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滚烫的“温情”谁堪消受?

 新用户1096clAp 2022-07-22 发布于湖北

从“动态清零”的中国,来到“仰卧起坐”的新加坡,已经有一种断崖式的不安全感了,可是这几天,却新添一个“远虑”:西欧——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那个“宝马”的故乡。几日前盛传,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在欧洲激增,众所周知,那里应对疫情的姿势是“躺倒”,而我和家人却要特别牵挂慕尼黑。

从传回来的照片看,大街上,公众场所,薄衫短袖、轻松自在的人们几乎不戴口罩,这比新加坡又提升了一个淡定档次。

不过,眼下人们不戴口罩,一定还会扯上另外一个原因,这几日,正是欧洲进入历史上少有的极度高温时段。719日,21个欧洲国家齐步发布了高温预警。

英国达到历史最高温度,伦敦首次超过40度,隔海相望的法国达到历史上第二高温度。极端高温引起的法国西南部森林大火,吉伦特省有20000公顷森林遭山火侵袭,超过37000人被紧急疏散。本来用于714日法国国庆的飞展飞机,干脆直接飞到西南去灭火了。

这一场高温还让我们长了一个见识,发达地区的欧洲人竟没有装空调的“历史传统”。几天前谈欧洲,谈慕尼黑,就听说欧美很多人家不装空调,当时以为发达国家也有穷人,或者说很多富有的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放纵消费。

其实,实际不是这样的。西欧这里平常并不热,属于海洋性气候,要热也是一两周时间。今年高温算是特例。所以,欧洲人一般不安空调。另外,居民要安空调也不是像中国大陆那样容易,在手机上动动手指,空调送上门并安装好。

以法国为例,安装空调外机属于国家规定“公共空间可见的建筑外墙改造”,必须经本楼业委会投票同意才行。如果安装,费用也不便宜,100平方米的房子要安装空调,得花价值人民币37000元;15平方米公寓要安壁挂式空调,得花价值人民币13600元。鉴于这些原因,欧洲人就不怎么安装空调。

没想到,在新一波奥密克戎疫情汹涌之际,一股滚烫的“温情”席卷西欧;没想到,当欧洲人正在因乌克兰战事为今年冬天的暖气发愁时,这个夏天给他们来一个极端“送暖”。“最热夏天”,不仅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对航空、地铁、公交等很多产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最冷的冬天”,欧洲将会怎样度过?

好在欧洲国家这一轮高温即将慢慢缓解。从天气预报来看,下周法国和英国的气温将回落到往年的正常水平。

不论是网络,还是电视,好在这些热浪消息没有提到我所关注的德国,没有慕尼黑。刚刚传来消息,慕尼黑这两天果然不是太热,慕尼黑的商务酒店确实也没有空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如果此类高温愈发频繁,将来会不会有一天,空调在欧洲国家也会变成一种必需品呢?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今后有没有可能将这酷夏的热量保存到那苦寒的冬天呢?

滚烫的“温情”即将过去,对世界各国最有威胁的仍然是疫情。

前几天发了篇随笔《奥密克戎BA5到底有多厉害》,我从留言中,感受到有不少国人因防疫严重影响生计,对此深表理解与同情。其实我自己家人就有这种情况。但有网友把我当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以为我是为金钱所御用,说我的用心是想“封城锁国”,这就相当武断和不地道了(对其中恶意的诅咒,我原装返赠)。诸不知,我只是汇总所搜集到的疫情消息,提醒在异国他乡的自己加强自我防护,同时分享给我的目标读者,让他们不因轻视其危害性而吃眼前亏。

目前,各个国家对奥密克戎BA5的判断,都是根据在本国流行情况作出的。国外也有很主观,作非理性判断的。国内自然以中央专门机构发出的信号为准。21日晚上央视新闻,就有权威专家发布了最新研判。

旅居记:

这一次核酸检测明明可以不做

走近“仰卧起坐”的新加坡

何处是归程?

一个“闻蚊心惊”的地方

第四剂新冠疫苗加强针到打不打辉瑞?

这个公司这样上班让人“惊叹”

对付叮咬蚊虫城要礼相送”, 狮城要“分清公母”

此“咖啡店”非彼“啡馆

乘电梯“破防”记

这里请客真的不用“买单”?

这里怎么就分不清东西南北?

我们的紧张和焦虑在这儿根本不够用

“四城”航班被熔断,确诊病例是如何产生的?

这里“第五波疫情”已达高峰了吗?

新冠暴增16870例,坡岛还能保持淡定吗?

奥密克戎BA.5的毒性有多厉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