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朱老师|寒假学习第二讲及《清平乐·村居》课例

 语墨绮兮 2022-07-23

朱老师说


·语文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体系要清楚,为中学学习打下基础。

·要学会课后习题融入教学中,设计成教学环节,但不是直接拿出来。(以《乡下人家》为例)

·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来自于教学相长。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方法指导课。把方法隐藏到教学步骤中,在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感受这种方法。

                           课例:《清平乐·村居》


执教/陈飞

(这是2019浦东之秋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我在现场,当时电脑没电了,今天复习一下。只记得这是我在那次活动中唯一一节听得百无聊赖的课,可能是因为没得电脑。上了60分钟!)

一、谈话导入

1.乡村印象

师:在城市待久了,对农村还有印象吗?

生:农村有小河,河里有鱼

师:你喜欢自然风光

生:村里的人很朴实,爱劳动

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好

生:农村基本都是平房,不想现在高楼大厦

师:条件很简陋

生:有很多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很和谐

师:刚才大家说了农村的很多美好,如果让你在农村待一天呢?

生:好

师:一周呢?

生:还行

师:一个月呢?一年呢?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在城市住

生:因为在农村条件很差,在城市里做的事在农村可能就不能做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对农村生活就图个新鲜。

2. 引出诗人

师:有一位诗人,在农村一待就是很久,他的名字叫(师板书)一起读

生:辛弃疾

师:这是一位诗人,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我特别喜欢的诗人。他在农村盖了一座房子,一打开就是一片庄稼,他特别喜欢,于是就把那座房子叫做“稼轩”。然后呢,他又把这个当作自己的志向,作为自己的号,所以人家也叫他“辛稼轩”。

3.引出课题

他写了一首词,叫

生读,读音不尽相同

师:我听到读音不太一样,我先把题目写上。(师板书)

师:课文中有注释,它告诉大家读什么了?

生读。

师:清平乐是词牌名,知道什么叫词牌名吗?

生:就是词的格式

师:是的,古时候这些词都是可以用来唱的,词牌名就规定了唱的调,分几段,几句,有多少字数。村居师这首词的题目。中间停顿一下,我们读读

生齐读题目

师:因为规定了格式,所以古人一般称作填词。(师板书)

二、指导诵读,理解诗意

1.指导诵读

(1)初读

师:课前预习了,生字会读了?

生:会

师:会写了?

生:会

师:哦,你们以为我说的是词语,是吗?我说的是你们读过哪些词?

生: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师:还有吗?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那大家自己读读这首词。

生自由读,读了一遍就停了

师:读了一遍就读好了?

生又开始读。

(2)关注上下片停顿

师:读完之后,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内容它是分成两个部分的

师:你是从意思来看的,高手。从形式上看呢?

生:“大儿除豆溪东”前有空格。

师:是的。这首词有两段,前一段我们称作上片,后面称作下片。所以中间要停一停。我们

中间停一停,“白发谁家翁媪”之后换换气,试试。

生齐读

(3)关注句间停顿

师:词是继唐诗之后流传下来的,是咱们中国文化的灿烂瑰宝。所以也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呈现,看看,你能不能读出每一句之间的停顿呢?

生:能

师:好,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对,这样读者读者就有感觉了?

师:吃过莲蓬吗?剥过吗?什么时候成熟呢?

生:夏天

师:是的。带进词里,读读。

(4)关注句中停顿

师:一句一句有节奏,一句中也有停顿。(课件出示停顿线)我们配合读读

师生配合读

师:读完了吧?交换。你们听听,我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师生交换配合读

师: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生:最后一句剥莲蓬有点空

师:这叫延长

生:老师读得好些,有感情

师:怎么读叫有感情

生:前边声调降,后面往上提。

师:你是说抑扬顿挫。

(5)关注轻重缓急

师:这首词比较轻快,我们叫做浅语。(师板书)读得轻快活泼一点,我们试试。

生齐读。

师:这样读着读着就有感觉了。

2.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师:词也有画面,这个乡村生活写得很美。你发现这首词当中有哪些自然风景,有哪些人文风景。

生:自然风景优溪

师:真够简洁。什么样的溪

生:清澈的溪

师:你看,这么说就把画面说美了

生:碧绿的草

师:你看,他在学表达,还有吗

生:低小的茅房

师:孩子,你知道吗。茅房是指卫生间。换个字,就有诗意了

生:茅屋。

师:是的,别搞错了。你们都找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整首词,看看还有什么风景藏在里面。

生:溪边的莲蓬

师:你见过莲蓬都长在溪边的?

生:长在河……

师:谁知道莲蓬的花是什么花?

生:荷花

师:对,荷花长在河边还是河中的?

