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春花育女智慧表现在哪里?(下)

 m175 2022-07-23 发布于黑龙江

3.陈春花与感恩

(1)感恩母亲

母亲的“那好吧”:让女儿最大的幸福就是做母亲的女儿。

如今,一部分人,不但不感恩父母,反而是“父母皆祸害”。 可是,陈春花老师却说,母亲是家的一个宝贝,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做母亲的女儿。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为什么?

原因是,我们在照顾父母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在默默的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是最好的榜样,将来,我们老了,我们的孩子,就会向我们一样用心照顾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我们照顾老人,也是在教育我们的孩子。

其实,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自己有一天也会像现在的老人,成为老人。

事实上,“老人的口是福口,越吃越有”、“老人在谁的家里,谁家里日子就红火”,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可是,现在一部分人,认为老人是累赘,这是不正确的想法。

下面,我们接着看,陈春花,给母亲什么样的“寄语”?

敬一丹问:一定有很多话要跟家人说,那么就请你把这样的寄语留在记忆的时光瓶里。

陈春花答:好。

A.妈妈,我希望我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你是一百岁。我很憧憬那个时间,因为在那个时间,我们会享受到一种我和你都想要的感觉。

B.小的时候,是你牵我的手,等你老了,是我牵你的手,我们之间是一个千百年的缘分。 如果问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就是,我是你的女儿。

C. 在一百年的时候,跟你一起去看世界,去看美好,我觉得那也是我人生最大的诉求。我要认真地努力地去做,我们两个一起努力。

D.妈妈,我们是不是可以共同说“好吧”?我们就这样做,只要我们去做,我们就会有机会在你一百岁的时候,我还拉着你的手,我们还看世界。

E. 我们还去说我们家有一个宝贝,就是妈妈。

谢谢妈妈!谢谢了,我的家!(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从陈春花寄语母亲的“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我是你的女儿”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陈春花的心里面,蕴育着对母亲深沉的爱,珍藏着对母亲无限的情。 所以,陈老师为了妈妈和家人,她结集出版《带着妈妈去旅游》,从书名中,就可以看出对于母亲的爱——“每年一定要陪妈妈和家人认真地度假,这些与妈妈、家人度假的时间,也是自己努力工作动力的源泉。”

 (2)感恩老师

陈春花,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

时任其班主任的特级教师宁齐堃对陈春花给予了悉心培育和无尽关爱。

1998年,宁齐堃老师不幸病逝。陈春花为回报师恩,决定在老师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就读50周年之际,在这所师范大学以老师的名字命名并设立一项总额为100万元的教学奖,分10年颁发,感谢师恩,也以此激励更多青年教师和师范生投身教育事业。(陈春花 百度百科)

陈春花老师说:“就是为了像她一样。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她看的。但是在1998年,老师去世了。我突然间不知道该怎样做了。我想了个办法,也许我很自私,我要让她的精神活下去。于是我只身前往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建议由我出钱,以老师的名字设立奖教金。教育局很犹豫,说这位老师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迹啊。我说不,她曾经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命运。教育局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以这份奖教金在齐齐哈尔市寻找和奖励优秀教师。这份奖教金很少钱,但是因为它,我找到了一份精神寄托。”((设100万元教学奖谢师恩 2007年09月11日《南方都市报》)

陈春花,努力学习,就是回报老师自己的厚爱,让老师知道,陈春花,是一个好学生,老师没有看错眼。

陈老师,以老师的名字命名并设立教学奖,是想让她的老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精神的传承下去。

据媒体报道,2012年,陈春花的两位学生——蔡朝林、陈国雄校友感念在华南理工求学期间的老师的教诲,在母校设立“春花青年教师奖励金”,奖励在教学上卓有建树的优秀青年教师。陈春花对奖励金的设立发表了感言,用“激动、感动、行动”总结了自己的感受。(陈春花:春意浓时花自开 2014年01月08日 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张丽)

我们看,当陈春花老师,将自己的老师精神的传承下去之际,她的学生,正在向她学习,将她的精神的传承下去。

希望,师者的情怀,在沉淀为精神的沃土时,不断的“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4.陈春花与阅读

下面,是陈春花老师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的看法,让我们共同分享一下陈老师读书的收获。

