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死因之谜揭开?郭沫若推测:被人用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海曲上人 2022-07-22 发布于山东
  • 【前言】

提起中国最出名的皇帝,想必大家脑海中会蹦出来三个字: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将自己与三皇五帝作比,并以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为据,构成“皇帝”的称号,作为自称。

不得不说嬴政起名字的功力还是不错的,“皇帝”这个自称在之后两千年中,备受各朝各代领导人的喜爱。但是对于嬴政这个人,后世的评价却是参差不齐。

秦始皇在后世中的争议极大。

有人说他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闹得民不聊生,百姓困苦;有人说长城的存在保护了中原大地数千年来不被游牧民族入侵,始皇高瞻远瞩,此举居功甚伟;有人说他晚年醉心于求仙问道,焚书坑儒,残暴不仁;也有人说他在位期间秦国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总之,秦始皇嬴政在中国的影响力绝对是没得说,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评价,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这点于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章图片1

然而,如此枭雄人物,却早早去世。

有资料称,秦始皇晚年伤病缠身,所以最终病逝。但是历史学家郭沫若却有不同的推测,他认为秦始皇之死并非病逝而是人为,是被人用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文章图片2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呢?

历史已然过去,我们无法跨越千年重回秦朝,但却可以从记载历史的文字中抽丝剥茧,探寻那些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为人知的秘密。


  • 【沙丘之变,与世长辞】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在赵国做质子时和赵姬结识,生下了嬴政,后来嬴政辗转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当时的他年仅13岁,前238年,嬴政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权。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近十年的时间灭六国,秦国大一统完成,结束了中国自春秋时期以来长达500多年的纷争割据的状况,中央集权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对于中国古代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章图片3

灭六国之后,嬴政南征百越,北御匈奴。扩大秦国的影响力,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大量征兵,西至临洮,东至辽东,修筑了一条万里长城,激起极强的民愤,为后来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年),凶兆“荧惑守心”出现,同时在东郡有陨星坠落,落地成石。

有个“黔首”,也就是老百姓,在石头上刻下了“始皇帝死而得分”的字,因为找不到是谁刻的字,秦始皇就命人把那附近的人全部抓来杀了,这件事也成了秦始皇的一个心病。

几年中,各种各样的密语出现,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这个“胡”指的是胡人,于是更加坚定地对付北方匈奴,却丝毫没有提防自己的小儿子胡亥。

文章图片4

彼时赵高深得胡亥喜爱,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秦始皇自知大限将至,就写下遗诏,立扶苏为太子,由蒙恬辅佐,之后便病逝。

诏书落到赵高手中,他撺掇李斯和胡亥修改诏书,封锁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并以秦始皇的名义写了一份扶苏和蒙恬不孝不臣的诏书,让扶苏蒙恬自裁。

扶苏以为秦始皇还在责怪自己,悲痛之下挥剑自杀。

蒙恬觉得诏书有问题,但又阻止不了扶苏,兵权也被剥夺,被囚禁于代地。

赵高等人一直等回到咸阳才昭告天下秦始皇病逝,立胡亥为太子,秦始皇的时代正式结束,而秦二世而亡,这就都是后话了。

“千古一帝”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去世,外界自然众说纷纭。

文章图片5

  • 【身患疾病,曾服用仙丹】

曾有人提出秦始皇去世时才49岁,正值壮年,即便积劳成疾,也不至于死得那么突然,他的死亡或许跟他前几年沉迷长生不老,大量服用仙丹有关。

其中,郭沫若根据史料上尉缭对秦始皇的相貌描写推测,秦始皇应该有生理上的疾病。

秦始皇年幼时在赵国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所以曾经患过脑病,以致于在秦始皇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时就开始依赖仙丹。

他晚年开始痴迷长生不老,服用过不少所谓的仙丹,并多次派人去外面寻找长生不老之术。

文章图片6

期间,有很多所谓的术士投靠秦始皇。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其中有一个叫卢生的儒学家,就以此获得了秦始皇的信任。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征战沙场多年,荆轲是燕国著名的刺客,在那样近的距离之下,秦始皇都能够躲过他的刺杀,可见身体强健,即使到了49岁,也不该会因为疾病如此快的就去世,所以必然和仙丹有关。

这个说法暂时无法佐证,但“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是所谓的仙丹,秦始皇晚年大量服用仙丹,即使是强健的身体也未必不会受到损伤,所以服用“仙丹”导致去世的说法有待商榷。

文章图片7

  • 【操劳过度,生活混乱】

秦始皇自上位以来,凡是都尽量亲自决定,每天还有固定的批阅文件的数量。久而久之,秦始皇身体积劳成疾。第五次东巡又是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巡视,所以有人猜测秦始皇晚年还要舟车劳顿,故而疾病复发才会去世。

据史料称,秦始皇处理政务时,是“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

这些记载无一不在说秦始皇政务的忙碌,每天都要无数的政务需要处理,所以身体内耗严重,各种疾病缠身,健康才会离他而去。

文章图片8

再一个是秦始皇的私生活也比较混乱。

《阿房宫赋》中对于秦始皇的生活有这样的描述,在阿房宫里,有六国的妃嫔,宫殿之内,白天唱歌晚上奏乐,渭水河的表面又一层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腻,可见生活的奢靡。

《三辅旧事》中提到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意思是皇宫内的女人无数。秦始皇一生有34个孩子,从这就可以看出他的私生活纵欲无度,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若耗尽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秦始皇的身体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确实有可能成为压垮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章图片9

