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7期通校9期毕业纪念戒指

 儒剑斋 2022-07-22 发布于广东


藏品介绍

戒指,为银质,戒面图案粗看很乱,细看才得知其中巧妙,中华民国版图插着一面国旗,国旗的中央画有类似通讯电路图;戒环的两侧分别都刻有一只头向左的鹰(外形酷似美军陆军标示,美军的军徽鹰头朝右),鹰的下方刻有17字样,意思应该是第17期,戒内侧中央刻有“军校十七期通校九期毕业纪念”,陆军通信兵学校为中央陆军军官军校代训制,通校第九期学员毕业并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通信科(通讯兵大队),时间为1942年。

关于陆军通信兵学校

     1933年3月国民政府开始筹备通信兵学校,以邱炜任筹备主任,1935年2月徐庭瑶继任筹备主任,筹备期间,一面在国内网罗人才和派人去国外采购器材,一面接训军政部军事交通技术教练所特种通信教导队、通信军士训练班、通信勤务班等,1936年8月筹备告竣,9月1日正式开学。通校前身是南京的通信人员训练所,通信兵学校成立后,蒋介石兼任校长,徐庭瑶任教育长,将军事交通技术教练所第六期学生改编为该校第六期学生队,其教职员也同时归并该校,校址设于南京丁家桥,同时在南京城外百水桥建筑校舍,10月成立有线电话班学员二队,召集整编师步兵中少尉军官训练4个月,期满成绩及格者派回原部队任初级通信干部。

      1938年冬,通校在湖南常德、浙江金华等地开始招收第八期暨代训中央军校第十六期通信兵科学生。招收对象多为流亡内陆的失业青年,大部分为高中生,一部分是大学生,香港大学也有爱国学生约20人回来加入本期训练,其中初中生则编入学兵队。在湖南祁阳集中后,开赴广西桂林市郊义宁县,进行入伍训练三个月。翌春,学生们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头戴德式钢盔,身背被包枪支子弹,行军横贯广西山区,经融县至宜山,然后沿黔桂公路经河池、南丹、六寨,入黔省独山、都匀,最后抵达新校址麻江县。历时一个多月,行程千多公里。到达新校后,全大队四百多人编为四个中队。区分有无线两科专业训练,学习掌握有无线电话、闪光电话、布板手旗通信、测向机、密码机等各种通信工具,时间仅一年,于1940年元旦在麻江毕业。毕业前,中央为了统一军校学籍,将原通校已毕业的第一、二、三期毕业生改列入中央军校十一期,第四、五期毕业生改列为中央军校十二期,第六期列为中央军校十三期,第七期列为中央军校十四期,第八期为中央军校十六期。其中除第六期即中央军校十三期外,其他各期均因全部受训时期不满两年以上,所以成都本校在1943年间成立十四、十五、十六期补训总队时,也再次召集各该期通信兵科毕业生带职集中补训,编为一个通信兵大队,训练期为一年整,期满仍返原部队任职。当时原通校一至五期毕业生,奉令参加补训的官阶不一,而其中有的已升至上校了。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日军侵入贵州黔南,通校分批迁往四川江津。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到达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教育长童元亮被调往陆军大学当中将教官,遗缺由陈诚签请蒋介石以洪懋祥继任。

      抗战胜利第二年,通校迁返南京市郊马鞍山,改隶联勤总部,易名陆军通信学校,蒋介石辞去兼任的校长,洪懋祥调为国防部第四厅副厅长,首任校长为李昌来。当时因通信部队需才急迫,分别在北平、西安、浦口、南京、兰州、沈阳等地成立通信技术员训练班,招考初中毕业以上学生,授以无线电收发报机使用、修护与无线电码收发技术训练,毕业后就地分发各通信部队工作,提高通信部队作业技能。1949年9月,通校自南京经湖南耒阳、广州乘“裕东轮”迁台。

轶事或趣闻

1. 洋教练重实践痛斥官僚主义

      通校有两个外国人先后担任顾问,一个是德籍的史脱次纳,他对通信兵战术修养不深,据说在本国亦只是一个尉级军官,到中国来待遇每月却有六七百元,相当于一个将官的月薪。另一个是苏联的鲍布罗夫,他讲授通信发展史。通校在实施班教练的时候,按《通信兵教范》把通讯器材放队伍前面,让学生分一二三四几个动作取器材,又分一二三四几个动作放下器材,反复操练,直到熟练为止。鲍顾问认为这是无代价的操练,他常常将学生们带到野外,一边授课,一边示范,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但是校方认为:鲍顾问授课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无提纲更无成套教材。

  有一次,通讯兵总监华振麟代表校长蒋介石来校视察,进行野外大演习。当时,学生栗河洲担任通信车的架设工作,那是一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通信马车,在上高坡的过程中,他忽然把马拉住停车,没想到因坡陡使马和车一起向后退,退到陡坡边差点翻车,险些造成事故,吓得他满面冒汗。之后鲍布罗夫问栗:“为什么在险地停车?这样做后果会车毁人亡的。”栗回答:“视察来了,命令停车向他报告科目和任务。”后来鲍顾问在校务会上指出:在危险情况下,还讲这种形式,是官僚式的做法,会严重影响任务的完成。

2. 儒将教育长力奖坚持可贵。

     童元亮教育长是保定军校六期毕业的,古典文学根基好,具有一定水平的军事学识,他自兼《古代兵经》的讲授,上课时用浙江官话津津有味地念条文,大有私塾先生教读四书五经的味道,为此学生称其为“学究军人”;但他在个人操守上清廉自持,不贪污舞弊,也不善于对上司阿谀逢迎,学生又称其为“清廉将军”。童元亮对学生的教育训练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通校在麻江召开运动会,在进行万米长跑决赛时,有些学生跑在中途见自己大大落后,便索性退出了比赛;但跑在最后的一个学生,虽已精疲力竭,却在旁观者的讥笑中坚持把万米跑完。比赛结束后,童元亮除了例行对优胜者发奖外,对这个学生也亲自颁奖且慰勉有加,并向全体学生训示:“你们讥笑他干什么?跑不赢那是他的体力和技能不足,我今天奖励的是他可贵的毅力。这种精神是作为一个军人很可贵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