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注(12)腹满寒疝宿食病

 它山客石 2022-07-22 发布于浙江


12.1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大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趺阳脉为胃脉,常人当缓和,微是脾胃虚弱,弦是有寒,脾胃阳气虚弱而有寒,法当腹满,若不腹满而两胠(腋下)疼痛,是寒邪自下而上,则大便难,当用温药。

12.2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续上条,若腹满有时减轻,复又满,此为寒。上条之温药,即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125  生姜125  半夏125  人参15  甘草(炙)45

上5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12.3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不减,或虽有所减但微不足言,若按之不痛,为脾胃虚之满,当以温药如上条;若按之痛,则非脾胃虚,乃热邪实,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酒洗)60   厚朴(炙,去皮)125   枳实(炙)5枚≈7.5   芒硝40

上4味,以水2000毫升,先煮二物,取1000毫升,去滓,内大黄,煮取400毫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12.4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本条阐述上条当下之理。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脾胃虚,按之痛或不按自痛,为脾胃热已实,故可下之。脾胃热者,下之前舌胎必黄,下之则黄自去,则胃虚实之辨,亦可看舌胎黄不黄。

12.5 病者痿黄,燥而不渴,胃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面色痿黄者,脾胃病也。若口燥而渴,是胃热实;燥而不渴,为胃寒实。面色痿黄,则脾胃之阳气已衰,燥而不渴,寒已甚,若兼下利不止,必胃气下脱而死。

12.6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瘦人形气虚弱,难御外邪。脾胃本已弱,遇有风冷伤之,寒而不能化谷,故谷气不行,即不放屁,故不能化,屁不能出,故绕脐痛。此痛为寒实脾虚之痛,理当温之,而反下之,则正气益虚,邪乃无制,势必上冲,若不上冲,必邪结于心下。

12.7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肝脉循胁里,肝受寒邪,则有胁下拘急而痛之证。若寸口脉弦,啬啬恶寒,则寒邪入肝,寸口脉沉弦,沉弦为肝脉。此为肝寒之痛,即便腹满,亦当温之。

12.8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被寒邪击中之人,喷嚏连连,鼻流清涕,此为寒盛。然喷嚏者,必先深吸气而后喷气出,说明其三焦之气之上下交通正常,邪未入里,仅束于表。若喷嚏时发热,面色红润,则寒随发热和喷嚏而去,故曰此欠为善嚏,言初着凉而连打喷嚏者,可喜之嚏也,寒邪在表,未入里,故可喜。若下条,欲嚏不能,则寒邪入里矣。

12.9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中寒,俗称着凉。一着凉即下利,可知其人里虚,即脾胃虚寒。喷嚏者,如雷气之阴阳两气碰撞而出,三焦正常者,外寒来袭,正气则发奋抗敌,正气喷发而成喷嚏。欲嚏不能者,为正不能御邪,阴寒凝滞于里故阳气不能出,必然是腹中寒。

12.10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腹被寒气击中,腹中雷鸣,痛如刀切,胸胁逆满,呕吐,此寒气满腹,且上逆,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炮)1枚≈黑附片10  半夏65  甘草15  大枣10  粳米100毫升

上5味,以水1600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12.11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心胸中大寒大痛,以至上下痛不可触碰,寒邪占据上下也;气逆上冲,头足皮起,即青筋凸起,此里寒甚,扩展至外;呕不能饮食者,寒盛于里,格拒而不能食。大建中汤主之,以蜀椒、干姜大散寒邪,人参、胶饴大建中虚。

大建中汤方

蜀椒(去汗)10  干姜60  人参30

上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渣,内胶饴200毫升微火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如一爨顷,可饮粥400毫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12.12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上条大寒痛,寒气上逆,呕不能食。本条腹痛,大便秘,不呕,能食,当属大热之痛,宜开下泻热。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125  大黄60  枳实5

上3味,以水2400毫升,先煮二味,取1000毫升,内大黄,煮取600毫升,温复200毫升,以利为度。

12.13 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当下其寒。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脉紧大而迟,是寒实,必心下坚硬,当下其寒。脉大为阳实,脉紧为阴实,阳实阴也实,阳中有阴,故可下之。

12.14 胁下满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

腹满痛为胃热实邪,其脉当数大。胁下满痛,发热,理当为肝热实邪。今其脉紧弦,则为寒脉,其发热而无汗出,当为阳气被寒郁于里所致,故不能大下,宜温药下之,用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45  附子(炮)3枚≈黑附片30   细辛30

