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音教程过半,那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语墨绮兮 2022-07-23

经历大半个月,今天终于结束了二单元的学习。这个“终于”来得太不容易了。

今天学习语文园地二,拼读的音节较多,孩子们练习的机会很多,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孩子们拼读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 对声母和单韵母、四个声调的发音不熟悉,看到不能马上输出。

  2. 二声与三声部分,尤其是二声,有的孩子拼读时是二声,输出却是三声。

  3. 平舌、翘舌不分。这和普通话启蒙的质量有关系,需要很长时间纠正。

  4. 不熟悉造成拼读节奏慢,输出不对。有个别孩子不发声母音,只发韵母音,这很恼火。

  5. 有四个孩子拼读困难,存在以上各种问题及其他问题。

今天拼读机会多,我特意把机会偏重与几个拼读困难户。但是,个别孩子的态度和理解力的确让人失望。例如拼读luo,这个孩子没有正确,甚至把l都成“一”,引导他先认再连起来拼读,读了后一个忘了前一个。于是我就开始教他,教了十几遍吧,花了好几分钟才勉强过关。

经过这个环节,我就在思考:在课堂上花这么多时间在他身上是否值得?

类似的孩子还有两个,只是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其他很多孩子的拼读也不太熟练。如何解决这些情况呢?

前两天看到新闻说巫山实现全面脱贫,现在这个情况也像极了脱贫攻坚战,那几个拼读困难户就是脱贫对象。结合国家的脱贫理念和方法,用于拼音教学应该会有效果。

  1. 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

  2. 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3. 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扶持。

  4. 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结合这些理念,我想可以这么做:

  1. 上课把简单的拼读机会偏向扶贫对象,有进步夸大鼓励,提升自信心。

  2. 课堂上抽读,课间抽读,回家听拼读、练拼读。形成听力习惯和拼音语感。

  3. 针对扶贫对象弄清根源,与家长沟通交流,对“症”下“药',家长配合监督吃“药”。

  4. 以先富带动后富,给扶贫对象征集小老师,提供一定的激励机制。

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也是语文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地基。地基不打牢,高楼就不会成为标准的高楼。语文的学习就是不断建楼的过程,目前这样的情况着实让人担忧。只希望通过精准扶贫能够真正打赢拼音这场脱贫攻坚战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