生:河中的。

师:对。首先我要表扬你,你找到了下片的茂盛的莲蓬。还有一处

生:令人陶醉的吴地

师:你把它整个算进去了。还有一处

生:既然要耕地肯定有土地

师:那我问问你,你提到了锄地,请问他到底锄的什么地?

生:锄的豆地

师:锄豆的地?

生:豆田

师:锄豆田里的什么?

生:豆子

师:成熟的豆子我们是收割。同学们,你们见过锄头吗?(师画锄头,帮助理解)锄豆田里的

生:杂草

师:对,锄的豆田里的杂草。那锄禾呢?

生:锄稻田里的杂草

师:真好。明白了吧?

师:自然风景找到了,那人文风景呢?

生:翁媪。

师:能说说翁媪分别是谁吗?

生:翁是老翁,媪是老妇

师:你看的是书上的注释,谁能用自己的话说。

生: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

师:掌声。我们学古诗词看注释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联系生活经验来表达。接着说

生:作者的第二个儿子正在织鸡笼

师:作者的第二个儿子?你从哪里推断出的?

生:中儿

师:啊?他可能不太乐意。

生:这是翁媪的儿子。

师:对。中儿编鸡笼。继续

生:大儿子正在豆田里锄杂草

师:还缺一个

生:小儿子在溪头剥莲蓬。

师:老壮小。同学们说着说着画面很清晰,所有的景物都囊括其中。

三、感受“淡语有味”

师:有没有发现,作者用了一个景物,就把整首词的景物都串联起来了?刚才说的零碎的画面组合成完整的画

生:村居

师:景物?

生:醉里吴音

师:这是自然景物?

生:小溪

师:你怎么想的

生:因为都出现了溪字。

师:是不是?此处应该有掌声。这个男孩子有眼光,看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三处小溪

师:古人很喜欢写小溪。东晋陶渊明沿着小溪看到了世外桃源。辛弃疾某天沿着小溪走,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小溪。怎样的小溪?

生:长着青草的小溪

师: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不说“茅檐低小,溪边长青草”?

生:没有古诗的韵味

师:那你觉得哪个字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但是又感觉用得好

生:青。第一个青

师:同学们,顺着这个孩子所想的。青草,我们看到的是碧绿的草。但是多了一个青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草?

生:大片大片的碧绿的青草

生:比青更青

师:这就是词的味道。知道两个青叠在一起叫做什么词吗?

生:叠词

师:那我就改成“茅檐低小,溪边青青草”,好不好

生:不好

师:有个问题,草会长到溪上去吗?

生:作者用夸张,草太多了。就感觉小草长到溪上去了。

师:是的。一个青、一个淡就感觉不一样了。这样的语言就叫“淡语”。古时候人们很喜欢用叠词写草,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还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现在我再想换一换,“茅檐低小,溪上离离草”“茅檐低小,溪上萋萋草”。好不好?

生:不好

师:说理由

生:我觉得青青比较符合当时作者的心情。一读就很愉快。其他换了之后比较凄凉。

师:对。

四、感受“浅语有情”

师:词后不仅有画面,还有情感。读着这样的词,我们就感觉淡语有味,浅语有情。看到这幅图,读读。

生读

师:读淡语,有画面感的句子,要舒缓一点。再来

生读

师:一个叠词,一个上字,就呈现出淡语有味。在最后一句,也有一个字表现了淡语有味,哪个字?

生:卧。它在说小儿怎么坐的。

师:到底是趴还是坐。这是个什么小孩?亡赖。既然是淘气的孩子,他会保持一个姿势吗?

生:翻来覆去。

师:我们叫打滚。可能脸朝上,可能脸朝下。一个卧字有这么多动作,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把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动作连起来说说,给你个提示,时而……时而……

生:一个小孩子时而趴着,时而躺着,时而打滚。

师:很好,这就是淡语有味。现在,我们也试着向作者这样填词。动词很简单,不然大家填了,咱们填叠词。

师:请你读读,我读第一句,你读中间的,大家一起读最后

生:……小草青青,清风徐徐,淡淡荷香……

师:我看到有同学有填得一样的,有不一样的。我们不说清风徐徐。我们会用一个叠词,形容风慢慢地、轻轻地吹来。叫做清风

生:习习。

师:从哪里来的

生:凉风习习。

师:其实是最开始是习习古风。他说的淡淡荷香,有不一样的吗?

生:阵阵荷香

师:哪个更好

生:我觉得淡淡不错。

师:叶圣陶爷爷写过“清早我到公园,就闻到一阵荷香。”其实都可以。连着刚才我们填写的叠词,体会到淡语有味。其实可不止这两句,中间也有。青同学们讨论一下,哪一句你也觉得淡语有味?

生读,讨论。

生:我觉得是相媚好

师:味道在那儿?

生:不知道。

师:有谁感觉更丰富?