陈春花老师说:“在我的一生中,对我影响至深的三本书,分别是:居里夫人的女儿所写的《居里夫人》、林语堂先生的《人生的盛宴》以及彼得·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居里夫人》是我中学时读的一本书。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一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她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为实现留学巴黎的梦想而坚持做了8年家庭教师的隐忍、对世俗偏见的淡漠、对金钱和名利的清醒认识、对科学界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卓越贡献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以至于高中毕业后,我坚持要学习工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所以选择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无线电专业。

(2)《人生的盛宴》是我大学时读到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让自己感悟到:面对人生,不仅要有激情,还要有智慧的沉淀,才能避免人生的摧残;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去“了解”它,探索知识背后的规律;生活中我们总是太容易批评,不懂得欣赏,而其实欣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缺乏的是一双慧眼和一颗欣赏的心;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清醒地知道他的能力和价值来自哪里?书中所展示的林语堂的哲学给大学时代的我许多宝贵的启迪,让我能够看到生活之美。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是我转行到管理领域之后读到的一本书。这本书给了我明确的研究价值取向,让我更深的理解了管理价值,以及作为一个管理学者的使命和责任。我常常问自己,“我可以贡献的价值是什么?”我也按照德鲁克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去深入到企业的实践中,去明确的理解管理的真实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因为德鲁克,让我更坚定了根植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研究,因为“只有中国的管理者才能够解决中国的管理问题”。

因为这三本书,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机遇和快乐,让我拥有了克服困难的依托,也拥有了发现价值的基础,更获得了观察世界、快乐生活的秉性。因为读书,自己拥有了认知世界的能力,因为读书,自己拥有了前行的方法,因为读书可以与伟人交流,因为读书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判断和见解。我把这三本书带给我的认知,转化在日常生活中、日常工作中,这种转化带给我无限的收获,让我感受生活之美、工作之美。 (陈春花:对我一生影响至深的三本书)

陈春花为什么说上面三本书对她一生影响至深?

众所周知,人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我们过的也是两种生活,一种是物质生活,一种是精神生活。

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在哪里呢?

毫无疑问就在最伟大的书里,那些最伟大的书在哪里?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马克思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与他一生博览群书有关。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己制作的。 据报道“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前后学习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摩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毛泽东曾经说过: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在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三代书香出贵人”。 这里的“书香”是指书香门第的意思。古代的书香,也不是指油墨的香,而是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在书中夹放的芸香草的香气。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毛泽东是中国历史最爱看书的伟人,只所以爱读书、学习,这是他在外婆家的时候,幼小的心田播下一粒读书的种子,就是这一粒无痕的读书种子,无心种的读书种子,让日后毛泽东成为一个嗜书如命共和国的领导人。 他对读书的酷爱,那就是一生与读书为伴,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不论在担架上、卧室、办公室、会客室、旅途中、还是病床上,他始终离不开书,尤其是解放后,他将卧床一半的位置留给了书,为的是能够更便利地取书、读书,真正是以书为伴。 据报道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1976年9月8日5时50分,他还在读他平时喜欢的《容斋随笔》。毛泽东谈起读书来,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这些,都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5.陈春花与工作

陈春花教授投身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1986年从大学毕业后开始留校任职,认真尽责的态度让她的第一堂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准备了整整20页纸的“台词”,花了一个星期备课并且倒背如流。

1982年陈春花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无线电系没有教师编制,学校特批她到社会科学系任教。她去听社科系相关课程的老师们的课程,全力以赴去学习补充这个领域的知识。1986年9月,她走上讲台开始她的第一堂课。由于“专业不对口”,她十分紧张。

结果,课间休息时,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陈老师,这个星期五结束,我们等待下个星期五的到来。”她当时就愣住了。从那天站上讲台,一直到今天,她从未想过离开。

据报道,陈春花教授投身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战战兢兢。1986年从大学毕业后开始留校任职,认真尽责的态度让她的第一堂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准备了整整20页纸的“台词”,花了一个星期备课并且倒背如流。

后来,陈春花到北京师范大学研读伦理学,并从那时起开始写作。

对企业研究产生兴趣后,她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爱尔兰欧洲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转向管理研究领域。

