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不过的十八蹬长城险境 去十八蹬长城纯粹是临时起意,清晨时节雨纷纷,上午探洞九渡河莲花洞,下午走出农家饭店,便被雨打断了行程。本来准备到杏树台那里探野路,上了路边小面,司机得知我们还没有住处,就说到他开的农家院吧,大炕,每人20元,价格合适,反正也要住宿,就这样我们当天住到了那家农家院。 雨下得很给力,想想周边的驴行线路,黄花城附近的十八蹬据说有些惊险,大家决定走走看。入夜,大雨依旧。屋檐的滴水清脆地坠落在院内的水泥地上,劈僻啪啪,雨丝时缓时急滴落在房顶,听着嘈杂却久违的思念,滴落到水池里的雨滴,又是另外的“嘟嘟”声,想起了儿时在池塘边看雨打塘水,激起的水花雨花和如丝绸般的细碎涟漪。听雨,那个夜晚享受着儿时脱胎换骨的回归,春宵一夜,心静若天寂! 几声犬吠,又是沉寂,湿湿的洁净的空气浸润着周身的每个细胞,浑然间闯入的犬吠增加了梦境的蹒跚,雨停了,梦还要继续。 突然间的鸡叫此起彼伏,“呱呱”地叫声不断,从小听大人教导,这是母鸡在“呱”蛋,是春天鸡蛋在母鸡腹中生长,母鸡煊耀的欢乐歌声。间或有公鸡的鸣唱和鸭子的嘎嘎声,渐渐地几多狗叫也加入进来,有“汪汪”的叫声,有像狼嚎般的叫声,“奔奔”的农用车声也偶尔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客串一下。看看天色微明,才五点多,便继续在禽鸟动物的交响乐中继续朦胧,“啊,啊”乌鸦从高空投下几声重量级的声符,把刚刚平息的鸡鸣狗叫热闹又从脑海中提留出来,让你回味回味。 农家院院长开车把我们送到东宫村,据说这里离十八蹬长城最近,在村里打听道儿,一位大姐说我昨天刚去十八蹬一趟,雨后路滑你们得小心点儿,就村后那个山,最高点就是十八蹬。去向十八蹬的路沿山沟弯曲而行,山沟里种满大小小的板栗树,被大雨冲洗了一夜的水泥路光亮几可照人。十八蹬长城所在的山形峭拔,黛青绵延,很是勾驴友们魂的,驴友们见到这样的山都会有不可抑制的攀登欲望。 山沟里出现了村民说的老屋,就是全是用石头砌的房子,已经废弃,三三两两地散落着,周围山桃簇拥,桃花羞涩半开半闭,给空寂的山谷增添了诗意。在老屋水泥路左侧有叉道土路,这就是去十八蹬的小道。这条小道一路爬升,走得还是比较得力。从东宫村到老屋大约半个小时,从老屋到长城大概一小时,登上长城沿城墙走约半小时就到了十八蹬长城脚下。 望着十八蹬长城,心中一阵的恐惧,坍塌的长城只留下峭壁直立,真想不出驴友们是怎么从这里上去的。星旧看看这样的险境,没有攀登的勇气,去寻找绕行路线。我攀援着试图在绝壁中寻找直上十八蹬的路,但背着大包行动受限,爬上一截,看看真是无路可走,下面的人极力呼喊我下来,不要冒险。我虽不心甘,但还是退了下来,想办法绕行。十八蹬长城,附近的老百姓叫“猴子呲牙、鹰飞侧仰”,可见十八蹬长城的险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不是浪得虚名的。这次看到现场真真的感觉到这险可不是吹出来的,是攀爬出来的。 十八蹬左侧看似有个绕行路线,走得也颇费力,也许是雨后泥泞路滑吧,好在坡崖上杂树荆棘稠密,攀附拉拽的走到了长城墙下,一看也傻眼,城墙高有两米多,贴着墙摞起一摞城砖,看样子是从这里上城墙的,我试着上了一下,脚下的城砖晃动,双手很难抠到城墙合适的位置,摇摇欲坠,很不安全。后来大家都卸了背包,我双手推扶着墙砖,星旧爬上去,我再把绳子扔上去,他系好绳子扔下来,我拉着绳子上去,然后把包都拉上去,剩余人再拉着绳子上来,要是没有带绳子我们这次可真不知道会怎么样。折返、强行你拉我扶的上、十八蹬冒险?不可想象。 绕过十八蹬,心里有些失落,就返身从长城上去看看从十八蹬上来的道怎么走!下降到不敢再下的地方,也没有发现如何上来,看到有两个人在向十八蹬而来,就等着看他们如何上来。他们也是走我攀爬的路,只是在我发现没有路的地方,他们折身向上攀爬,转眼他们就爬了上来。这地方要没有人带领还真找不到上来的路,要是负重太大攀爬这里也是很危险的。以后再来我就直接上十八蹬! 过了十八蹬,行走在坍塌残存的长城上,这里看来驴友走的并不多,荆棘杂木较横行,没有被过多修理的痕迹。沿着长城可以一直走到箭扣长城,山顶部的长城墙体都是石头堆的,这里人行都难,为什么要在这里修长城呢?是不是明朝也遇到了经济衰退,以修长城而拉动国民生产总值(GDP),就像美国经济危机时大修西部公路一样,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据说明朝那些皇帝都是宅男,修长城一定肥了很多建筑商,嘿嘿,好像,不好像。以现在人心说古人往事,笑笑罢了。 在山顶的高压线塔下吃过中午饭,再前行不远就是一个三叉口,我们沿右手下到九公山陵园。走4公里水泥路到兴隆城小村,那里的公交车是4:30左右,我们到那里才3:40,等两个小时?继续走到南冶村,那里的车很多。又是4公里,走了44分钟左右,在那里等不久就坐上了936到怀柔。 轨迹显示是15公里,走公路就是8公里!山顶三叉口左行是沿长城去向响水湖的,和我们走的路程相当,有机会可以走走那条道。 十八蹬,绕不过的险境! 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