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谍影重重:“摩萨德”首任局长希洛和他失败的巴格达派遣

 梦想童年594 2022-07-21 发布于江西

摩萨德于1951年4月1日成立时,有“情报先生”之称的罗文·希洛被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亲自任命为该机构的第一任局长。

其实,在此之前,罗文·希洛已经成为以色列谍报工作的领袖人物。

罗文·希洛原名罗文·扎斯兰斯基,190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一个信仰东正教的犹太居民区。

当时,巴勒斯坦还处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学生时代的希洛学习认真,智力超群,平时言语不多,但常常显示出一种男人特有的幽默感。

特别是他在戏剧方面的天赋,为后来情报工作中所需要的表演才能奠定了基础。

高中时,希洛改变了犹太教有关饮食的教规,放弃了家中其他成员崇尚的宗教生活方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加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地下组织“哈加纳”后,他化名为罗文·希洛。

此名出自于希伯来语中“夏利亚”一词,意为“间谍”。他作为本-古里安的高级特使,曾多次执行过各种秘密任务,并且完成得相当出色,从而使他的这个新化名声誉日隆,从此取代了原名。

由于在“哈加纳”中的突出表现,希洛的谍报才能赢得了本-古里安和其他指挥官的高度重视。

1931年8月,22岁的希洛第一次被派往国外执行秘密任务。当时“哈加纳”派遣他潜入伊拉克,在那里建立一个秘密情报站。

希洛接受任务后,扮成一名教师,在伊拉克一边教书,一边以兼职记者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间谍活动,不到3年,他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伊拉克建立起了一个秘密情报网,为以色列的复国运动收集了大量的情报。

在伊拉克期间,希洛利用自己教师的身份,对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深入了解,密切交往,对那些生活在山区的老百姓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经验。

以色列建国后,在情报事业设计未来构想时,希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复强调,与中东地区那些非阿拉伯的少数民族建立秘密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些人并不都是犹太人的敌人。

这就是以色列情报工作中著名的“外围哲学”,这一观点成为以色列情报界一项不变的原则。

1934年希洛撤回到耶路撒冷,这时“哈加纳”又交给他一项新的任务——协助肖尔·阿维格(迈耶罗夫)组建一个专门情报机构,以保护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利益。

当时,希洛的公开身份是本-古里安的犹太办事处与巴勒斯坦英国总督之间的联络官。很快,希洛与阿维格密切合作,建立起了“沙伊”这一重要情报机构,成为“沙伊”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奠定了他在以色列情报界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洛在敌后的“犹太通讯社”从事一种特殊的工作,他利用纳粹德国是英国人和犹太人的共同敌人的这一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英军中建立了一个以犹太人为主的“犹太旅”,以色列建国后,这个“犹太旅”成为以色列武装部队的基础。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来说是一场灾难,许多同胞都在这场战争中死于非命,而他们也仅仅是从纳粹德国的集中营中救出了数量很少的同胞,但是对于希洛和他的同事来说,这次战争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情报工作的大好时机。

当时,希洛派出貌似雅利安人的犹太特工打入纳粹德国的占领区,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派出貌似阿拉伯人并会讲希伯来语的间谍打入叙利亚……在这些间谍活动中,“沙伊”的特工们尽管付出了一些代价,但学会了渗透、侦察和伪装等重要技巧。

与此同时,希洛还在战争期间广泛结交了一些重要的朋友,建立了自己非常重要的人脉资源。

后来,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争夺巴勒斯坦控制权的斗争中,希洛的这些朋友为犹太人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与此同时,希洛还与驻耶路撒冷和开罗的英国军事情报官建立起了牢固的关系,并揭开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与美国情报部门交往的序幕。

他经常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特工们共进晚餐,交流思想和感情,正是当年同美国特工的这种交往,为他们后来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1947年,当美国战略情报局成为中央情报局的核心之后,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在战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最终发展成为美、以两国情报界间的密切合作关系。

希洛在二战期间的表现,不仅反映出他的情报智慧,同时也证明了他是一位能够从长远和战略性角度看待现代情报工作的杰出人物。

然而,在以色列建国以后,当希洛已经是以色列情报界的最高领导,并且即将出任摩萨德局长之时,他的一些弱点和短处也暴露出来了。

摩萨德即将正式成立的前夕,1951年初的一天,希洛把一名拥有美国国籍的“哈加纳”成员雅科夫·弗兰克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告知他将被派往伊拉克,去巴格达接替原情报站站长本-波拉特的工作,担任新的站长。

