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墨小语|《舟夜书所见》教后记

 语墨绮兮 2022-07-23

今天结束了新课。带孩子们学习《舟夜书所见》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流程很简单:

1.多形式诵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交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点拨)

3.诵读,读出画面感

交流时,我请了好几个孩子,但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孩子说“夜晚,我在岸上……”,有些孩子说“夜晚,我在船上……”。这首诗到底是在岸上写的还是船上写的呢?我也不知道啊。怎么办呢?有了,让孩子们自己找证据。

于是,一场辩论赛开始了……

认为在船上看风景的举手——只有三个!(反方)

认为在岸上看风景的举手——唰唰唰……(正方)

双方派代表发言,对方认为不合理的可以反驳。

反方:我认为是在船上看的,在船上才看得到只有自己船上的渔灯。

正方:不对啊,在岸上也可以看到渔灯啊。

正方:我认为是在岸上看的,因为岸上看渔灯才会觉得微弱,船上看就不觉得微弱了。

反方: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正因为在船上看到周围都是黑漆漆的,所以才会觉得自己渔船的灯火很微弱。

反方:是的,而且诗的题目就说了,在小船上写下看见的。

正方:难道我的题目是下雨就表示我在雨中吗?我觉得光凭题目判断不对。

正方:就是啊,而且你看,这首诗旁边配的图片就是从岸边看的。

反方:这幅图要这么画才能看到船啊,可并不代表就是在岸上写的看到的。

双方争执不下,孩子们从诗的内容、题目、插图入手,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都觉得自己有道理。我一边看好戏一边窃喜着:这群孩子会思考了!

至于答案嘛,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