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合军 | 神秘的妖榆树

 微湖渔夫 2022-07-2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神秘的妖榆树  刘合军 / 画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东面的田野里有一棵百年老树,人们都叫它妖榆树。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那里割草玩耍。
妖榆树很高大。树干粗得要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合围,才能搂抱过来。树冠大得像一团漂浮在空中的绿色的云。它的大多数枝杈生长茂盛,蓊蓊郁郁的。但也有少数枝杈已经干枯。干枯的枝杈在树顶上裸露着,像一只巨大的手,高高地托着天空。树冠的南部有一个粗大的枝,弯弯曲曲的,虬龙一般,努力地向南伸展。树冠的北部也有一个粗大的枝,长度大约是南部那个枝的两倍,也弯弯曲曲的,虬龙一般,努力地向北伸展。
记得有一天,一位老爷爷也来这里割草,给我们讲述了这一南一北两个大树枝的故事。
老爷爷说,向南的那个大树枝曾经伸到过河里。说是妖榆树渴了,它要到河里去喝水。向北的那个大树枝曾经伸到过山上。说是妖榆树饿了,它要去山上吃野果。虽然我们都知道,妖榆树离南面的河至少也有两百米,离北面的山少说也有五六里,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最喜欢听这类稀奇古怪、荒诞有趣的故事。所以,老爷爷的讲述,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非但不觉得夸张,不觉得离奇,相反,这让妖榆树给我们留下了神秘而又美好的记忆。
妖榆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有一张像人一样的“脸”,还有一个有“血”的身躯。
它的“脸”长在树干上端正北方,是不知多少年前砍掉的三个大树杈留下的疤痕。上面的两个疤痕圆圆的,是妖榆树的“眼睛”,下面的一个疤痕扁扁的,是妖榆树的“嘴巴”。大人们说,妖榆树生长的年岁多了,有灵性了,长得像个人,每每看到它的脸,总觉得有点发瘆。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则不然,看到妖榆树的脸,不但不会发瘆,相反,越看越觉得它长得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至于妖榆树神秘到有“血”的说法,我自听说之日起,就充满了好奇。心想,我一定要亲眼看一看,这究竟是不是真的。一次,我们又来到这里割草玩耍,我故意用割草的镰刀弄破了一点妖榆树的皮。“哇,真的有血流出!”只见从树皮里流出来的汁液微微发红,像冲淡的葡萄酒——并不像人和动物的血那样鲜红——看到慢慢流出的“血”,我后悔了,赶紧从地上抓了一把黄土,给它敷上,“血”止住了,我的心顿时平静了下来。我仰起头看了看妖榆树的脸,它依然那么慈祥,好像在说:“孩子,没事,我只是破了一点皮,不疼。”
我不知道这棵孩子们都喜欢的老榆树,大人们为什么给它起了个带“妖”的名字。难道是因为它有一张像人的“脸”?难道是因为它有一些淡红的“血”?——幼小天真的我,常常天马行空地猜想着,猜想着……
噢,也许是因为狐狸和猫头鹰吧?

图片


妖榆树的东南侧,有一个树洞。洞口离地面一尺左右。通过洞口往里看,黑乎乎的,看不到底。但就是这个黑乎乎的树洞,却是狐狸们赖以藏身的温暖的家。我和小伙伴们经常见老狐狸带着它的孩子们从树洞里出来,在妖榆树附近的庄稼地里出没。
妖榆树不仅是狐狸的家,也是鸟儿们的天堂。树冠上东一个西一个搭建着十几个鸟窝。喜鹊、斑鸠、百舌、黑马勺、大山雀是这里最多最常见的鸟。它们常在这里集会,常在这里赛歌。它们嗓音清纯,曲调婉转,合唱的时候比艺术家演奏的《百鸟朝凤》还要好听得多。如果在早上或傍晚,偶尔还能见到个大威猛的猫头鹰——猫头鹰的名字真的没有起错——它头上长有两撮高挑的羽毛,像极了猫的耳朵。它脸上有一双像猫一样的眼睛,又大又亮,犀利敏锐的目光全神贯注地盯着地面上的一切。

图片


唉!只可惜,狐狸和猫头鹰在故乡人的印象里,曾经蒙上过灰色。
有人说,夜晚从妖榆树旁经过,隐隐约约地听到过像人一样的哭声。还有人说,天不明去赶集,路过妖榆树时,听到过“嘿嘿嘿”的笑声。每当人们谈到妖榆树夜里闹鬼时,胆大的六老爷总是解释说:“哪有什么鬼了怪了的,别自己吓唬自己了。——你听到的那哭声,八成是树洞里小狐狸的叫声;你听到的那笑声,八成是妖榆树上猫头鹰的叫声。”听六老爷这么一说,有的人觉得有道理,是这么回事。可有的人还是半信半疑,夜晚一个人不敢从妖榆树旁经过。
一九七四年夏天,瓢泼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发了一场极为罕见的洪水。听父亲讲,这场洪水比他经历过的一九五七年的那场洪水还要大得多。村里的土坯房屋、院墙被洪水泡倒了不少。记得洪水过后,我和小伙伴们想一同去河里捉鱼,当我们走到妖榆树那段路时,我们一下子惊呆了——
“我的娘啊!妖榆树呢?妖榆树哪里去了?”
“难道妖榆树真有灵性,下大雨的时候跟着龙王飞走了?”我和小伙伴们不着边际地胡乱猜想着,猜想着——谁都不知道妖榆树的下落。
后来,听大人们说,妖榆树因年岁多了,根、干、枝都枯朽得厉害,终因它抓地不牢,被汹涌的洪水卷走了。
“妖榆树被洪水卷走了!妖榆树被洪水卷走了!”大人们一个个相互转告,都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们以后走夜路,就不再害怕了。再也不用担心听到那瘆人的哭声和笑声了。”
“妖榆树被洪水卷走了!妖榆树被洪水卷走了!”孩子们也一个个相互转告,都伤心地说,“唉,再也见不到妖榆树了。今后割草时,让我们到哪里去玩耍?到哪里去听老爷爷讲故事?到哪里去听鸟雀们唱歌?”
唉——妖榆树没有了。
——孩子们失去了一片乐园,更像是失去了一本心爱的童话……

——E N D——

图片

作者简介:刘合军,山东滕州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师。滕州市优秀教师,滕州市首批中学骨干教师。曾在《滕州日报》、《枣庄日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百余篇,在《山东教育》、《基础教育》上发表《牵着名家的手学走路》、《别让学生有靠山》等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现任教于滕州市姜屯镇大彦小学,美术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