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有四个局限性

 天地人和w 2022-07-22 发布于福建

人,总是有局限性的。这是人生中的缺憾,唯有不断超越局限,我们的灵魂才会得以丰盈。

文章图片1

01、夏虫不可语冰

《庄子·秋水篇》: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一只在夏天几个月里生灭的虫子,不会见识到冰是什么东西,这是时间的局限性。

这就像你给一个唐朝人解释什么是手机、高铁一样,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人的历史方位不同,生命长度不同,经历不同,见识就不同,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维度下,我们不能穿越历史,既不可返回到过去,也不能快进到未来。一个人的见识的深度宽度,总是受到时间或历史的局限。

如何才能跨过时间的长河,突破时间的局限呢?

那就是得道,与道同在。道,超越时空,超越一切认知。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时间只是一种错觉,反映或记录万事万物的变化而已。

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道,变的是世间万象。

文章图片2

02、井蛙不可语海

井底之蛙的世界就是井底那一小片天地,告诉它海的浩瀚,无异天方夜谭。

自我的世界就是以我为中心的那一方天地。超越认知领域,对其谈宇宙,论天道,无异对牛弹琴。

一个人的认知或见识总是受到生活空间的局限。蝉雀不理解大鹏为何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就是生存空间不同,认知境界不同。

一条河如何宽广,也没有大海的无垠无际。只有融入到大海,河的自我认知才会提升。

人也一样,无论见识多广,终归有限,不像大道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在特定的生活空间里,人的认知往往局限于空间。深山活一辈的人与海边活一辈子的人深入交流是有障碍的,因为他们的生活空间局限了他们的不同认知。

如何超越空间局限,除了“行万里路”之外,那就是内求,拓展内在的精神空间。

老子言,“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秀才懂得见微知著,看到大势所趋,修行以心观心。

心与道合,与道同游,空间只是一种虚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何有空间!

文章图片3

03、盲人不可语色

庄子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人的认知总是受到感官的局限,而感官认知总是局限的,犹如盲人摸象,我们的认知总是残缺不全,以偏概全。

感官认知总是有限的,比如我们看到的五颜六色,只是一少部分的可见光在视网膜上的感知而己。如果没有光的反射,万物本身没有什么色彩。

感官认知如此,我们的理性认知也是如此,我们的认知边界就是我们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认知本身就是局限的,就像盲人一样看不到世界。

认知的局限性也是自我的局限性,自我总是选择性的看世界,这是一个很小的圆扇面,而扇面以外的世界却无限地多。

面对无穷的世界,我们怎能自以为是;对于生活在表象世界的人们,我们怎能作茧自缚。

突破认知局限,就要突破狭隘的二元对立观念,突破自我中心的思维,突破世俗价值观念。

从认知到颠覆认知,从有知到无知,无知更接近真实。

文章图片4

04、凡人不可语道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人之差异在于觉悟。道之重无,人之重有,道之用弱,人之求强,道之居下,人之争高。下士凡人,只见实有,不信虚无,只盯眼前,难望长远,故闻道而大笑之。

俗见不空,何以论道。大道在世俗中是无立足之地的,往往与世俗价值取问相背,世人相信实在的眼前利益,远远大于天边的信仰。

高度不同,视野不同;眼界不同,境界不同。

在世俗红尘之中,一个人的境界是有限的。眼内有尘三界窄,心里无事一床宽。红尘蒙蔽了我们的慧眼,看不破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尘世之中兜兜转转,执迷不悟。

大道是智慧之光,可以帮我们解脱无明的烦恼,可以帮我们照亮前行的大路,也可以帮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与世界。

顺为凡,逆为仙。顺从世俗,凡人一个;背离世俗,成佛成仙。

从世俗中走出来,才能接近大道——一个广阔、光明、自由的世界!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