陈春花,之所以,跨行业、跨领域,是她对于“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刻苦”。

6.陈春花与企业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中外合资企业大量兴起,很多企业的经理人与管理者进入高校去学习。麦科特摩托公司是陈春花第一个“手术案例”。 当时企业库存太大,产品销不出去。陈春花对公司老总说,“如果你信我,我们俩一起来改”。她把从销售副总到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换了一遍,重建了一支队伍,几个月后,库存下降了。之后,她与科龙合作,帮助科龙业绩达到顶峰。

此后,TCL、联邦集团、亿安集团、美的家电事业部、南方航空客舱部、广东电信等各大公司纷至沓来,邀请陈春花给企业“望闻问切”。此外,陈春花对海尔、华为、联想、宝钢等本土企业连续跟踪研究多年,形成著作《领先之道》,成为企业管理的宝典,并出版了《经营的本质》《管理的本质》等十几本畅销书。

陈春花的对公司老总说:“如果你信我,我们俩一起来改”,是她勇于突破教育的禁区,敢想敢干,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陈春花育女智慧表现在哪里?

陈春花育女智慧表现在哪里?

“我认为,作为晚辈,应该欣赏前辈们所有的创造,而前辈们则应该欣赏晚辈们所有的创新。所以,我并不倾向于传承,而更多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勇于创新和创造。因此,我认为代际之间的关系,能够有一定的改变。比如面对我的女儿,我绝对不会扮演传统家长的角色,而是尽量成为一名学习者。而作为一个陈腐的观念,要求下一代传承你的一切,要他不停地感恩与回报,我想这应该是不存在的。当我们对待85后、90后,我们会认为这一代好像使命感不强、责任感不强,但那是你的观点,他们不这样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陈春花:一切皆变,请有尊严的放手!)

1.女儿:从3岁开始就去全托幼儿园,直到高2结束

我和女儿的关系很平常,唯一独特的地方,就是我们彼此的信任和欣赏。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女儿从三岁开始就去全托幼儿园,直到高二结束去美国,她一直是住校。还记得,她在幼儿园时,有时周末回来,我因为要多上课,也无法回家陪她,她就要姥姥陪着她在阳台上坐着,然后告诉姥姥,她想妈妈了,需要哭一会儿,姥姥就陪着她,等她哭完了,和她一起讲幼儿园的故事。我一直感谢我的妈妈可以陪着我带大女儿,让女儿在我不在身边时,有姥姥可以依靠。晚上我回到家时,女儿都入睡了,妈妈和我说白天阳台的故事,我只有把泪压进肚子里,心里暗暗地告诉女儿,妈妈爱她。但从那之后,我尽量在找时间陪她,也开始要求自己节假日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好好去度过每一个和女儿在一起的节日。

等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时,她竟然回家和我说,她发现了住校的“十大好处”,我让她说说,她就高兴地一一告诉我,我最记得她说的,“很多小朋友一起吃饭;每天准时睡觉;有问题可以马上找到老师;写作业很快;有朋友一起玩”等等,我觉得这十大好处,还真是非常好。自从她说了住校的十大好处后,我心里踏实了很多,因为在那之前,很多朋友都说我,这么早让女儿住校,会对女儿的成长不好,但是女儿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大大松了一口气。(哈佛,两个人的信任和欣赏 2014陈春花 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

我们看,很多孩子不喜欢全托幼儿园,教育界对于小孩子寄宿制基本上是反对的,认为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可是,陈春花老师的女儿却发现了住校的“十大好处”。

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孩子是否适合上寄宿学校或全托幼儿园因人而异,一般,全托幼儿园在生活习惯的养成、膳食管理及日常教学中都较家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性格内向、敏感的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不善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会压抑自己的情感,由于对住宿的恐惧,发展到对上幼儿园的恐惧,并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焦虑,这样的孩子就不适合上全托幼儿园了。

2.对于女儿数学期末考,150分考了50多分也不焦虑

陈老师在教育女儿方面,并没有太过在意女儿的学习成绩。

陈老师说:“我几乎没有问过她的考试成绩,只是问她,她自己觉得是否满意,她满意了我就满意。当然这样做也有问题,在她进入高中,一下子无法适应高中学习时,成绩一度急速下滑,她自己很恐慌,所以在一个周末,她总爆发了,大哭问我:'为什么不要求她的学习目标?为什么不关心她的成绩?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在意考试,你不在意?’看着大哭的女儿,我也被问愣住了,那一刻我也很心酸,但是知道,这是恐慌造成的,所以只有默默地陪着她,让她安静下来,然后我们俩个再找解决的办法。”

