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五台山之南中西三台连穿

 不说也罢 2022-07-22 发布于北京

小五台山之南中西三台连穿

小五台山去过四次了,南中西台却没有走过,七月初发了一次北东中西四台连穿,结果因为时间关系,中西两台都是从边上掠过,没有去成。就想着要补上这个缺,99日就有了这次南中西三台连穿。选择这个时间,是考虑小五台海拔高,这个时间山顶应该五彩缤纷了。

确定了要发活动,就找南台下农家院电话,联系头晚的住宿早餐,寻问什么类型的车可以开到隧道口,所有这些都落实了才发活动。报名人员当然严格挑选。

8日晚1930 从健德门出发,两个22正座小龙,将近用了5个小时才到达南台下面的张家窑村。9430起床,500早餐,饭后乘车出发,600到达隧道口。

隧道口的右侧是条明显小道,感觉是一条古道,盘折而上,很快就到达上面的风车道。然后左行,对面高耸的山峰就是方向,山峰下最后的风车就是目标,切小路或走大路,目标一致。最后的风车右侧山腰有非常明显的小道,沿小道转过一个弯,眼前的景色崭露出了秋天的迹象,花楸的果实成毒碌地涨红着整个大树,树叶还没有红,周边的白桦树有的叶子已经变成了黄色,山顶的白桦变黄的更多一些。但我对五彩斑斓并没有抱太大的幻想。

这条山腰小道弯弯曲曲并不难走,南边的茶山近在咫尺,远处的山谷间云雾弥漫,感觉白色的云头在渐渐升高。如果站在茶山上,此时正好欣赏云海。小道几乎平行着到达一个垭口,转身惊叹,哦,真的是秋天五彩缤纷呀。刚才走的那个山腰的背面,竟然赤橙黄绿的把整个山坡都点缀得令人喷鼻血的丰满。垭口小道分岔,直上山坡的是经过山脊的巨石阵,然后到达南台的山脊岔口,从岔口可以去南台,穿越也可不去南台。平着进入五彩的白桦杂树林的小道是沿山谷上到南台岔口,也可以左侧沿草坡直接切上南台。我就是直切山坡上的南台,虽然看似距离短,但山坡没有路,还很陡,草甸上根本放不平脚,整个小腿较劲,走得很累。所以走南台还是建议走巨石阵路,可以看到巨石上的小庙和巨石阵的千奇百怪。南台的水源在上南台的沟里,如果要补水,就不能走巨石阵路了,只能走沟。

南台西北方向是陡崖,东是山脊,南边是草甸大坡。南台主峰上是个一间石屋小庙,也是南的标志。整个南台应该是一段横亘的完整的山脊,左中右均匀分布着三个突起的山峰,山脊截断于羊毛鞍。南台西边的山峰最高,就成了主峰。南台山脊是比较平缓的草甸,可你不要被草甸迷惑了双脚。这些草甸和我们平时去草原看的茫茫无际的草甸不同,这里的草甸远看非常平整,但草甸的草是一墩一墩的生长,每墩草之间就是暗坑,走在南台草甸上就像踩高跷,每一脚都必须小心翼翼地踩到草墩上,如果一脚踩不好,就可能被坑,不幸的就可能崴脚。所以走南台需要穿中高帮登山鞋就是这个原因。这次有两个驴友不幸中招儿:崴脚了。

中台是个丁字形结构,从百花鞍到三岔为一横,从辉川村上来的一道岭就是那一竖,结合点就是中台主峰。

从南台下来的鞍部就是羊毛鞍,通向中台有沿山脊上岭的路,也有左切山腰的道。走到这里为了节省体力,一般驴友都走左侧切山腰的小道,小道几乎平行着走到另一个垭口,这个鞍部垭口就是百花鞍。百花鞍地势比较平坦,是比较好的营地,这里可以看到扎营留下的垃圾(气罐、塑料瓶等)。从百花鞍左侧草坡下去的山谷有通向景区的小道,一路溪水相伴,是很美丽的山沟,脚部崴伤的驴友就是从此下撤,到村里找车到集合地的。

从南台望通向中台的斜坡山梁是那么漫长,望一眼就感觉减少一份儿的信心。但路还是要走的,走一步就离终点近一步。从百花鞍开始爬升大斜坡山脊,却并没有感觉多么恐怖,山脊是草甸路,也并非陡得无法放平脚,陡升后就有平坦的道缓缓劲儿。而且回身看南台,漫坡五彩纷呈,雾漫云飞,万千景象,走的走不动道呀,走一段路就情不自禁地要回头看看景,拍几张照片,所以并没有感觉怎么着就已经登上中台。

看见中台给我的第一个影响是吃惊:这里竟然有这么大的石屋建筑!虽然这些石屋已经倒塌,但其规模是很壮观的。这是一个三合院,北为主房,东西厢房,院外竟然还有一个碾盘,当年肯定有一架碾子,怎么弄上来的?看来当年是有人常住的,僧侣还是牧民?难道当年这山坡上还点种庄稼?如果是庙宇,来敬香的带面上来就行,如果是牧民,用牛羊换面就行呀,即使在山下换成原粮,也可以在山下加工成面再带上山呀。不解为什么这里会有碾子。

