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连成:从招聘会上感受求供心态

 温馨微语 2022-07-23 发布于江苏



/郝连成

如果说看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多风向标的话,用工招聘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有一个人才招聘会,让我记忆犹新。那是当年的36日,中国蛇年春节过后的第一场《2013北京大中型综合人才招聘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
上午10点左右,花了10元钱买票入场,不知是来得过早还是人们还没从春节的年味中醒来,招聘现场有些冷清,整个大厅展位没有布满,见到的人群也多是挂着胸牌的招聘工作人员。
我是前段时间收到主办方发来的邮件通知,知道这个展会的。通知里说,本次展会“为京城企业倾情奉献又一力作,甘做企业与人才沟通的桥梁。”
招聘会的报名表上标明:本日(周三)的A 展位每个收费2980元,提供:2×2 m2 展位,一桌两椅、两人餐饮、楣板制作、射灯。
在现场细心地统计了一下,展厅内共83家企业,大多数是服务业、广告传媒和金融理财类企业,招聘岗位也多是前台服务员,导购、市场拓展及培训讲师等,少有招科研人员和产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从中能感觉到这里实体企业的比重较轻。房地产业及相关地产销售方面的招人信息也都很少,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不只影响地产商,对中间的销售,装饰装修等行业也都受到了波及。
老板心态:在展厅中间的一个经贸公司的展台前,中年男子介绍说,他以前是做建材实体的,有场地,有人员,可是近两年建材销不出去,实在撑不下去了,就又成立个贸易公司,想做流通环节销售生态建材和生态装饰材料,因为他是做建材的,做别的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可是,来几个应聘的一听是跑市场的,公司还在通州那边就都不谈了。
他感慨说:现在人太不好找了,别说是人才,就是庸才都不好找,本地人都是秧子,在家啃老子。外来打工的只认三环以里的地方才为北京,岂不知,那里也就是楼高些,街老些,车多些,能多看些洋人。你也不想想,一个打工的忙得屁颠屁颠的,能整天上街吗?就是休息日上趟街,那些精品屋专卖店的东西你有钱买吗?踏踏实实找个公司一打工得了。现在的人都浮燥啊。听老板这满口京腔的一侃,虽然能有些抱怨的口气,但真的不无道理。
在他对面的那家餐饮企业的有些微胖一脸干练的女主管诉苦说:我们餐饮行业这人更不好招,虽然看着没什么技术含量,但长相身条总得差不多,让客人看得过去吧。可你看看,你看看这一个个的,就是有几个上眼的,可是人家都奔什么文员,管理岗位去了。当服务员这活人家还没看上。
还有,就是招上人了,等培训差不多了,刚能顶岗,也到年底了,春节一回家,回来就跳槽了。所以我们天天有人赶场子搞招聘。
求职者心理:在一文化发展公司的展台前,手里拿着空白应聘表的有些文雅的小伙子在向工作人员询问着什么,后来看到他放下了应聘表,转身离去。有位记者跟上去问道:同学你好,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想找什么样工作?他看记者没有恶意就说道:他是河南理工大学学电器自动化的,想找一家这样的企业,专业对口,可是看了一大圈,没有一家这样企业。我告诉他象他这样专业在江浙一带很吃香的,他说想在北京发展。
一对看上去挺亲密的青年男女在一家展台前商量着什么,只见那女孩子一劲问能不能给他们解决个单间宿舍,工作人员边摇头边说他们不管吃住。而招聘信息上写着是挺大品牌的一个公司。
在招聘大厅的最右边展台前,一个上了些年纪的女人正在认真地抄录着上边的招工信息和联系方式。我问:您是中介公司吧。不是。我是帮孩子找信息呢。我孩子有些内向,不愿出头,我来帮他看看。
我不知那孩子怎样,不过我想连参加招聘会的勇气都没有,又怎能面对社会呢?又有哪家企业愿用这样的人。
企业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就有吸引力。员工要有从一而终的心态,就能受企业的重视。可眼下,大多数的企业和员工都找不到双方的交集之处。

作者简介

郝连成,笔名雁在蓝天黑龙江省佳木斯人,现居京津冀。热爱文学、诗歌。曾在《佳木斯日报》《牡丹江日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画报》《红柳》《黄岩文学》《中新网》《中国凤凰网》《忆湘文学》《世界文联》《金榜头条》等报刊网站发表诗文。网络文集有:《放眼世界》《人杰地灵的笔架山》《走走看看》《有话就说》。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郝连成:病中感悟书法

郝连成:读余秋雨散文

郝连成:傣族村官岩应对

郝连成:海边风情——卜岩枫霞浦惠安采风

郝连成:笔架山长城(外三首)

郝连成:看笔架山驻京老乡扭秧歌

郝连成:舅舅王永林

郝连成:想起了郑九蝉

郝连成:桂花遍地香

郝连成:混血老人王宾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