雅科夫·弗兰克生于1921年,成年后在巴勒斯坦加入了“哈加纳”,成为其中最富有热情与活力的一员。当时他同其他犹太人一样,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先生活过的圣地——巴勒斯坦,并希望能够为以色列国的建立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由于弗兰克过分的活跃,引起了当时驻巴勒斯坦的英国人的不满,就在他即将有麻烦的时候,“哈加纳”把他派遣到美国去了,让他到纽约去负责那里的移民事务——实际上就是让他到犹太人的另一个组织“阿利亚一B”的纽约分部去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弗兰克加入了美国国籍,并参加了美国军队,跟随部队在太平洋地区与日本人战斗。

1944年10月,弗兰克在菲律宾的一次战役中负了重伤,他的伤还没有痊愈,战争结束了。

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后,弗兰克回到了以色列,并继续享受五角大楼每月发放的退休金,开始尝试经商,由于他为人精明能干,又见过世面,经商有道,没过多久,就成了特拉维夫市一家弹簧厂的一名经理。

正当弗兰克准备全力以赴从事商业活动,在生意场中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时候,却被即将成为摩萨德首任局长的希洛看上了。

一天,两名神秘的男子走进了弗兰克的办公室,并告诉他:“罗文·希洛想跟你见面谈谈。”

对于弗兰克来说,希洛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是自己仰慕已久的传奇间谍,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次约见。

这是一次秘密的见面。弗兰克和那两位男子来到了“柯雅”——位于特拉维夫商业区东面的一条独立的小街,走进了当时以色列的国防部大院,然后又跟着他们走进一栋没有任何标记的大楼,来到了希洛的私人办公室。

一见面,希洛就严肃地对弗兰克说:“我知道你以前是一名很不错的军人,现在是一名很有成就的商人。但是从现在起,你将再次成为一名军人。你这次的任务不是去战场进行战斗,而是从事谍报工作。尽管战场的战斗已经暂时结束了,但另一场战斗却没有结束。我现在决定派你去伊拉克。我们那位驻巴格达情报站站长的任期行将结束,我们想让你去接管那里的情报站。我想你一定不会推辞的。”

罗文·希洛几乎没有让弗兰克有喘气的机会,也没有给他半点思考的余地,就把自己的决定一口气交代完了。

弗兰克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不过他还是要求罗文·希洛能把自己此行的任务和目的交代得更具体更详细一些,并且明确一下自己所拥有的权力,但是这位上司却没有这份耐心。

希洛只是含糊其辞地对他说:“你将负责那里的犹太移民和情报搜集工作。”

弗兰克知道,当时的犹太移民工作是由“阿利亚-B” 负责的,而情报搜集则是由对外情报机构“沙伊”负责,这两种工作应该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

弗兰克对希洛把这两种工作混为一谈的做法感到有点不理解,但是最后希洛还是耐着性子对他说:“不要担心,一切都在协调之中。”

同希洛谈话之后,弗兰克又应邀与当时的外交部长摩西·夏里特进行了一次交谈。这位外交部长对弗兰克此行表示十分关注,他强调了弗兰克巴格达行动的重要性,并且向他明确地保证:“以色列国是你的坚强后盾。”

然而,后来的事实很快就证明了,一切政治性的承诺都是虚妄的不实之词。

同希洛和夏里特两人谈话之后,弗兰克踌躇满志地做好了去巴格达的准备。

几天之后,他化名为“伊拉克·斯坦”,带着为他准备好的以色列护照,由特拉维夫飞往德黑兰,开始了他的巴格达之行。

根据事先的安排,他将在德黑兰拿到护照后再转道伊拉克,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巴格达潜伏下来,为以色列开展工作。

弗兰克已经知道,过不了几天,以色列最大的情报机构摩萨德就要正式成立了,给他分配这项任务的希洛很快就要成为摩萨德的首任局长。自己的这次巴格达之行,可以说是摩萨德的首次国外行动,他要把这次行动干得既出色又漂亮。

来到德黑兰之后,弗兰克受到了“阿利亚-B”德黑兰分站站长蔡恩·科恩的接待。当时弗兰克很希望能从蔡恩·科恩那里知道自己具体的服务对象。但是,他再一次失望了。蔡恩只是坦率地对他说:“我不知道。我一点也不知道。我好像觉得特拉维夫正在忙于其他什么事情。”

