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宝典》简介 本书以《说文解字》为依凭。追寻文字构成之源流,探索文字意义之构成逻辑。打破了中文是象形文字的习惯性思维。通过文字构成的典范式样来理解文字。试图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中文,而其中的思维逻辑、思维方式、思维构成对探索中华文化有着不一样的视角,可以更加准确地帮助理解中华文化。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囗、丨,下上通也。”。“囗、丨”两范式叠加。犹种子生根发芽上下通指向于外壳以内者是中字之范式。相对种子外壳之内是种子的中间。相对种子外壳之内核是种子的中心。中是一个相对的认识。世界是一个相对的认识,这是世界观。 “中”导向的是种子的中心内核。种子的中心内核是仁。种子有什么样的仁,长什么样的植物,人有什么样的仁爱,便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贫穷富有皆是因为人的仁爱不同。假如我们爱财富,我们的爱能让财富也爱我们,那么我们还会贫穷吗?人从仁爱而来。亦将追逐自己的仁爱而去,人活着的意义是在自己仁爱之中担当了什么。这是人生观。 有仁的种子是好种子,没有仁的种子是坏种子。好坏、美丑、善恶是依凭自己的仁爱来判断的。有仁爱的事物在心中会升值,没有仁爱的事物会贬值。为自己所爱的与爱自己的去担当责任奉献自己乃至生命,是人生最大的荣耀。人的价值在于被人们所需要之程度。仁爱是普世价值观。(绝对的个人自由绝对是人类社会的祸害,所以自由不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中字之范式蕴含了一个文明的三观。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试图通过解读范式,来解开中华文化承传绵延不绝之奥妙。 看了本书便会明白沙、漠、法、滚四字皆无水为什么用水作偏旁。 看了本书便会明白古人最初是如何分左右的。 看了本书便会明白古人是如何来区分江、河、湖、海的。 看了本书便会明白古人是凭什么来区分好坏、善恶、美丑的。 看了本书便会明白古人是怎么来认识自我的。 看了本书便会明白西方津津乐道的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几千年前的中华古人那里已经有了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