站在中台四望,东边云雾缭绕,不见轰然隆起小五台山最高峰:雄伟的东台;西边一道山梁绵延而尽于两边山谷的汇合处,那里就是下辉川村,也是小五台景区;南边山梁五彩纷呈,山头白云翻滚,南台陡然于伟岸,绝壁凌空。北边以山脊线为界,西边朗朗乾坤,靠近山脊的部分草坡碣黄,往下树木由五彩渐成绿色,东面却是飞云冲天,风云激荡,真是气象万千,美得精神错乱。

冲下中台,疾步行走在凄草荒坡中,竟然没有走山脊到三岔。追霞客边走边看轨迹说我们已经过了三岔,我还说没有。抬眼却看到了三岔西边的垭口,啊!就这样冲过了三岔!

从三岔到西台的路平缓,就是在山腰蜿蜒,为了尽快能上到西台,我是一直赶路。上次因为时间关系,惊过西台没有上去,这次不能再放过西台。这次感觉没有多久就到了西台下面的岔口,上次感觉走了很久很久的。在岔口前可以看到路面有渗水,这里就是西台的补水点,细水从岩石间流出,水源上有个巨石,形成一个小洞,想要接水还要跪下或爬下身子才行,有驴友用塑料瓶做了个引水器,方便了接水,就那也得伏身贴地才能够着。幸亏有块巨石盖在水源上,要不然那里早让牛蹂躏成沼泽了。三岔口在水源下不远,脚下的小路一分为二,向上去的,自然是到西台,平着继续走的是绕行西台的,比上西台要省时省力。只有三四个驴友选择绕行。

我走到西台的半道,回头望,有些吃惊。刚刚走过东西向的山岭的北坡,竟然美得霸气横亘!整个北坡五彩缤纷得透彻大气。远处的东台顶笼罩在云雾中,油画的感觉强烈刺激着双眸,我竟然从上面返下来走到崖边,驻足慢慢欣赏。面对大山,面对天地间铺开的美景,真的无法控制自己的幻想。要是在此结一茅庐,品茗石上,面对苍山美景,任凭清风揽月,云涌雨霁,聚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没有世间之烦恼,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了。

西台顶上有四个青砖垛,平平的台上没有草甸,有的只是厚厚的羊粪。想来以前台顶有个砖瓦结构的庙舍,后来坍塌,木质构件要么腐烂,要么成了牧羊人的取暖材料。西台南偏东方向可以看到南台和再远些的茶山,西台无可留恋,拍几张照片,证明一下自己来过,就下去。西台下去有两条路。左侧沿山脊下到绕行的道上,好走,但绕路,右侧虽然陡,但直接下到垭口,而且北坡巨石穿空,瘦石嶙峋,更有红黄橙绿的满坡秋色,金色白桦从台顶绵延流向深谷,变得越来越厚重,从浅黄、金黄、青黄、草绿到深绿,携刻着秋天的脚步从山顶走向平原。

从西台下到垭口,看轨迹有两条线路,一条是直行沿山脊线继续直行到羊圈的位置,然后右后进入树木,穿过树林下到河道。一条是上次走过的从垭口右后折弯沿明显的小道盘折到沟底,经过壮观的羊圈,下到河道,沿河左侧林缘小道到章家窑村。前队下山较早,试图沿轨迹走走上次没有走的山脊树林路,但发现从羊圈那里下山根本没有路,就是从树木中生切,很难走。我也只好老老实实地带后面队员走老路,从垭口沿着碎石满地的小道痛苦地煎熬着双脚。上次感觉走了好久好久,这次感觉没有走多长时间就到了切沟过羊圈下河沟的地方。上次也许天黑吧,走得慢,这次天还大亮,心情也不一样。

头灯的世界与阳光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上次晚上摸黑行走,根本看不到周围的环境,这次都看的明明白白。羊圈就是个很大的山坡,上次晚上头灯照去,满坡都是小灯笼似的羊眼睛,根据习惯认为,这羊圈会有围栏,羊群也就一两百只羊。这次让我震撼的是这群羊竟然有上千只,羊圈竟然没有任何围挡,就散在山坡上,瞬间,我对羊圈的概念崩盘!

从羊圈边过去进入河道,上次晚上走不敢离开河道,怕迷路,这次沿河道左岸树木中明显的小路顺河而下,走得还算不那么煎熬。树木中的小道最后也还是要进入河道,但要少走一两公里鹅卵石河道,就感觉拣了很大的便宜。在后队将要出沟口时,天黑了下来。

806分后队全部进入章家窑村,完成穿越。全队用时整整14个小时。

2017915日星期五写

隧道口

远处是茶山

南台

草甸坑坑洼洼

羊毛鞍看中台

望中台

中台

中台

中台望三岔

西台回首

西台

巨石阵古庙

回首小五台

羊圈

羊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