“真正开始认真学习应该是从高中开始吧。小时候老听您说我不够努力,不够努力,其实根本不知道原来努力就是要用脑子想。知道高中有一次数学期末考150分考了50多分,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才开始知道什么是努力学习。因为第二个学期,我很认真地对待了数学,比我以为我很认真对待的时候还要认真。然后我的数学成绩就很稳定了,而且就算分数不够高,但还是比以前懂得多。之后出国,知道出国不容易,所以也很努力学习,比在中国还要努力。因为知道那是自己争取到的,我可以自己完成自己的想法。所以后来也是全年级的前百分之二。同时出国前也有了自己的理想,所以一出国就学画画。本来我对画画完全没有兴趣,更别说信心。可是学了画画以后,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看到她写出这段话,我知道她懂得了什么是努力了。

女儿成长的过程,有过低谷、有过难过,但是更多时候,是我们彼此信任带来的快乐。到美国读高中后,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她写过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我知道来了美国就没有退路,我也没打算走退路,所以我学会处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对目标的热情,努力学习;同时,来美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花很多时间,的确成效也不错,在一个大家都认为很严格很可怕的老师那里拿了A-。在广州的时候,我也承认你没有给我多少压力,而且学习也一直是我自己的事,但是我总是觉得学习好是为了你开心,当然也有自己的尊严,但是过来这里后,我知道成绩好是为了进入我梦想中的大学。”的确,我们就是这样为对方开心而去努力,这份信任是驱动我们彼此进步的原因。(哈佛,两个人的信任和欣赏 2014陈春花 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

其实,这些是陈老师培养女儿后期的学习爆发力。

3.培养女儿自我学习的习惯,被哈佛大学录取

对于孩子的培养,陈老师一直坚持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

主要是,这三点最重要:乐观而善良的性情、自我学习的习惯、担当与进取之心,也许这是我的子女教育观。

陈春花老师说:“有一天早上我醒来,她就连发了三个录取通知书来,发过来之后我自己就傻掉了,第一个是哈佛大学的,第二个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三个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这三个录取通知书发来之后,我就愣在那了,然后她就打电话问我,她说妈妈你高兴吗?我说当然高兴了,她说我也很高兴,她说三所学校我会选哈佛啦,我说是不是因为哈佛排第一你选它?”

她说不是,她说,你还记得以前我跟你聊天吗,我问你,妈妈你觉得你最想读哪所学校,你说“我最想读哈佛大学,但是妈妈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 然后她说,“我达成了你的愿望,妈妈”。 我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我不是一个特别爱流眼泪的人,但是我还是流了下来,我觉得这个大概母女之间也需要互相懂得。

陈春花老师的女儿非常优秀。

敬一丹问:女儿三份录取通知书放在你面前的时候,我想起了你妈妈当年买肉的时候跟人说我是陈春花的妈妈,这不是很相似吗?

陈春花答:很相似。(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是每一个人向往的心中梦——梦寐以求。

如果,我们考不上哈佛大学,让孩子替你实现这个梦,孩子们能够我们实现吗?

事实上,99%的实现不了。

为什么会有1%的希望?

这是因为,是孩子拼命学习,是为了尽快远离你,北大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就是最好的说明,王猛说得好,我拼命学习,就是为了尽快远离父母。

现在,有人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笨鸟是先飞的,另一种笨鸟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笨鸟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有时候还要带全家飞。” 这个比喻,非常恰当。

不是吗?

孩子,爸妈,今生今世就这样啦,没有什么出息,你要好好学习呀,替你爸爸妈妈争气,考上一个北京大学,最好是哈佛大学。

现在,总有家庭会这样教育子女。 父母认为孩子是爸妈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 陈春花从未对自己的女儿提出过这一类的要求,在他的内心中认为,孩子一定要快乐,一定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目标一定要孩子自己去确定。

实,做父母的,只是孩子背后的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永远的欣赏者,以及耐心的倾听者,就OKl啦。

陈春花想不到女儿把这件事留在她的内心里,在她决定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她竟然申请哈佛,就为完成妈妈的理想。

为何有的父母亲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完成自己的遗憾,孩子却不买账?

为什么陈老师没有让孩子完成自己的遗憾,孩子却悄悄的完成妈妈的心愿?

这就是陈春花老师育女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