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朱老师|听朱老师上《乡下人家》

 语墨绮兮 2022-07-23

今天细细听了朱老师的《乡下人家》。这次听课,我有很明确的目标:第一,对照寒假培训课程中朱老师的即时设想,看看朱老师的教学有何进一步优化之处;第二,关注朱老师的理答艺术,看朱老师是怎么一步步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

在寒假培训中,朱老师以《乡下人家》为例,讲解了文章教学与文学教学的区别,同时对那堂《乡下人家》进行了重构设计。

朱老师提到,老师在教学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牛鼻子,抓关键句。《乡下人家》一文中,关键句很明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抓住“独特”二字就是抓住了本文的牛鼻子。

今天看朱老师的教学,的确也是这样的。整节课紧紧围绕“独特、迷人”二词,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到底乡下人家独特在哪些地方呢,一定是文本呈现的六幅画面:瓜架、花依着时令开放、母鸡率领小鸡走来走去、鸭子淡定从容、天高地阔地吃饭、听着虫鸣入睡。要让学生找出画面容易,可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这几幅图的语言文字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又能找到独特的句子说出独特的感受呢?

导入环节,朱老师开门见山,引出课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去乡村旅游、住农家乐的经验说说什么是乡下人家。这一环节拉近了久居城市的上海孩子与文本的距离,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乡下人家的意思。

疏通字词后,朱老师让学生直接找到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引出“独特、迷人”。然后朱老师并没有直截了当的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段哪里可以感受到独特迷人,而是在这一个环节之前又进行了一个想象画面的铺垫: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老师的朗读,想象画面,交流初步的感受。这样做也为学生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话表达独特的感受作铺陈。

在让学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说独特感受的过程中,朱老师非常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利用评价语总结这个学生是从哪个角度说的,又为其他学生的说提供了思路。比如,有学生回答:我从中看出瓜架的颜色非常丰富,很有生机,富有生活的气息。朱老师评价道:非常清楚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讲得好流畅,让我们一听就明白,因为有生活气息传出来,所以感觉迷人。我一直认为朱老师的评价语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不是简单的重复学生的话,而是在评价学生回答的同时还能开拓思路,始终回扣教学目标。这是我一直在学的,两年的实践告诉我:这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最后说说板书。朱老师的板书一直是为大家称道的,不需要华丽的磁贴、彩打图片,简简单单的板书既呈现出行文内容和思路,也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方法支撑。与我以往看到的《乡下人家》课例不同,很多老师执着于让学生给画面取名字,却忽略了文字背后的形式与美感。朱老师先带领学生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把几个段落的内容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学生的回答提炼每一幅画面的特别之处,写在每幅图后面,再让学生为每幅图取名。这样的取名是在充分感受画面之美后才进行的,学生在取名的同时,相信那幅画面也印刻在了脑海之中。

家常好课,是值得好好琢磨的。其中的味道,妙不可言。

最后,统一回答一下后台私信的问题,因为之前有位老师给我发私信,可是我看的时候已经过期了,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告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