生:相媚好就是老奶奶和老爷爷在欢乐地谈笑着。

师:用哪里的方言?

生:吴地

师:对,咱们上海的方言就属于吴音。那醉时什么意思呢?

生:陶醉

师:还有吗

生:也是陶醉

生:喝酒醉了

师:对,你看,这么一醉,感觉就来了。所以大家说相媚好有味道,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媚本意就是喜欢,这老两口就是这么看来看去,他们在表达对对方的爱意。古人表达感情,还有这样的句子。“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凭感觉,大声读读,哪一句更像是老俩口说的。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二句有一个老字。

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有时候就是要凭感觉。就是牵着你的手,慢慢陪你一起老。一起说说

生说

师:你说前一句是年轻人的生死之恋,二老俩口走过这么多风风雨雨,还在乎誓言吗?所以说

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师:他们还会聊什么呢?

生:聊生活

师:哎,老伴儿,大半辈子没让你住上好房子

生:没事儿,我们健康就好

师:老伴儿,你看,豆田里的草都不用我们锄了,多好啊。夸夸他吧!

生:勤劳能干

师:好,老伴儿,这个中儿子最像你,在编鸡笼,他真是

生:心灵手巧

师:最可爱的还是小儿子,他

生:孝顺

师:是吗?不是什么事都没干吗?

生:可能是给翁媪剥莲蓬

师:挺会想。

五、变式运用

师:两个老人就这样谈笑风生,我们一起填一填。

师:耳边……注意韵,能不能用押韵的方法填一填

生动笔

生:……挥着锄头把地耕……心灵手巧把活干……好一个淘气儿……其乐融融

生:……干得可真好……鸡笼织得好……

师: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勤劳

生:……好勤劳……心灵手巧……

生:……无比勤劳……心灵手巧……好一个逗人喜爱的小娃娃……其乐融融

生:(最后)生活真好

生:愿拉起你的手,陪你一起老

师:不叫拉,换成牵更有诗意。淘气包也可以用。我们吴地方言会叫淘气包为guichi?佬(我听了几遍都没听清楚,或者说没打出这个词)但是放进去不合适,可以说_佬?找个淘气的近义词。

生:顽皮

师:对,顽皮佬。我们写一写,记一记。同学们,刚才读着聊着,有意思吧?这是一种怎样的乡村生活

生:美妙

生:温馨

生:幸福

师:多么好的词语

生:和睦

师:叫和谐

生:充满爱

师:对,快乐。

六、总结提升

师:难道辛弃疾写这首词只是为了赞美他们一家人的温馨快乐吗?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辛弃疾生平)

生看

师:一个人的人生能有多少个20年呀。……辛弃疾从小立下收复中原的志向。……你们说,在我们刚才看到的村居里,他还想表达的是什么?

生:和平

师:

生:他希望的是金兵占领下的地方也能这样

师:对,他想的是天下百姓的居有所安,哪怕就是读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他想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美好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他想的是天下百姓的壮有所用

生:大儿除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师:他更想天下百姓像小儿子一样

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我剥莲蓬

师:但他所想的这些最终还是一场梦,读

生配乐齐读

师:这个村居成为他一辈子都没能实现的梦。能背吗?

生配乐背诵

师:有人说,宋代的词人中,只有辛弃疾能与伟大的屈原、李白、杜甫媲美,因为他们在用生命写诗。

师:辛弃疾笔下的青青草、相媚好、卧、剥,这样的词正是他的梦。所以好的词一定是浅语有情。田园生活是不是只有这样的幸福美好?这样的温馨?这样的美满呢?辛弃疾没有答案,我这节课也不能给你答案。我们就上到这里。

朱老师评


教古诗文的方法基本都用上了,注重抓住重点字词感受画面,扩展诗句,词句训练。小朋友有点搞不清楚状况,一愣一愣的。(我在现场看课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哈哈!)这些方法还是可以借鉴。

问题在哪里?

第一,教学目标,主要指单元目标。

第二,学情。

第三,(四年级)小学生学古诗文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让小朋友去想象翁媪说情话,这些学生无法理解。为了让小朋友感受夫妻之间的情意,补充诗句,词中的状态和补充的相符吗?补充的内容完全不合适,这个环节也不适合放在这里。这些大量的补充资料是否有用?

几处比较替换,对比是有讲究的,不能为对比而对比。

朱老师会怎么上(一般流程)


先解决字词,集中识字,写一写难点的。

各种形式朗读,内容整体感知,高效进行。

问: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让孩子教孩子,教师适当点拨。

让学生讲一讲这幅画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哪里获得的?

讨论补充


小学阶段教古诗文应该怎么教?三个方面。

激发兴趣、积累语言(诵读、理解、适当创设情境运用)、感受文化

古诗教学要注重语言、想象、情感

语文园地的内容也应该融入平时的课文教学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