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80年,一介布衣陈益,随朋友乘船去往安南(今越南) 在那里,

 丰少少爷 2022-07-22 发布于广东
1580年,一介布衣陈益,随朋友乘船去往安南(今越南)。在那里,陈益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宝物”,于是偷藏在铜鼓之中带回国,却被安南人发现派兵追杀。好不容易回到家,他又因此事被人送进牢狱。

陈益,是东莞虎门人。明朝万历八年,他和一个经商的朋友去往安南。

那时,安南是明朝的属国,而陈益到达的北部安南,历史上曾是莫氏王朝的天下,莫氏祖先也是东莞人。

因属国和血统的关系,陈益和他的朋友受到了安南酋长的热情接待。宴请时,酋长拿出一种当地特有的作物——薯,眉飞色舞地向客人介绍它有多么高产和容易种植,让安南再没有发生饥荒,并感慨:“薯是上天赐给安南的宝物!”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益想到了家乡发生饥荒时,百姓食不果腹的惨景,如果能将番薯带回去,岂不是能让更多的人填饱肚子,免受饥饿。

可安南的大街上到处张贴着告示:禁止携带番薯出境,违令者斩。

陈益不敢贸然行动,不然不仅自己有危险,朋友也会受牵连。

为了弄清楚番薯的奥秘,他走进山野,悄悄探查,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和心思。

经商的朋友载着满船的货物,正要扬帆启程时,却到处找不到陈益的身影,只好先行离开了。

而陈益却和当地人做起了朋友,他采集山野里的药草,用中医治好了许多人的疾病,安南人也教会他敲击铜鼓、吟唱越音,并且将番薯的种植、栽培、储存甚至烹调的方法都传授给他。

当安南人以为陈益从此要在异乡扎根时,陈益将番薯悄悄藏在铜鼓之中,在一个夜晚乘着一艘小船走了。

但陈益的逃跑很快就被人发现了,安南酋长赶紧领着部下,乘大船追赶。

看着后面的追兵,陈益拼尽全力往前划。他知道,一旦被追上,不说性命堪忧,好不容易带出来的番薯,以后恐怕也更难被带出来了。

终于,在大船追上之前,陈益进了中国的水域。安南酋长无力阻挡番薯被带往他国的命运,只得望洋兴叹,返航回去了。

逃离危险的陈益,心里松了一口气。此时的他,断然没想到拼命带出来的东西,会让自己遭遇一场牢狱之灾。

1582年夏,陈益终于回到家中。为免引人注意,他将番薯种在花坞之中,提心吊胆地看护着。

陈益有一个邻居姓卢,整日不务正业,横行乡里,和陈益有旧怨,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他。

卢某打听到陈益刚从安南回来,就搜集材料,以“里通外国”的罪名将陈益告上官府,陈益就这样被关进了大牢。

当时的明朝,“里通外国”可是杀头大罪。陈益的儿子燕归急忙赴京,向伯父陈履求救。

陈益虽是一介布衣,但他的兄长陈履却是进士,还担任户部侍郎一职。陈履得知弟弟下狱,立即带上侄儿,找人诉说冤情。

正好当时有一个钦差奉命巡查广东,陈履凭借着和此人同榜进士的交情,让冤情得解,陈益被无罪释放。

离开大牢的陈益,心心念念的是家中的番薯。而从遥远的安南引进的番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花坞中一片青翠,番薯的藤蔓蔓延一地。

陈益立刻掀开薯藤挖掘,栽种几个月的番薯,在中国这片水土上适应良好,结出了丰硕美味的果实。(史料记载“冤白日,实以番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花坞试种的成功,让陈益信心大增。他在小捷山租了三十五亩地,招来佃户大面积种植番薯。

此后,从小捷山牵出去的绿藤遍布天南海北,红薯成为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主要粮食之一。在饥荒年代,更是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

而引进番薯的第一人陈益,于1592年离世。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墓地选在薯田边,并叮嘱后人,祭祀时要带两个红皮番薯。

@天一文史苑

明朝万历年间,番薯先后从安南、吕宋、交趾等地以秘密的方式传入中国。

在之后的两百年内,中国的人口发生了爆发式增长,从万历年间的6000多万到乾隆时期的3亿。这其中,不能不说没有番薯的功劳。

如今我们丰衣足食,“饥饿”这个词离现在的生活太远,红薯这个曾经的充饥主食,也变成了偶尔一试的粗粮。

但饮水思源,陈益冒死引进红薯,救活了数亿百姓,其事迹值得后人铭记、感恩。

参考资料:杨宝霖《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人和引进番薯的最早之地》、《凤冈陈氏族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