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中医治大肠息肉

 太极本草888 2024-02-16 发布于河北

  全国名中医、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牛兴东擅长运用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大肠息肉治疗经验。

    大肠息肉起病隐匿,其中腺瘤性肠息肉与肠癌关系密切,被公认为癌前病变。

  目前西医治疗以内镜下息肉切除为主,但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率较高,据文献报道, 1年内累计复发率为38.1%, 2年内累计复发率为78.2%。因此,治疗大肠息肉并预防其复发对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病机

大肠息肉属中医学肠癖、肠覃、泄泻、便血等范畴。“息肉”一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出现,《灵枢·水胀》曰:“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故牛兴东赞同以“大肠息肉”作为本病中医病名的观点。

牛兴东认为腺瘤性大肠息肉虽然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尤其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牛兴东提出,无论何种类型的大肠息肉,均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全身为虚,局部为实;全身为寒,局部为热;脾胃虚损为本,痰瘀、浊毒为标。在临床治疗中,应以扶正化积为基本治则,以健脾温肾、化瘀解毒为基本治法。

治疗经验

   健脾本病初期多由脾胃虚弱所致,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津液不能输布、运化,聚而成湿,湿属阴邪,其性趋下,大肠处于下焦,故湿邪更易侵犯大肠,《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景岳全书》曰:“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则水谷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为痰,唯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

说明脾胃虚弱则饮食水谷不能尽化而积聚成痰,病久痰湿困脾,则脾虚更甚。痰随气血运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无处不到;痰性黏滞,易阻碍气机,经络不畅,则血行瘀滞,故由痰生瘀或挟瘀而病。瘀血、痰浊积久化生郁热,变生浊毒,蕴而入血,积于大肠,由无形浊毒积渐而成有形浊毒,最终导致大肠息肉形成。

因此,牛兴东认为治疗大肠息肉,健脾为第一要事,采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使脾升胃降,、血、津、精、液输布正常,以达“养正积自消”之目的。

温肾《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肾脏内藏人体元阳,乃先天之本,元阳充足,乃可温煦推动脏腑气化。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言:“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说明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赖于肾阳的蒸化温煦和激发推动。赵献可《医贯》云:“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脾能化食,全借少阴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腐熟,始能运化也。”强调欲补太阴脾土,先补肾中少阴相火,温肾即是温脾。

《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则饮为阴邪,得阳则易化;二则痰饮与水湿同类,其性属阴,饮成之后,更伤人阳气。

因此,治疗痰饮总以温阳为原则。牛兴东喜用四神丸加减以温肾散寒,处方选用补骨脂、肉豆蔻、盐吴茱萸、肉桂、炮姜、熟附子(先煎)等药,单刀直入,峻补肾阳。

化积大肠息肉乃瘀血、痰浊积久化生郁热,变生浊毒,蕴而入血,积于大肠而成。牛兴东防治大肠息肉注重化积,善用醋莪术、丹参、山慈菇、藤梨根、凤尾草等药物,化痰祛瘀、清热解毒。醋莪术、丹参活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根据上述治法治则,牛兴东自拟肠息化积汤治疗大肠息肉,临床效果较好。

药物组成:

  炙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15g,补骨脂15g,肉豆蔻6g,盐吴茱萸6g,肉桂15g,炮姜15g,熟附子6g (先),醋香附12g,醋莪术10g,丹参15g,山慈菇10g,藤梨根10g,炒鸡内金15g,肉苁蓉30g。

7服,日1服,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服用。

典型医案

男, 30岁, 2011年4月21日因腹泻、腹痛6个月初诊。现患者因饮食不节逐渐感到胃肠不适,于6个月前出现腹泻、左下腹疼痛等症状。

刻下症:大便稀夹有黏液,每日3~4次,晨起即泻,伴有腹痛,小便频数;四肢不温,全身怕冷、倦怠乏力;纳差消瘦,睡眠一般。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弱。

辅助检查:电子结肠镜示多发性结肠息肉100多个,直径约5~10mm,电凝切除3个。病理示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混合型。

诊断:(脾肾阳虚型)肠息肉。

治法:补脾益肾,消痰化积。

方药自拟肠息化积汤加减:炙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15g,补骨脂15g,肉豆蔻6g,盐吴茱萸6g,肉桂15g,炮姜15g,熟附子6g (先煎),醋香附12g,醋莪术10g,丹参15g,山慈菇10g,藤梨根10g,炒内金15g,肉苁蓉30g。7服,日1服,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服用。

4月30日二诊:左下腹疼痛减轻,大便不爽好转,次数减少,每日2~3次,黏液减少,晨起即泻缓解,余症同前。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服药3个月后,改做丸剂再服3个月巩固疗效。服药6个月后复查肠镜,钳除直径约5mm的息肉12个。

随访:2012年4月29日再次复查肠镜,息肉减少2/3,最大息肉直径<5mm,患者饮食二便正常,怕冷乏力时有时无,体质量增加5kg。

2015年2月6日复查肠镜,钳除4个直径为3~5mm的直肠息肉。为巩固疗效,嘱服人参健脾丸加四神丸2个月,电话随访至今,未再出现肠息肉。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