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弄堂记忆》《爷爷的浑堂》专家研讨会召开!

 cxag 2022-07-22 发布于辽宁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舞蹈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小型剧(节)目和作品”举行线上专家研讨会。会议主要针对获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舞蹈《弄堂记忆》和《爷爷的浑堂》,邀请专家提出建设性建议。各方专家从节目的修改及提高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希望通过舞蹈形式进一步深挖上海特色。

图片
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有: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舞蹈“荷花奖”“群星奖”比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评委白志群;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工作处处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少儿舞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雷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舞蹈类智库专家、特约研究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素质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王敏;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秘书长、驻会副主席董林;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张玉照;原上海宣传部大型活动办公室专职策划、总导演、上海文化系统群文创作评审专家、国家一级导演魏芙;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处调研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评审委员会专家、文艺评论家方家骏;上海音乐出版社特聘舞蹈编审、原上海音乐出版社舞蹈编辑部主任、舞蹈艺术中心总策划、编审、资深舞蹈评论家黄惠民;上海歌舞团教授、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中国舞专业高级考官张海芳;松江区文联副主席秘书长杨雨清。

图片

油纸伞、小板凳,原创少儿舞蹈《弄堂记忆》带人回到了弄堂里无忧无虑的童年;上海把老浴室叫浑堂,群舞《爷爷的浑堂》展现了浓浓的祖孙情。
图片
结尾的油纸伞还可思考立意

原创少儿舞蹈《弄堂记忆》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手拉手艺术团演出,共分为愉快童年、大伞下玩耍游戏、美好梦想三段。项目负责人陆燕卿介绍,剧本从2014年开始撰写,前后修改7稿,作品创作的初衷,即通过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借助弄堂这一象征海派文化的地域特点,以及用耳熟能详的上海童谣“落雨了”作为音乐主旋律,表达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情感。

图片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工作处处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少儿舞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雷娟对《弄堂记忆》的雨中场景印象深刻,她觉得编导是用自己的情怀投入舞蹈之中,可见功力深厚。

上海歌舞团教授、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中国舞专业高级考官张海芳从观众的角度表达了对作品的喜爱,称赞编导用独特的思维视角体现人间烟火气。

上海音乐出版社特聘舞蹈编审黄惠民认为《弄堂记忆》作品,抓住了“三童”,即童真童趣童心。建议第三段舞蹈在栀子花叫卖中进行,栀子花象征上海这个城市,从儿童和成人的角度,前者看到带入美好童年,后者会产生对童年的追忆。

图片

“《弄堂记忆》的编导独具匠心,情境设置给观众想象空间。”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张玉照表示,道具上采用油纸伞和小方凳,服装色彩具有年代感,动作编排上活泼、灵动,一把大雨伞也预示他们要撑起责任和使命,伞下拥抱也很感人。

图片

在上海文化系统群文创作评审专家、群文类职称考评官魏芙看来,《弄堂记忆》的音乐很能引起共鸣,她很认同张玉照所说,这把伞是亮点,一把伞撑起一片天,“这是一种形式,一种记忆,十分生动。”但同时她也提出了建议,她对作品的结尾并不十分满意,这把伞在结尾处仅仅成了美的造型,但结尾立意更需要深入思考,“每一个舞蹈作品的最后需要看出编导的立意,而不是停留在造型上。这个节目可以更体现童趣,而不是落在造型的唯美上。”

祖孙情的情感点可以继续深挖

群舞《爷爷的浑堂》曾荣获第十七届“群星奖”上海地区优秀作品奖,编导顾风庆介绍,上海把老浴室叫浑堂,作品用诙谐的手法展现了上世纪70、80年代上海百姓的市井生活,音乐上采用了苏州评弹、《滑稽王小毛》的音乐穿插其中,用幽默生动的舞蹈表现了爷孙情的诚挚动人,其中还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体现了“小时候爷爷给我洗澡,现在我给爷爷洗脚”。 

图片

在雷娟看来,《爷爷的浑堂》选材很贴近生活和群众,演员表演很到位,但她也建议,作品呈现的祖孙情的情感点可以深挖,在情感推进上可以继续推敲,能使作品更感人。

图片

群文舞蹈有别于专业舞蹈,是对专业舞蹈的另一种补充。黄惠民说,《爷爷的浑堂》选材独特,具有强烈的动作性和动人的情感,因为篇幅小更需要功力,需要抓住形态、情绪、内容的戏剧性等。他建议结尾处增加给爷爷洗脚的动作,进一步塑造舞蹈形象。

图片

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素质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王敏看来,两个作品均为海派作品,抒发了家乡情感。

已数次观演过两部作品的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驻会秘书长董林说,这是近几年上海群文创作中的优秀作品,有地域特色,接地气,“希望两部作品更上一个台阶,多创作类似包含上海地域文化、江南文化作品。”

图片

在研讨互动环节,项目负责人针对剧目的思考和创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与专家们继续展开探讨。从上海弄堂叫卖到海派文化传承,从年代风俗特征到作品立意表现,从童真童趣、诙谐幽默到舞蹈语汇的进一步提炼,专家们各抒己见,提出很多建设性建议,为编导们下一步修改指明了方向。大家均希望能通过舞蹈形式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上海地域特色及江南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