑梓画圣,一代宗师——追叙宝应明代大画家陶成》《宝应射阳“九里一千墩”的传说》《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旧址》《今昔“二妹子”与〈柳堡的故事〉》《大使、诗人、翻译家——范承祚》等文章,积极推介宝应的人文及景观,分别被《中国报刊》《海外文摘》《中国名城》《剧影月报》《西北政协报》《文史天地》等报刊发表。为厚植宝应的历史文脉,传承宝应古今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源。

展示多彩人生的励志传奇。

徐少奎兴趣广泛,尤其在文史资料搜集、文物收藏方面独树一帜,他的藏品品种琳琅满目,涵盖范围宽广,从人人都熟悉的字画、邮票、扑克牌,到渐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剪纸艺术、火花图案、贺年卡;从有关宝应风土人情的各类典籍,到印证历史烟云的历代古钱币,都是徐少奎收藏宝库中的珍品。他不但勤于收藏,更对自己提出了做一个“高级收藏家”的目标,对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品位进行精准的分析研究,撰写多种体裁、题材的各类文章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收藏天地》及《邮票世界》杂志等海内外报刊发表。

本书还收录了徐老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散文和诗歌作品。他的文笔质朴、沉稳,练达,富有思想性。他对事物的认知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将自己在生活中的苦与乐、悲与喜等内心情感世界通过朴实的文字,或诉诸于文本,或微隐于诗行,真切记录时代的足音,尽情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些从他心里流淌出的文字,丝毫不带任何虚伪,全都是真情实感,令读者在阅读中引发共鸣,得以启迪。

精致的艺术构思,形象的思维创作,巧妙的谋篇布局,是文学作品与其他文体的本质区别。阅读本书不难发现,如果作者能从文学的本体和精神内核上再下一番功夫,假以时日,可能会有更新的收获。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而徐少奎却能于出色的本职工作之外,还可在收藏领域和文学创作中并驾齐驱,比翼双飞,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可贵。所以说,徐老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人,无怪乎他被大家公认为 “扬州第十怪”。

                      2022720日于金陵逸耕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陈德民
    当代作家、评论家、出版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学者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化》杂志社总编辑、南京远东书局主编。曾创作并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文学评论集十多部,主编并出版海内外作家作品3100多种。个人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杉树下》、1300行七言古风体长诗《印象南京》、文学评论集《灯下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