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 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呢? 
翠玉白菜石和东坡肉石 01 示爱,就要在顶级瓷器上刻字 李白《清平调》里的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写得淋漓尽致。 其实,在宋代也有这样的帝王爱情,就是宋高宗赵构和刘贵妃刘婉容的故事,和形象颇为负面的杨贵妃不同,在历史上对刘贵妃的评价都非常高。 她是浙江临安人,多才多艺。元代《图绘宝鉴》中如此描述她:“善画人物,师古人笔法,及写宸翰字,高宗甚爱之,画上用奉华堂印”。宋高宗独爱刘贵妃,他表达爱意的方式的确十分昂贵且粗暴。汝瓷在南宋已然十分珍贵,但宋高宗仍命人在已经烧造完成的汝瓷底部加刻“奉华”二字,以示恩宠。

如果历史上还能找到第二人,同样藏在台北故宫的北宋汝窑水仙盆,乾隆帝硬是在底部刻上整整一首诗!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签名盖章的人,那非乾隆莫属了,他在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韩干《照夜白图》上疯狂盖了26方印,个个都不重复。但在宋代,宋画多穷款,仅有简单的纪年和画家款识,其中最难找落款的一个例子便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幅自乾隆时期就入藏宫中,从明代董其昌开始,就从未找到“范宽”二字签名。在1000年之后的1958年,时任台北故宫院长的李霖灿,才在画面的右下角的繁茂树林之中找到了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范宽”签名。这个签名不仅董其昌没看见,其他人也没看见,也难怪李霖灿说:“世事何足道,能与范宽有此一段文墨因缘庶几不负平生!”
你看到“范宽”二字了吗?  大家应该记得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时候,“石渠宝笈特展”中,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卷铺开展出。而在台北故宫,就有至少7本《清明上河图》,其中包括明代仇英版、清院本等。就不得不提到《清明上河图》三个版本了,除了张择端原画以及“清院本”,还有一个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青州博物馆(清内府藏本)和辽宁省博(被认定为仇英真迹)各藏有一幅。

上图:明仇英版 下图:清院本版  我们都在历史课上学习过《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29日,中英在南京下关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而就在大约100年后的1948年12月22日,同样是在南京下关,772个箱子的60箱里,装着很多重要外交档案,其中就有《南京条约》。自此,始于下关的《南京条约》,也与大陆在下关说了再见。 其实这个博爱鼎原是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之一的日本司令官香宫鸠彦下令铸造的,并由明治天王的第六个女儿写了一段铸鼎由缘,可以说是侵华铁证了。建成后,此鼎被放进东京的靖国神社,以慰亡灵。抗战胜利后,这个鼎随第四批日本归还文物一起运抵高雄。台北故宫建成后,因为此鼎本是为了日本炫耀战功之用,所以换上了孙中山先生的博爱铜牌,并刻上黄埔训词,最后把上边所刻的日本樱花换成了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梅花。孙中山铜像 如果说世界最著名的地标建筑,巴西里约的基督像必定名列其中,他的设计师就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保罗·兰多斯基。
台北故宫这尊经历了“迁移风波”的孙中山铜像,就是由兰多斯基设计的,细细观察,大陆的朋友肯定觉得这尊铜像很眼熟。 其实,台北故宫的孙中山铜像和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大理石雕像一模一样,只不过,中山陵的这尊是按1:2的比例放大制作的。台北故宫的这尊孙中山铜像在1965年制造时,兰多斯基已于1961年去世,其实这尊铜像是由其儿子根据父亲的石膏像在巴黎铸造厂铸造而成的。

上图:台北故宫的孙中山像 下图: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 张大千不舍敦煌画卷  1949年12月9日的成都新津机场的跑道上,停留着几台飞机,这是国民党撤去台湾的最后几架飞机了,阎锡山、朱家骅、贾景德、陈立夫、杭立武五个人将乘坐这些飞机去往台湾。阎锡山在他的飞机座位下面藏了很多黄金,因为超重,机长一直在劝阎锡山卸下一部分黄金,可阎锡山怎会丢下他的命根子,就在争执不下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赶了过来,他就是张大千。张大千的到来,让本就超载的飞机更不堪重负,因为他带来了62幅敦煌临摹画本和16幅私藏的古画。杭立武作为故宫文物迁台的核心人物,当然知道张大千和这78幅画的重要性,而阎锡山一步不让。他只能卸下自己的三件行李和20两黄金,但条件是,大千身后要将画捐给未来的台北故宫。
张大千摹敦煌安西榆林窟第二十八窟唐菩萨立像 因为黄宝瑜 你可以从台北故宫“穿越到”午门 当年,200万“外省人”去往台湾,虽然很多人再未有机会回到大陆,但他们的心依然向往着故乡,这样的情怀也被注入到台北故宫的营建中去了。如果你站在台北故宫的台阶上,当阳光自左上方射入时,则可获得45度角的阴影,而人在阴影中,便可得到北京午门前一模一样的感觉,这是多么浪漫的思乡之情啊!
图源:千图网 
上图:北京故宫午门 下图:台北故宫 除了这个“穿越性”的设计,台北故宫外墙的米色钢砖,设计成连续的图案,随着阳光转移,会呈现出中国绸缎的纹样,波光粼粼。而这些小设计,都是源自一个人——黄宝瑜,他是江苏江阴人,经手设计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圆山饭店,是台湾最早推出“计划”概念的建筑先驱之一。
北京故宫午门 马衡的缓兵之计 阻止了更多文物迁台 马衡,故宫的掌门人,他主持了故宫文物南迁、西迁的维护工作,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当年和平解放北平、保护北京古城这件事情上,他可谓劳苦功高。在国民政府从故宫运完三批文物之后,不断来电催促北京故宫开始更多文物迁台的准备,马衡却以“机场不安全,暂不能运出”的借口尽力拖延。后来,他甚至下令将故宫的对外交通全部关闭,也借口患病,拒绝赴台。直到最后,马衡只能明说: “我希望你运完这三批文物后,不要再运了”。正因为马衡的拖延,才阻止了更多故宫文物分隔两地的情况出现。说完文物和人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些文物叫啥,但其实对于它们的定位却很混乱,就在这里列举几个顶级文物的名号: 01 清康熙·红釉尊 02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03 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 04 五代·越窑秘色青瓷洗 05 西汉·玉高足杯 06 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玉琮 07 红山文化晚期·玉勾云形配 08 东汉·玉辟邪 
09 清晚期·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10 清代·珊瑚魁星点斗盆景 11 清代·西藏金嵌松石珊瑚坛城 12 清代·内填珐琅纍丝 13 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14 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 15 唐代·韩干《牧马图》 16 唐代·《唐人宫乐图》 17 五代·《秋林群鹿》 18 西周晚期·散氏盘 19 西周晚期·毛公鼎 来源:东家APP
责编:娜拉 
好书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