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说“赵体无真楷”,这话这么讲?

 文冠厚朴 2022-07-22 发布于安徽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图片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万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然其为宋之皇室,后降附“敌国”沦为贰臣,是以又有傅山、康有为等刚直之士薄其人遂恶其书,大加讥贬。




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赵孟頫是个很复杂的人物,我们可以非议其骨气,但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书法。

笔者以为当代姜澄清先生的评价较为精当:“书法至赵孟頫才最终确立了'婉约’的地位。而赵书的出现,是与时代潮流相感应的,并不偶然。”(见《中国书法思想史》)
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赵孟頫早年学宋高宗,中年的专习“二王”,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

同时对篆、隶、章草等赵皆苦心研习,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

作为书法史上的“四大楷书”之一,赵孟頫的楷书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图片

但我们看赵氏楷书,明显感觉它不同于颜体、欧体、柳体,赵字更加灵活、舒展。


赵孟頫楷书的特点:


一、赵字笔法相对简单,不似前人笔法那么晦涩难懂、故弄玄虚,其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二、赵字“接地气”,字形圆润,筋骨内含,点画遒劲,结体秀美,符合大众审美,且“平易近人”,让人有“亲近感”,不是“板着脸”而拒人于千里之外。
三、点画彼引呼应,书写流动,牵丝引带较多,笔画舒展,带有行书意味。

他的书画为何明显不同于唐代楷书呢?其原因大约有两点:


一、赵孟頫直接取法魏晋。书法传至宋代时,古代笔法已失,而宋代书法家又一味强调性情而忽视技法,终于,书法在宋末已江河日下。
图片

此时赵孟頫站了出来,他强调恢复古法,跳开唐宋,直接取法二王,故他的字明显有别于唐代楷书。

图片

图片

二、楷书发展到唐代,已达到顶峰,但另一方面,它也堵死了楷书的进一步发展之路,后人要想在楷书上有所发展,必须要找到一条明显不同于唐代的发展道路。而赵孟頫跳开唐楷而取法魏晋,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