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好沈阳故事 | 毛兵:沈阳“一河两岸”规划建设纪实

 乐水无涯 2022-07-23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浑河古称沈水,是辽宁省第二大河,是辽宁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内河之一,源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滚马岭,全长415公里,流经抚顺、沈阳、鞍山、营口等市,流域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于鞍山古城子纳入太子河后,汇入大辽河,从营口注入渤海。浑河流域受季节影响较大,每年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这个时期河水上涨,进入汛期,此时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0%。

浑河自下伯官拦河坝处进入沈阳境内,浑河流经沈阳市域段全长 172.6公里。城市段西起西四环桥,东至东四环桥,长约50公里,流经我市的浑南、沈河、和平、于洪、苏家屯、铁西、辽中等区县,滩地宽度100-400米,河面宽度平均400米,最宽处约1公里。现有防洪标准为50-300年一遇,两岸支流主要有蒲河、沙河、张官河、杨官河、细河、满堂河、白塔堡河。由于水位落差较大,浑河通过7处拦水构筑物的建设,形成五段梯级连续水面。

浑河沿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东汉时期的玄菟城遗址,盛京都城四塔四寺中的南塔和东塔,盛京八景中的浑河晚渡、天柱排青、辉山映雪,古代航运的上木厂和下木场,以及近期恢复的秦开广场、山门寺、龙王庙、云飏阁等历史建筑。

图片

沈阳的城市规划建设始终以营造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为目标。随着生态认知的提升,从起初简单的截污增绿,到后来的流域治理、生态系统修复,为一河两岸的提升打下良好的生态本底。

1979年沈阳城市总体规划中,将浑河沿线定位为城市界河,提出利用两侧滩地打造沿河森林公园。也正是在该版总体规划中,提出“三个400米”,即400米的浑河水面和南北两岸各400米的滩地绿化的规划控制原则,为之后的浑河改造提升奠定了空间基础。

在1996年总规当中将浑河定位为内河,明确提出城市跨浑河向南组团式发展,浑河规划定位转变为城市内河,并提出加强治理和绿化,形成贯穿城市东西的绿色大通道。

2003年《沈阳市浑河沿线概念性城市设计》和2004年《沈阳市浑河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对滩地及两岸腹地进行统筹设计,明确了发展定位。

2008年《浑河两岸综合提升改造规划》、2009年《浑河长青桥-下伯官段景观设计》和2011年《浑河两岸综合提升改造规划》,针对滩地内景观、交通、设施等系统进行设计;用地层次以各片区为中心,就区域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形象等方面先后编制了滨水区规划设计。

在2011年总规中提出浑河与南北方向的“金廊”构成沈阳未来构建大都市的十字主轴。城市由跨河发展转变为拥河发展,浑河定位由“绿带”提升为兼具生态、文化、经济功能的复合型“银带”。

2016年《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一河两岸、东山西水、一主三副”的空间格局,以浑河为轴线,强化浑南、浑北主城整体发展。通过跨河交通、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功能的加强,实现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在浑河两岸集聚发展,建设高品质的一河两岸城市空间。

2017年,《一河两岸近期建设规划》通过“浑河两岸规划建设问卷调查”,市建委、市规划局牵头、沿线各行政区及是指部门配合,针对集中交通到达不便、景观特色不足、服务设施不全等问题,以滩地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研究范围,从马拉松赛道、服务设施、滨水公共交通、绿化景观、夜景亮化、活动策划、用地控制等反面提出相关工作内容。

2018年编制《沈阳市一河两岸城市设计》按照生态轴向功能轴转变的整体要求,针对浑河沿线地区住宅大面积开发,公共设施明显不足的问题,对浑河两岸用地进行了系统调整与优化,通过地标建设、城市核心板块建设、公共空间建设、文化交流等多项措施,提出将浑河建设成为卓越的世界级滨水区,形成高端产业的经济带,科技文化的创新带和北国风情的生态带。

随着规划与政策的出台,“一河两岸”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板块,秉承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以业兴城的理念 。近几年,“一河两岸”在生态景观、水系治理、滨水慢道、服务设施、文化内涵、两岸开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建设成就,展现了北方河流的大河文化、自然风光和慢生活。