  • 【始皇之死,实为谋杀?】

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曾提出这样的说法:“秦始皇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活活钉死的。依据便是有资料显示,秦始皇死后“右耳流黑血”,而且病逝的说法是赵高、李斯和胡亥提出来的,未必可信。”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蒙恬的弟弟蒙毅是秦始皇身边的人,蒙毅为人刚正不阿,极注重法律,当年赵高被秦始皇派去胡亥的身边教他断狱,却犯下重罪,蒙毅主张将他诛杀,是秦始皇赦免了他,所以赵高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文章图片10

在第五次东巡的时候,秦始皇身边的亲信也就只有李斯、蒙毅、赵高和胡亥,蒙毅在东巡途中离开车队去祝祷,此时能接近秦始皇的就只有他们三人。

要知道,秦始皇虽然久病缠身,但是也不至于死得那么快。

在《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死亡的时间是三十七年七月丙寅,但是在之后出土的秦朝资料中,并没有这个时间点,所以秦始皇的死亡才会如此的让人疑惑。

再者,赵高为人狡诈,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他曾对胡亥说出过这样的话:“臣闻汤武杀其主,在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往,孔子著之,不为不孝。”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赵高对于弑父杀君这样的行为,并不持反对态度,他能对胡亥说出那样的话,就未必不会劝胡亥做这样的事。

文章图片11

另外还有值得人深思的地方,就是关于立太子的事情。

据记载,秦始皇在临终前立下的遗诏是立扶苏为太子,既然他能写下这个遗诏就说明当时的他是清醒的,怎么会第二天赵高等人第二天再见到他的时候,就已经气绝身亡了呢?

于是,郭沫若就根据现代的医学手段分析,秦始皇的右耳里面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右耳流黑血,下手之人可想而知。

扶苏性格仁厚但愚孝,秦始皇一死,赵高便可利用扶苏对秦始皇的敬重之心令他自杀,然后扶持胡亥称帝,自己也可飞黄腾达,所以就有了谋杀一说。

文章图片12

但这个说法终究也只是推测。

有学者称,赵高虽有不臣之心,但司马迁治学严谨,嫉恶如仇,《史记》一书取材宏博,司马迁本人也是秉笔直书,他对于赵高的评价可以用鄙视来讲,但是关于赵高刺杀秦始皇的事情,《史记》中却只字未提,因此谋杀一说也暂时无法佐证。

秦始皇能够一统六国,就可见此人心机之深远,曾经有人有过这样的猜测,公子扶苏被派往上郡,并非是秦始皇不愿意再重用他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看中扶苏,所以才会将他派出去。

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民间有极大的争议,扶苏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劝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文章图片13

秦始皇此刻听不进去任何进言,尤其进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一怒之下就让扶苏去上郡监管蒙恬,扶苏这才离开了咸阳,以至于后来咸阳成了胡亥和赵高的天下。

但其实,秦始皇让扶苏离开咸阳去上郡还有另一个说法。

我们且看扶苏的名字,这两个字取自“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有香草佳木之意,可见秦始皇对扶苏的喜爱。况且扶苏是长子,秦始皇去世前也是要将皇位传给他,那这里罚扶苏去监管蒙恬就容易引人深思了。

蒙恬是何许人也?他是跟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著名大将,手握重兵,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他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能和秦始皇同乘一架马车,在秦始皇的身前侍奉,可见秦始皇有多重视他们兄弟二人。

而扶苏为人仁厚,天下皆知,秦始皇又怎么会不知道?他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他既然有意把皇位传给扶苏,就不会不做打算,扶苏作为公子宽厚仁德没问题,但作为皇帝,不能一味宽厚仁德,还需要杀伐果断,而能练就杀伐果断之心最好的地方,就是战场!

蒙恬战场经验丰富,作为将帅统筹全局,扶苏跟着蒙恬必然能学到不少东西。秦始皇此举,到底是罚扶苏,还是用心良苦呢?

文章图片14

除了这件事,关于刺杀也有疑窦。因为曾经张良在博浪沙刺杀过一次秦始皇,所以秦始皇对于自己的人身安全格外的重视,出入都有贴身侍卫保护,在重重保护之下,赵高又怎么有机会能够刺杀得了秦始皇呢?


  • 【结语】

秦始皇的死因在《史记》当中很明确地说是病逝,但是史料终究还是载体,在文人大家和各代领导人的眼中,秦始皇的功绩是大于过的,所以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都是偏正向的,这种带个人色彩的评价固然能成为一定的参考资料,但并不等于历史。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秦始皇的认知也是一样的,每个人心中的秦始皇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对于他的死因大多也只愿意相信自己所想的,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

文章图片15

秦始皇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位帝王,秦始皇陵至今也没有被发掘,对于后世来说,他是为数不多只能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的皇帝,所以人们对于他的死因也更加的好奇。

秦始皇到底是病逝还是被害,这两个观点目前还是无法定论,关于秦始皇死因的探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线索。由于水银的原因,秦始皇陵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许多史料文字都还没有现世。

曾经郭沫若先生向周恩来总理提议过发掘秦始皇陵,但是被总理拒绝了,一是因为秦始皇陵发掘任务困难,当时的技术并不足以支持发掘陵墓,二是在开发明十三陵时,郭沫若曾经因为不正确的考古方式,导致陵墓遭到了破坏,令人心痛。

文章图片16

很多真相都被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不知去向,但历史正是有这种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关于他的很多事情还是未知的,但只要有人愿意去求知,总有一天,秦始皇会掀开神秘的面纱,来到我们的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