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州太宁:红旗守护下的太平安宁

 江湖留传说 2022-07-22 发布于广东

近年来,广东全省各地打造出一批红色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基层党建示范点。

南方杂志社《吾土吾乡·红色村VR巡礼》全景报道专题,选取亮点突出的“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点”,深入挖掘当地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党建基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二十二《梅州太宁:红旗守护下的太平安宁》。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陈冰青 刘家业

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被誉为“红旗不倒”的英雄村庄。这里与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有着很深的渊源,朱德、陈毅、张鼎丞、方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近年来,太宁村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加大革命旧址开发利用力度,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板凳会议”互通机制的创新探索,干群一心,将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振兴过程,实现老区苏区乡村的红色蝶变。

文章图片2

太宁村航拍图。

跟随全景镜头来一场720°的VR红色之旅!

文章图片3

红旗永不倒

太宁地处大埔北部,是大埔最早涌现大批革命志士的红色村庄——最早成立农民协会,组建了大埔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最早发动农民暴动(太宁暴动)并建立大埔工农政权;还是大埔最早出现党组织的村庄之一。中共华南局书记方方对太宁村红色革命历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太宁是大埔早期革命活动一个重要缩影,是一面红旗。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两天后,起义军在周恩来、贺龙等的率领下,南下广东,意图立足潮汕、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再举北伐。起义军到达大埔后,得到了大埔农军与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当时,中共大埔县委机关、农军独立一团团部驻在太宁,他们在这里发起了一系列接应、支援起义军的行动。

“无论在大埔,还是整个梅州,太宁的农民运动比较早开展。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过程中,太宁农军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行占领了当年大埔的县城茶阳,支援了留守三河坝的部队。”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姚意军说。

文章图片4

朱德赠枪太宁农军(雕塑)。

南昌起义军在大埔期间,赠予农军150支枪,这些长枪后来成为闽粤边境的革命火种。起义军帮助训练农军和赤卫队,向他们传播革命道理,大大提高农军的战斗力。同时,农军也为起义军提供有力支援,帮助起义军顺利完成阻击任务,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朱德同志曾对农军说,你们是这里的革命种子,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在这段峥嵘岁月里,南昌起义军和大埔农军结下了生死相依的血脉亲情。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红色家族诞生的地方

驱车到太宁村中段,有一座典型的土木结构客家民居建筑,名为“义训堂”。20世纪二十年代,“义训堂”的饶龙光、饶炳寰、饶寿田及同村张高友等人以太宁为中心,发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其影响辐射整个大埔及永定下洋、金砂、饶平、和平等地。可以说,大埔红色政权的发端在太宁,而太宁革命之魂在义训堂。

手枪套、马灯、小茶壶等革命文物,静静地躺在展柜里,浓缩着厚重的历史和沧桑,让人宛若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无数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浮现在眼前。

文章图片7

太宁村内的义训堂。

“前些年,我们对太宁村大埔农运旧址、福兴寺等九处革命旧址进行开发利用,打造成大埔北部的红色教育基地。”茶阳镇党委书记吴萍萍介绍,为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太宁村培育了4名“红色讲解员”,编印《烽火太宁,农运旗帜》书籍、《农运旗帜,义训光辉》宣传册、《大埔农运,从这里开始》剪影。通过统筹“红色村”建设规划,成立了红色遗址保护开发小组。

2016年3月21日,“义训堂”被当地党史部门确认为“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和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双重史迹旧址。

文章图片8

义训堂展厅。

“义训堂”后人自发搜集先烈的相关资料,保护好红色资源,以此传承革命精神,大埔农民运动先驱饶龙光侄孙饶超然便是其中一位,他是大埔县虎山中学的一名老师,也是大埔农运史研究者,工作之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究和收集资料上面。

文章图片9

大埔农民运动先驱饶龙光侄孙饶超然给记者作详细的介绍。

“我们为义训堂革命先辈当时英勇的行为,辉煌的革命事迹感到十分自豪。我们自发去搜集,也是为了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弘扬他们的精神,希望这些精神能够让后一代不忘先驱的牺牲,进而发奋图强。”饶超然告诉记者。

“小板凳”解民情

90多年前,饶龙光等人通过以学校为中心,串联先进青年,在太宁乡福兴寺成立太宁乡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农会内建立太宁乡自治促进会,调解乡民纠纷,处理地主压迫农民的诉讼,取得农民的信任,会员很快发展到1500多人。他们白天劳作,晚上开会,每月召开一次大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小组会。”饶超然介绍道。

文章图片10

太宁村村口。

在距离义训堂不到100米的地方,太宁村修缮了一座百姓议事亭,将过去的光荣传统传承下来。

“以前孙子孙女都不愿意回村里住,现在设施建好了,水电都完善了,他们常回来。”村民福叔开心地说。翻开太宁村“板凳会议”记录本可以看到,几年里群众提的意见基本都得到了解决。

2017年来,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加大革命旧址开发利用,通过“板凳会议”互通机制的创新探索,与村民讨论村务并求得共识,村委会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社情民意箱”和其他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由村党支部安排专人落实,动态销号、到期反馈。

太宁村党支部书记谢洪国告诉记者,每月在党务公开栏上将百姓议事亭收集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的落实处理情况进行公示,并在党员大会上通报反馈,这一制度加强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任何事情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村内涉及民生、经济的事情大家在一起讨论,所有信息都公开给村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顺民心”要从“知民意”做起,一张“小板凳”打开群众“话匣子”。在聊家常的融洽氛围里,党员干部为群众解决难题,基层群众为村干部工作提供点子,一来一往间,太宁村的建设稳步向前。

让好日子有盼头

几年前的太宁,交通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薄弱。如今,“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的脱贫“金种子”早已在这片红色热土开花结果。2016年,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道开始对口帮扶太宁村,制订了帮扶规划,通过积极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圈,为村里建立了文体活动场地、休闲文化场所等。

文章图片11

太宁村鸟瞰图。

记者走访了解,太宁村主要种植烟叶、蜜柚、蔬菜等三大农作物,村委利用太宁村生产资源优势,发展集体产业,通过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眼前正在塘里喂养鸭子的村民张港兴,正是通过精准扶贫和自身的勤劳肯干,掌握了多样种植和养殖技术,成为了太宁村的致富能手。

“刚开始那几年我先养了猪,后来慢慢摸索,在扶贫组的指导下,种养殖的农产品越来越多,鸡、鸭、鱼、蜜柚、橘子、双华李、蜂蜜都有,逐渐也找到了各种种养殖的秘诀,将每一样品种的品质都做到最高,也算是给扶贫组交一份优秀的答卷吧,希望今年也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张港兴信心满满地说。

“这几年村子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合作形成共同利益体,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村干部说。

如今的红色太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好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红色词条

义训堂(大埔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

饶龙光是大埔早期中共党员之一,是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张鼎丞同志的入党介绍人。在大埔早期革命历程中,饶龙光曾先后任中共大埔县(部)委组织委员、县委书记,县工农革命政府主席、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团长等职,为大埔乃至闽粤边区的早期革命斗争作出了贡献。

义训堂曾作为早期中共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饶龙光为书记的中共大埔县部委曾在此谋划、组织武装暴动,攻克县城,建立工农政权。罗明、张鼎丞等曾在此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