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针穴位:中医整体观点【值得收藏】

 小柴胡汤 2022-07-23 发布于江苏

(一)简介

根据颅脑在头皮上的投影定位,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陕西头皮针”。形成了独特的头针穴位名体系。该体系以伏象、伏脏、倒象、倒脏为主,又有颅脑各个功能中枢的相应头穴名称。其头针穴名主要是根据神经系统原理制定的,同时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点。 

(二)标定线

在取定有关头针穴名相应部位之前,首先必须掌握颅骨解剖标志和生理功能,同时要掌握基本定位的两条标定线。
眉-顶-枕线:由眉间棘(印堂穴)经头顶矢状缝至颅骨外粗隆(脑户穴)的连线。是大脑两半球的分界线。
眉-耳-枕线:由眉间棘经耳至枕骨外粗隆的连线。

(三)刺激区

伏像(总运动中枢)
伏象是指人体缩影伏于头部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之上的形象。伏象支配着全身的运动神经,可称总运动中枢。
针刺伏象的相应部位,可治疗全身疾病,其中尤其是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效。 

图片

图片

伏像的大致定位和功能

图片

一般而言,冠矢点前为伏象颈椎与腰椎的交界点。人字缝尖相当于尾骨尖处。冠矢点前为颈部和头部,冠状缝为左右上肢,矢状缝为躯干,人字缝为左右下肢。


伏脏(总感觉中枢)

1.伏脏:指人体内脏在头部相应区域呈伏状。
2.定位:从额正中线,沿前额发际向左右两侧至额角,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称为上焦、中焦、下焦。总长度定为6.5cm.(不可绝对划分) 
3.上焦3cm,中焦1.5cm,下焦2cm。
4.功能:主管全身感觉。
用以治疗内脏疾患,尤其是对于全身皮肤肌肉的痛觉、触觉、温觉和痠困、麻痒等不适感疗效显著。

倒像和倒脏

图片

1.倒像和倒脏分别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

2.定位和功能:倒像的部位相当于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主治对侧肢体运动障碍。

倒脏的部位相当于中央后回(感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主治内脏疾病和对侧肢体感觉障碍。

其它中枢

图片

1.说话(语言中枢)2.书写(书写中枢)3.记忆(识字中枢)4.信号(信号中枢)5.运平(运动平衡中枢)6.视觉(视觉中枢)7.平衡(平衡中枢)8.呼循(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9.听觉(听觉中枢)10.嗅味(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

(四)定位和主治

1.说话:眉中与耳尖连线中点。主治:运动性失语。
2.书写:从冠状点向左右划一条与矢状缝成90度角的线,距矢状缝45度,离冠矢点3cm处。
主治:振颤性失语、高血压、低血压等。
3.记忆:正对顶骨结节,从人字缝尖向左右划一条与矢状缝成90度的线,距矢状缝60度。
离人字缝尖约7cm处。
主治:失读、命名性失语、记忆力减退等。
4.信号:从耳尖至枕外粗隆上3cm处画一连线,连线的中点为该穴。
主治:感觉性失语、癫痫、理解能力下降。
5.运平:在人字缝尖处向左右划一线,与矢状缝成90度角,在离矢状缝30度,离人字缝尖5cm处。主治:失用证、共济失调。
6.视觉:在枕外粗隆尖上2cm 左右各旁开1cm处是穴。主治:视觉障碍、眼病。
7.平衡:在枕外粗隆尖下约2cm,旁开3.5cm 处。主治:偏瘫、眩晕、共济失调。
8.呼循:枕外粗隆尖下5cm, 再左右旁开4cm 处。主治:心肺疾患,如哮喘、心动过速等。
9.听觉:耳尖上1.5cm处。主治:神经性耳聋、耳鸣、头晕等。
10.嗅味:耳尖前3cm处。主治:嗅觉障碍、味觉障碍、急慢性鼻炎等。


本期编辑:李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