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的温度《历史的温度》这本书是两年前就读完的,最近又重新翻了翻,找了其中的几个篇章来读。 ![]() 这本书的作者张玮,原本是做自媒体的,在“馒头说”上发表了很多的历史故事。记得当时看第一篇居里夫人的故事,就停不下来了。 在作者的笔下,居里夫人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是一个在爱情里挣扎、承受了世人误解、却又为国家奉献的人。每个人都不是单面的,而是鲜活的,有爱有恨的。 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 当然这本书最开始作为自媒体文章出现,就跟一些大部头的大家之作有差别。但是这对喜欢历史、非历史专业的人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2、中国文化课![]() 小白友好,深入浅出。这本书有六百多页,算得上是一本大部头了。 行走的圣哲、大哭长啸的魏晋名士、佛教的融合、唐宋诗词大家的辉煌、少数民族的文化身份、元曲的浪漫、敦煌的歌声、君子中庸、空的哲学、知行合一……无数思想灵魂在这里碰撞。 余秋雨的97集课程+浩瀚典籍的精华,绝对是入手不亏的一本书。虽然一拿到书就想吐槽这句“收听人次六千万”,但是音频课程绝对为这本书加分。或是通勤路上、跑步途中倾听、或是午后安静的阅读都可以。 3、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在不了解王莽之前,我只是简单地将他视为篡位的罪人。但是偶然有次考古看一部古老的电视剧《昭君出塞》,竟然在里面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王莽。 随后去查他的资料,发现他竟然有着超前的民主思想。他作为皇亲国戚,早年扶摇直上很快就掌握了朝廷大权。 王莽在他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王莽信奉儒家,希望可以实现政通人和。但是事与愿违,因为不停地修改币制,颁布严苛刑法,反对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当时频繁的自然灾害:蝗虫、瘟疫不断,社会矛盾加剧,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最后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 一直以来,对王莽的评价都是负面的。但是到了近现代历史,刨除封建王朝的思想,历史学家们对王莽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哈佛大学的傅乐成认为: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
4、失败者的春秋历史上有三段混乱的历史,是一直不好理解捋不清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几段历史是尝试了很多种方式去捋思路,应该说是只能意会,还做不到言传的感觉。 ![]() 春秋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分封制难以为继,新的集权制度亦未建立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行文比较有趣,用的是抽丝剥茧的方式。不是简单地从历史事件开始讲起,而是有一条暗线——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将跌宕起伏的历史勾勒出来,贵族们的困境挣扎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同时看完这本书,会理清周天子为何突围失败?大国之间是如何博弈的?面对历史,对后世又有何灵感想象。 5、人类群星闪耀时![]() 历史从未停止考验人性,《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十四个英雄的故事。 其实最开始在读书的时候,室友推荐这本书我是拒绝的,因为总觉得名字有一点奇怪。直到某一天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从第一章开始看起就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是有名的传记作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是他的作品。 里面有几个篇章特别打动我,首先就是《拜占庭沦陷》。 1451年穆罕默德成为君主。他野心勃勃,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人。虔诚与残忍并存,热爱艺术却不妨碍他野蛮冷酷。他的理想就是攻占拜占庭。 最后,拜占庭牢固的城墙,败给了一扇小门,被遗忘的凯尔卡门,历史在瞬间被改变。 ![]() 拿破仑的《决战滑铁卢》同样令人哀婉。对于拿破仑这个英雄式人物,总是多一些敬意,即使最终他是失败的。
6、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中国封建王朝里最后一个盛世,但是在盛世之下有着巨大的危机。清史研究专家戴逸先生说过:康乾盛世是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的盛世。 但是往往,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 这本书写的就是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官僚体制衰落、权臣的斗争、文字狱,同时也对乾隆进行了剖析,还特别的讲述了他深爱的孝贤皇后。 对比欧洲国家,清王朝停滞不前。 看这本书可以结合之前介绍的一本《叫魂》一起看,那本书里就可以看出整个社会为了皇帝的命令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 康乾盛世的美梦,其实背后暗藏着危机。相对于西方的改革,清王朝已经远远落后了。 中国大历史![]() 这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作品。 曾经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首先去了解什么是大历史。简单理解大历史就是抛开民族国家的理念,从全球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中国,研究大历史的代表人物就是黄仁宇。 在国外比较有名的是大卫·克里斯蒂安,他有一个重量级粉丝就是——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曾经资助他1000万元用以研究“大历史教学项目”。 这本书便是黄仁宇先生,站在时代变迁的长河里看待华夏文明发展。平心而论,大历史适合了解,但是我个人觉得有一点点枯燥。适合搞学术,不太适合作为通俗读物。 但是为了满足对“大历史”的好奇心,可以看一看。 8、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文人多是理想主义,王安石同样不例外。在历史长河里,像王安石那样既有文学素养,又有政治头脑的人并不多。 ![]() 说到宋朝,脑子里很容易出现积贫、积弱这两个词。王安石所处的社会,便是这样的情况。宋神宗时期,在王安石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变法。
首先变法肯定是有效的,明显的就是充实了国家财政,提高国防力量。但是例如青苗法也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这一点苏轼就明确地提出过。王安石的这场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如果想了解这段历史的话,这本书可以入手。 推荐阅读: |
|
来自: 西一里2l6sluh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