蔡恩的话让弗兰克兴奋的心情受到了打击。

不过,他知道根据希洛的安排,自己到达德黑兰之后,将会有特工来帮助他进入巴格达,但是现在看来,即便是蔡恩好像也没有时间和心思来顾及自己了。

这样,弗兰克就不得不在德黑兰待了下来。他无所事事地一待就是两个多月,一事无成。后来,蔡恩给他弄了一张假护照,准备让他抵达目的地。

但是,不知是蔡恩出于粗心,还是根本就不具有谍报工作的常识,他为弗兰克办理的这张假护照上的所有内容,与弗兰克本人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根本就不具备掩护身份的作用。

最明显的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弗兰克的面部特征本来很像欧洲人而不像阿拉伯人,但这张假护照上却明明白白地写着他是一位阿拉伯人。

弗兰克的英语非常好,当然也能说阿拉伯语,但是带有明显的巴勒斯坦口音,把他装扮成加拿大商人显然更加合适,但是假护照却说他是一位来自巴林的地毯商人。

面对这样一张漏洞百出的护照,弗兰克不由得对自己未来的前景和工作充满了悲观与失望。

他没有想到作为一名以色列职业特工的蔡恩,而且还是一名驻国外的站长,居然会干出这样的蠢事。这难道是一位职业谍报工作人员应该犯的错误吗?

当弗兰克拿到这张假护照时,他开始考虑是否返回以色列,放弃希洛派遣自己前往巴格达执行的任务。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弗兰克出于内心对以色列国家的热爱,还是决定继续前往巴格达。

弗兰克烧毁了身上所有能证明他与以色列有关的证件、物品,告别了蔡恩,只身前往巴格达。

要从伊朗进入伊拉克,弗兰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顺利地通过两伊之间的边境线。

边境线上有许多检查站,检查非常严格。如果使用手中这张假护照显然把握不大,一不小心就会露出马脚。

但是,弗兰克当年在纽约干过一段时间偷渡犹太移民的工作,这使得他对付边境检查站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他就在去边防站的途中寻找机会。

很快,弗兰克就结识了一位自称也是去巴格达的商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弗兰克觉得这个人并不像一个真正的商人,倒很有可能就是在边境线这一带做偷渡生意的“蛇头”。

通过进一步的交谈,对方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证明了弗兰克的判断没有错。弗兰克按照对方的要求给了他一大笔钱,请他帮助自己顺利地进入伊拉克。

这个往来于两伊之间的“商人”果然很爽快地答应了。原来他一直是在边境线上干着这种偷渡的勾当,和边防检查站互相勾结,所以对这种事情很是有办法。收下了弗兰克的钱之后,“商人”就把弗兰克藏在自己的货物中,轻而易举地把他偷渡到了伊拉克,并把他安全送到了巴格达。

弗兰克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巴格达时,已经是1951年的4月下旬,这时摩萨德已经正式成立了,希洛也已经走马上任,成为摩萨德的首任局长。

不过这时,希洛似乎已经把弗兰克给忘掉了。

希洛把弗兰克派遣到巴格达来的时候,同弗兰克约定好了,他将会以总部的名义,从特拉维夫给潜伏在巴格达的以色列情报站站长本-波拉特发一份密电,通报弗兰克即将到巴格达赴任,接替他情报站长的工作,并命令本-波拉特把情报站的工作向弗兰克进行移交后,及时返回以色列接受新的安排。

可是,当弗兰克冒着生命危险千辛万苦地抵达巴格达之后,波拉特却把他当成了一个不信任的陌生人,没有对他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更不要说向弗兰克办理移交手续。

到了巴格达后,弗兰克按照动身时的约定,找到了那个作为联络站的犹太人的家庭,并且对上了约定的接头暗号。但是这个犹太人根本就不信任他,甚至还怀疑弗兰克是一个为伊拉克工作的密探。

当时,波拉特就住在这个犹太人的家里,弗兰克此行的任务就是来接管由波拉特领导的这个情报站。

可是,当弗兰克同波拉特见面之后,他不但对此事一无所知,而且对弗兰克的出现充满了怀疑和敌意。

他明确地对弗兰克表示,自己的秘密工作非常重要,现在的情报站在他领导下,一切事情都开展得很正常而且顺利,所以,不论是他手下的特工还是了解这些工作的当地犹太社团的领导人,都不会同意这一权力的交接与变更的。

