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左传第二 杜氏

 dclda 2022-07-23 发布于江苏

杜预,名预,字元凯,杜畿的孙子,杜恕的儿子。杜预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

陈寿的《魏志》说:“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陕西西安)。”杜畿是汉代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人,魏文帝曹丕的时候是尚书卜射,分封为丰乐亭侯,后来因为试船溺水而死,被追赠为太仆,评定谥号为戴侯。杜恕,字务伯,官至幽州刺史。

杜预是司马懿的女婿。东晋史学家王隐的《晋书》说,杜预懂得谋划,深刻广博,明白社会安定动乱的道理,不是一般称为有德行的人所能企及的,在建立学说和功业上,都是很有成就的多能之人。他广泛阅读典籍文献,说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诡辩之言,又指责儒学先辈阅读左传没有弄明白左丘明的意思,用谷梁传、公羊传来遮蔽大众,扰乱视听。于是,他综合精微的言论,写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学说,写出《释例》,还创作了《盟会图》《春秋长历》,完备一家之学,直到年老才完成。

杜预对晋王室建立了大功劳,成就了大名声,位至征南大将军开府,封为当阳侯,荆州刺史,封邑八千户。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因为杜预武功卓著,广博的文韬武略,当时人把他比喻并称誉为“武库”。

杜预在《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下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只是用了“杜氏”作为标注。这是作者表示谦虚退让,不想自称名字。

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毛亨和毛苌,西汉的孔安国,东汉的马融,曹魏的王肃,他们所注释的书都称为传,郑玄则称为注。而杜预这里则在“杜氏”之下什么都没有标示,只是在标题上用“集解”题写。隋代经学家刘炫说:不写名而称氏,是因为汉代处于秦末焚书之后,儒家学者各自使用学名,不敢对天下传播发布,但是要向私人家族传播,自己题名为氏,是谦虚的表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