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阳城破时,郭靖为何没保儿女出城?你看他保了哪位徒孙的性命

 耳东话史 2022-07-23 发布于湖南

《神雕侠侣》书末的那次襄阳大战,中原群雄为何能击退蒙古大军?或许你会说是因为黄药师的排兵布阵,亦或是杨过那飞石杀大汗的神来之笔,其实不然,那次大战大宋一方能获胜,是因为历史上的襄阳城不是在那次大战中被攻破。

同理,《神雕侠侣》故事结束多年之后的最后一次襄阳大战,郭靖没能守住襄阳,也不是因为他本人实力不济,或是他身边缺乏帮手,而是因为襄阳城陷落是历史事实,历史不可违。

(郭靖、黄蓉剧照)

可在结果早已注定的故事中,金庸还是能够左右整个故事的过程的,郭靖无法守住襄阳,但他完全有能力保住自己一双儿女的性命,可他为何没这么做?

或许是因为他要救别人逃出襄阳,那人便是他的徒孙。

一、襄阳城破,唯郭襄幸免于难

郭靖这个角色金庸花费了《射雕英雄传》以及《神雕侠侣》这两部作品塑造起来的,读者将两部作品通读下来,自然也会对这角色有极深的感情,若将郭靖之死直接写出来,读者自然难以接受,所以金庸的做法很聪明。

直至《倚天屠龙记》第三十八回,金庸才以武林后辈周芷若的视角回忆了当年最后一次襄阳大战时的惨状。

原文道:“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这里虽然没有提到郭芙、耶律齐的去向,有人因此认为耶律齐背叛了郭靖,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耶律齐在原著中所展现出的英雄气概是丝毫不输岳父的,他早有战死襄阳的觉悟,当年杨过冲入敌阵中救他,他甚至不愿突出重围,直言要与兄弟们一同死战到最后,可见他不惧死亡,也没有背叛郭靖的理由。

(郭芙、耶律齐剧照)

所以金庸在此处有可能只是没有交代耶律齐和郭芙的结局,郭芙的结局大概率也是和父母一同战死襄阳。

等于说除了远在西川的郭襄之外,郭靖家族几乎是尽数战死在襄阳。

郭靖是铁了心要守卫襄阳直至最后一刻,可即便他铁石心肠,也该考虑自己的孩子们吧,为何他没有选择送儿女出城?

二、倚天屠龙计划,百密一疏

若你读过《神雕侠侣》原著第二十一回就会知道郭靖早有以死报国的觉悟,不过他也该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这也是他与黄蓉制定“倚天屠龙计划”的意义所在。

当年他们从杨过手中接过玄铁剑、君子剑、淑女剑之后便招来能工巧匠打造了倚天剑与屠龙刀,并将《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藏在刀剑之中(新修版中改为藏着铁片,刀剑本身藏在桃花岛,此改动对本文观点无影响,故不在此事上纠结),以待后世有志之士能够集齐刀剑,取得其中的秘籍和兵法,继而统领群雄,击败蒙古人。

郭靖和黄蓉这计划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这计划能得以顺利展开的第一步便是保管刀剑的人能够活下来,从这里来看,他们这计划也是百密一疏,而且这“疏漏”还有点儿大。

(杨过、郭襄剧照)

即便郭芙是个草包,死在襄阳也无足轻重,但郭破虏可是负责保管屠龙刀的人,郭靖怎么没有把他送出城,这就略显不合理了。

除非只有一种情况,郭靖能力有限,只能保一人出城,而他思前想后,还是做出了一个感性的决定,倚天屠龙计划固然重要,但给自己的徒弟留个后人则更为重要,毕竟自己还有个女儿郭襄,他的徒儿若举家战死,未免也太惨了,于是郭靖便选择力保一位徒孙出城。

三、郭靖的徒孙,江湖隐士

郭靖的徒孙是谁?先得看看他的徒弟有谁,从表面来看,无非就是大小武、郭芙、郭襄以及杨过这几人了,后来的耶律齐也随他这岳父学了降龙十八掌,也可以算是他的徒弟,不过这些人中,谁给郭靖留下了徒孙?

答案很简单,武修文。

武修文不仅给郭靖留下了徒孙,他的后代还一直存活到了倚天时代,那《倚天屠龙记》中,连环庄的武烈便是武修文与完颜萍一脉的后人,这个角色的存在证明了当年武修文的儿子一定是逃出了襄阳的,而且在连载版中还有更直观的证据。

(大小武剧照)

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二回中,张无忌便以降龙十八掌击败了贺老三,你肯定要问了,张无忌的降龙十八掌是跟谁学的?书中可交代得十分清楚。

原文道:“义父跟我说,他只会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隐士学的,但他总觉得其中的变化有点不大对头,想是其中真正奥秘之处,那位隐士也是没有体会到。

等于说张无忌的掌法继承自谢逊之手,而谢逊又是跟一位江湖隐士学的,那隐士会是谁?在笔者看来,那人多半就是武修文的儿子。

当年在英雄大会上,大小武就曾摆出降龙十八掌的架势来对付霍都,而当时的描述便是二人只是半吊子水平。

原文道:“武氏兄弟又惊又怒,虽赤手空拳,并不惧怕。武敦儒左掌横空,摆着降龙十八掌的招式;武修文却右手下垂,食指微屈,只要敌人攻来,就使一阳指对付。

(张无忌剧照)

虽然这里提到是武敦儒用降龙十八掌,武修文用一阳指,但很明显,二人都是随郭靖习武,郭靖没理由只将降龙十八掌传给武敦儒,所以武修文必然也会降龙十八掌,只是学得不精。

武修文的掌法尚且不精,那位隐士作为武修文的儿子又怎能领悟其中的精义部分?自然也就只是半吊子水平了。

等于说郭靖当年是为了给自己的徒弟留一个后人,因此放弃了保自己儿女出城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后世武林中为何会出现这么一位身怀降龙十八掌却又学艺不精的隐士,也解释了为何武修文一脉能够传承到倚天时代,郭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如此大公无私,他的确是无愧“侠之大者”之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