他甚至还威胁弗兰克说,如果你不想让自己难堪或者是不想有生命之虞,你还是趁早离开巴格达为妙,“不要让我本人和我的手下再见到你”。

弗兰克内心产生出一种极度的愤怒,就他现在的处境来说,稍微理智一点考虑,就是选择时机立即返回以色列。

他的同事已经拒绝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栖身之所,如果是他自己寻找一家旅馆或者饭店,就必须进行身份登记,并且得向伊拉克警方出示自己的假护照,这样做无异于自投罗网。

弗兰克得不到任何权力,也收不到任何来自国内的指令,他在巴格达无事可做。

但是,爱国主义的情绪再一次支配了弗兰克,他决定要坚持到底,继续留在巴格达,尽力去完成希洛交给他的任务,除非是他的生命确实面临危险。

弗兰克心情郁闷地走上了大街,冒险住进了巴格达的塞米斯大饭店。所幸的是这家饭店由于生意萧条,并没有严格地履行入住登记手续,才让他暂时在这个充满敌意的国度和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了一张床,而没有像流浪汉一样露宿街头。

但是,一种职业的敏感让弗兰克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在巴格达待下去了。

两天以后,每当弗兰克走出塞米斯大饭店,无论走到哪儿,总会有人在后面跟着。他明白自己已经被伊拉克的安全人员给盯上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弗兰克只有立即钻进一辆出租车,来回倒几次车,经过几个回合,才可以甩掉后面的尾巴。

弗兰克不得不再一次找到波拉特,并要求他给予帮助让自己离开伊拉克。但是波拉特却认为这是伊拉克安全部门对自己的一次试探,因此再次把弗兰克拒之门外。

面临生命危险的弗兰克此时反而镇静下来,他那偷渡犹太人的经验再次发挥了作用。

他来到巴格达一家旅行社故伎重演,收买了一名见钱眼开的年轻雇员,这位雇员按照弗兰克的要求,很顺利地给他办理好了飞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机票,同时解决了他的出境签证。

弗兰克知道,他必须经过一番周转才能返回以色列,而周转地如果选择欧洲国家,将受到伊拉克秘密警察极为严密的监视,所以他就选择了阿拉伯国家——黎巴嫩。

到了贝鲁特,弗兰克再次转机飞到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弗兰克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比较安全了,因为土耳其已经是以色列的邦交之国,他找到以色列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要求他们为自己提供签证。

但令弗兰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领事馆也遇到了麻烦。

工作人员对他的“巴林地毯商”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拒绝签发证件。

弗兰克忍无可忍了,因为这是他目前唯一能证明其身份的书面材料,如果得不到签证,他不但不能安全地回到国内,而且不知道还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

弗兰克终于被这次行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彻底激怒了,他对以色列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大为光火,并且直言不讳地威胁他们说,自己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一个重要人物,如果不能让自己按时安全回国,他们将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领事馆的负责人在将信将疑的情况下,给这位化名的同胞办理了进入以色列的签证,弗兰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怀着最后的一点希望回到了他阔别了近三个月的特拉维夫。

这时希洛已经不再在原来的地方办公了,当弗兰克找到希洛新的办公室时,这位局长只是派了他的秘书来明确地告诉弗兰克:“局长不愿见你。”

“局长不愿见你”——这句话深深地伤了弗兰克的心。

当初不就是罗文·希洛派人把他叫到这里来的吗?而后来一切的遭遇几乎是把弗兰克莫名其妙地玩弄了一通,可是到了现在居然不愿再同他见面了。

弗兰克觉得这位新上任的局长先生变了,变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在弗兰克近似固执的坚持下,希洛才让他的秘书转告弗兰克,答应给他五分钟的时间,让弗兰克谈一谈这一次奇妙的旅行。

弗兰克没有接受这个“五分钟”的邀请,不辞而别地离开了局长先生的办公室,回到自己的弹簧厂去了,那里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办公室。

弗兰克知道,罗文·希洛之所以不想再见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把自己给忘记了,而是这位新上任的局长先生不敢正视自己的无能和因为自己的无能所犯下的错误。

时隔50多年以后,每当弗兰克和朋友偶尔回忆起自己那次倒霉的巴格达旅行时,依然怨气冲天,耿耿于怀。

不久发生的一次车祸,希洛头部受伤,身体状况一直不佳,精力也受到了影响,于是他不得不于1952年9月20日辞职,担任总理的国际和地区战略顾问。

希洛担任“摩萨德”首脑仅仅18个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