上3味,以水10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温三服;若强人,以水12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12.15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病腹满,里证也。发热,里热也。十日脉仍浮而数,即表热尚未除。饮食如故,是胃热能消谷。表里皆热。厚朴七物汤主之,表里两解。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125  甘草45  大黄30  大枣10  枳实5  桂枝30  生姜75

上7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800毫升,温复160毫升,日三服。

呕者,加半夏65克;

下利者,去大黄;

寒多着,加生姜至125克。

12.16 按之心下满痛,有潮热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上条腹满痛,饮食如故,其热在胃。本条心下按之满痛,其热在胆;有潮热,表里俱热邪实。大柴胡汤下之。

大柴胡汤方

柴胡125  黄芩45  芍药45  半夏(洗)125  枳实(炙)4  大黄30  大枣12   生姜75

上8味,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温复200毫升,日三服。

12.17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饮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苦,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大乌头煎主之。

寒疝为肝病,肝藏血,其经布胁肋,肝木受邪,肝经之气血不舒则胁肋痛。肝木乘脾土,则腹中亦痛。足厥阴肝经,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肝血寒凝,病邪迅速波及五脏六腑,以至阴器、小腹急痛,故寒疝为重病。

腹痛,脉浮弦而沉紧,弦则卫气不行,故恶寒;紧为里寒,则不能化谷,故不饮食。阳虚难敌寒邪,正邪相搏即为寒疝。病发寒疝者,绕脐痛苦,冷汗自出,恶寒,手足厥冷,不欲饮食,犯寒而发,故曰寒疝。大乌头煎主之。寒疝已甚,破邪治标为急,虚实在所不论。乌头煎治标之后,当改为后方。

乌头煎方

乌头(熬,去皮,不㕮咀)大者五枚

上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渣,内蜜400毫升,煎令水气尽,取400毫升,强人服140毫升,弱人服100毫升,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煎制繁琐,皆因乌头剧毒。内蜜煎令水气尽,减少乌头毒性也。

12.18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其脉沉紧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较之上条,本条无绕脐痛、恶寒汗出、手足厥冷,其证较轻。其脉沉且紧,阳虚而里寒,血气寒而凝滞,亦非上条寒盛之弦而紧。故不需乌头煎大温大散,而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正兼散寒,若重症服乌头煎病势退,亦当与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45   生姜75   羊肉250

上3味,以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温服140毫升,日三服。

寒多者,加生姜至250克,亦加水1000毫升,煮取640毫升。

痛多而呕者,加橘皮30克、白术15克。

12.19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乌头桂枝汤主之。

寒疝重证,以至手足不仁(麻痹),逆冷身疼痛,营卫俱不和,里外皆寒盛,灸刺、诸药皆不能取效,即乌头煎亦无效,惟当以乌头桂枝汤治里兼解表。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上1味,以蜜500克,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100毫升解之,令得200毫升(即取乌头煎100毫升,用桂枝汤100毫升溶解,得200毫升),初服40毫升;不知,即服60毫升;又不知,复加至100毫升。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不知,不起效也。知者,起效也。起效则如醉状。得吐中病,邪随吐去也。

12.20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大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宿食病,即伤食,也叫食廭,食隔宿不化,瘀积于肠胃,病则腹满而痛。何以别之为宿食?寸口脉浮而大,按之也大且涩而有力,寸关尺皆然,大涩有力为实而不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下之。(方见12.3条)

12.21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脉数为热,滑为水谷之气胜。脉数兼滑,热已入胃,又有宿食,故可下,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12.22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以大承气汤。

久下利不欲食者,是伤脾不能食。初下利不欲食者,是伤食。因伤食,故恶之不欲食。今一下利即不欲食,是伤食,故曰有宿食,当大承气汤下之。

12.23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胃有三脘,宿食在上腕者,膈间痛而吐,可吐之不可下之;在中脘者,心中痛而吐,或痛不吐,可吐之亦可下之;在下脘者,脐上痛而不吐,可下之不可吐之。今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熬黄)4   赤小豆(煮)4

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140毫升煮取汁,和散1克,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12.24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转索无常,紧脉之状也。若浮且紧,是伤寒;沉且紧,是冷痛。冷犯胃脘,胃寒不能化谷,故有宿食。

12.25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脉紧既有伤寒之紧,也有宿食之紧。若为伤寒,则有身痛恶寒;今脉紧不恶寒,身不痛,只头痛风寒,则为宿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