图片

水清岸绿,提升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经过多年持续治理,浑河沈阳段水质持续改善,结合2018年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着力开展河道截污、清淤疏浚、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持续改善浑河沿线的水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全面恢复,通过“背景林带、景观林带、滨水湿生植物带”丰富滩地竖向景观,塑造多层次立体式的种植形态体系,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滨河植物绿廊。浑河水绿宽度多变,支流众多,水网交织,由东至西形成了岛、洲、湾、湖、峡五大水域形态特征,两侧用地与形态特征呼应,构成了浑河水域向腹地延伸的生态网络系统,形成了气势磅礴、主线分明、地域鲜明、四季变化的的北国风光景观带。

图片

水活民享,建设高品质城市公园,激活城市活力。目前浑河城市段滩地内已建成罗士圈生态公园、沈水湾公园、五里河公园、足球杯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12座大型滨河公园,总面积达7.36平方公里。成为沈阳市民日常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原有公园建设基础上,深入挖掘沿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诗词歌赋、盛京八景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产业科技、体育精神、生态文明等现代生活文化资源,建设了浑河晚渡、天柱排青等传统盛京八景和云飏阁、秦开广场、郎朗钢琴广场、沈水花田、长岛花海等文化及自然景观节点共36处,增加了浑河文化内涵,塑造了可观赏、可思考、可阅读、可参与的浑河滨水区。

图片

建设国际标准的马拉松赛道,打造城市品牌。以马拉松赛道建设为重点,滩地内形成全线贯通长达80公里的连续的自行车道、马拉松赛道、滨水步道三套完整的慢行系统。其中包括42公里国际马拉松标准赛道,成功举办3届滨河国际马拉松赛事;东西连续、两岸贯通的6米宽,体现城市特色的高品质自行车道;连续贯通的2米宽人行步道。与自行车道一同构建两级滨水慢道体系,丰富了滩地内多样游览模式。

图片

富民桥段利用自然水面及现有赛艇码头,建设了赛艇基地,可承接国内B类赛事,兼顾专业比赛和商业比赛。同时建设了下伯官、王家湾、砂山等6处河坝,形成7段阶梯型连续水面,实现了浑河中心段自由通航。

完善服务和配套设施,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结合滩地公园的场地功能及使用需求分级分类设置服务设施,为使用者提供均等的服务资源,保障浑河滩地使用的舒适性,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形成了设施完善、标准统一、极具北国风光的水系景观特色。结合跨河桥梁、市政道路、公园景点、慢道系统新增改造滩地进出通道,完标识导引系统及相关服务设施,增强浑河沿线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图片
图片

浑河每一座桥下设置标准化的入口服务区、包含入口及标识、停车场、能量补给站、卫生间等八大要素。同时利用桥下空间建设了文化、休闲、运动、儿童活动等场地。结合桥下空间以及沿线区域的地下空间,在长青桥至胜利桥之间设置1.1万个停车泊位,提升滩地公园的服务能力。

图片

塑造大都市风貌,建设跨河桥梁,形成城市名片。浑河沿线可完整呈现金廊天际线,已形成金廊看浑河,浑河看金廊的“T字形”空间景观结构;K11会议中心、盛京大剧院、三好桥、富民桥、长青桥及刚刚落成的东塔桥已经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浑河城市段共规划跨河桥梁26座,已经建成20座,平均间距2.5公里,承担着每日165万人次的跨河交通。为缝合南北主城,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举办滨河文化活动,增加城市魅力。浑河的滨水活动以自然印记、生态环保、滨水创意、主题娱乐、运动健康为理念,打造具有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综合考虑市民常规活动的需求以及特殊赛事的组织需要,结合沈阳四季分明的气候特色,做到“每月有活动,四季各不同”。主要活动有春季的樱花节、雕塑节、风筝大赛以及摄影展、艺术年展等活动;夏季的龙舟大赛、帆船大赛、摩托艇比赛、浑河横渡、“印象沈阳”、音乐节、电影节、啤酒节等系列活动;秋季的中秋游园会、菊花展、国庆游园会等欣赏活动以及冬季的冰雕展、雪雕展、雾凇节、冬泳比赛等活动,拉近市民与浑河的关系,提升区域的城市活力。

图片

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赋予沈阳生机灵动,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面对东北振兴发展的新态势,沈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发展理念,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一河两岸”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轴线,将是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落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委员会供稿 
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出品

毛 兵

图片
委员名片
图片

图片

沈阳市政协委员

界别: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长


NO.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