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鼻窦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杜娟泡泡 2022-07-24 发布于河北

鼻窦位于颜面部中⅓,额窦及上颌窦位置较浅,易受损伤;蝶窦及筛窦位置较深,但窦壁骨质菲薄,骨折也不少见。鼻窦为空腔含气结构,具有分散外力冲击作用,可减轻外伤对颅内重要器官的损伤。鼻窦外伤往往因暴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不同,致鼻窦损伤的类型、程度和造成的畸形也各不相同,且常伴有颌面部或颅内损伤。各鼻窦之间相互毗邻,暴力可相互传递,因此鼻窦骨折多为复合性骨折。

一、临床表现

鼻窦骨折患者具有明确的外伤史,面颊部软组织破损、出血、肿胀、淤血,眼睑肿胀青紫,面部畸形、感觉异常等。

二、影像学检查

既往以平片检査为主,可以显示骨折,但由于为重叠影像,不能准确显示骨折的部位、程度。目前,高分辨率CT检査技术由于具有显示骨质细微结构的作用,因此显示鼻窦骨折及继发征象既全面又准确,能为临床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高分辨率CT检査,层厚2mm,层间距5mm,窗宽1500~2000Hu,窗位150~200Hu,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鼻窦区靶扫描。常规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横断扫描自额窦至硬腭,冠状位扫描自鼻骨至蝶窦结束为止。对骨折的CT检查一般还对重点层面行软组织重建,窗技术为500/50Hu,以观察骨折引起的软组织改变。采用多排螺旋扫描方式同前述,其他条件基本与非螺旋扫描方式相似。

三、CT诊断

1、上颌窦骨折:CT表现为窦壁骨质中断、移位,上颌窦内积血、黏膜肿胀增厚等改变。当骨折累及窦口鼻道复合体时,也可形成外伤后鼻窦炎或鼻窦囊肿。上颌窦上壁骨质菲薄,又有眶下管、眶下沟走行,为骨质薄弱区,最易骨折;上颌窦前、外侧壁位于表浅部位,为外伤后着力点,骨折也不少见。单纯上颌窦骨折少见,多伴有鼻骨、筛骨或颧骨骨折。诊断上颌突骨折时,需与下列几种正常解剖结构相区别,即与眶下沟、眶下管、后齿槽神经沟等相区别,这些解剖结构易误诊为骨折。

2、额窦骨折:多发生在额窦前壁,后壁少见。以青年男性多见。骨折分为单纯性及复杂性骨折。单纯性骨折指额窦前壁线性骨折,复杂性骨折指前壁,后壁和(或)底壁多处骨折并陷入窦腔内,可同时累及筛板和硬脑膜,发生硬脑膜撕裂时,形成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颅内感染。CT检査显示骨折清楚全面,诊断明确。

诊断额窦骨折时,注意与眶上切迹变异鉴別。

3、筛窦骨折:筛窦位于筛骨蜂房结构中,骨壁菲薄,筛骨纸板构成眶内壁,筛板构成前颅窝底,介于鼻腔顶和筛窦之间。单纯筛窦骨折少见,多为复合性骨折。(图1、2)


图片
图1鼻-鼻窦多发骨折。轴位CT显示鼻骨、右侧上颌骨额突、鼻中隔及眶外侧壁骨折
图片
图2鼻-鼻窦多发骨折,轴位CT示上颌窦各壁及翼突多发骨折,上颌窦内积血。

筛窦骨折时,CT检査常见骨折部位在筛骨纸板或筛板处,筛骨纸板多呈向中心线弧形凹陷,使筛房变形,筛板骨折实际为前颅窝底的骨折,常伴有额叶损伤或形成脑脊液鼻漏。筛窦骨折常伴有筛窦内积血表现。

诊断筛窦骨折时,还应注意观察骨折有无累及筛前管、筛后管或筛中管,以推测其内筛动脉有无损伤。

4、蝶窦骨折:蝶窦位于颅底的中央、蝶骨体内,位置虽然深在,但毗邻结构主要而复杂,与垂体、视交叉、脑桥、海绵窦、颈内动脉、外展神经、上颌神经、视神经管、眶上裂等主要结构眦邻。因此,蝶窦骨折后易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既往平片诊断蝶窦骨折发现率低,随着CT技术的临床应用,蝶窦骨折发现率明显提高。

蝶窦骨折多伴有蝶窦内密度增高或黏膜增厚。

蝶窦骨折损伤颈内动脉时形成颈内动脉海绵窦漏,除骨折征象外,还表现为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

诊断蝶窦骨折时,应注意与蝶窦外侧壁上颌神经沟鉴别。

5、眼眶骨折:眼眶与诸鼻窦相毗邻,其中筛骨纸板构成内壁,上颌窦顶壁构成眶下壁,额窦底壁构成眶顶壁,因此鼻窦骨折常同时产生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以眶内壁、眶下壁骨折多见,眶顶壁及眶外壁骨折较少。诊断眼眶骨折时,应注意观察骨质的部位及移位的程度,还应观察眶内软组织的各种变化,包括眼球、眼外肌、视神经、眼上静脉及眶脂体改变。眼眶骨折(特别是眶内壁及眶外壁骨折)常伴有眼外肌的增粗移位、眶脂体的脱出至鼻窦腔,各种急性期还伴有眶内出血、渗出征象。

眼眶爆裂骨折(blow- out fracture)是眼眶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指暴力作用于眼球,将压力传入眶内,形成眶内壁、眶下壁向外突出的骨折,而眶缘没有骨折。目前,临床已开展眶壁整复手术治疗眼眶骨折,CT诊断眼眶骨折时应详细描述骨折的部位及累及的范围,同时还应描述眼外肌的改变及眶内脂肪突出的程度(图三)。

图片

图3眶壁骨折,冠状位CT显示右眶内壁及眶下壁骨折移位;眶内容向筛窦疝出。箭头多示内直肌疝入筛窦。

6、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管骨折绝大部分形成视神经损伤而至失明,及时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可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力。因此,外伤后及时准确地诊断视神经管骨折,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视神经管骨折CT检査时,横断扫描以前床突至鼻骨尖的连线为基线为佳。根据病情需要,可包括眼眶扫描。采用多排螺旋扫描方式,进行多方位重建更有利于显示视神经管的情况。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的2个根及蝶窦的外顶壁围成,部分患者后筛窦外侧壁也参与视神经管内壁的构成。所以,外伤后骨折累及蝶骨小翼或蝶窦外顶壁时,即可造成视神经管骨折。CT表现为视神经管骨质中断移位,视神经管变形及继发蝶窦内黏膜增厚或积血。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CT检查方法得当,一般不难作出明确诊断(图4)。

图片

图4视神经管骨折(左侧)。轴位CT显示(箭头)视神经管内壁骨折。

7、鼻窦复合骨折及分型:最好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利用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CT三维成像使骨折显示更直观,可以任意角度和方向旋转,暴露观察骨折的最佳视角,任意模拟修补,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更多信息。但三维成像仍待进一步完善,只能作为二维CT的补充诊断,只有在充分认识二维图像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勢。

鼻窦骨折常为复合骨折,按其骨折的部位及范围分为 Lefort骨折及三角架骨折。(图5、6)


图片
图5鼻窦复合骨折。轴位CT显示鼻骨、上颌窦、上颌骨及眶壁多发复合骨折,窦内积血。
图片
图6冠状位CT显示复合骨折,由于受面部前方外力,鼻面部凹陷压缩骨折,同时伴鼻中隔骨折。

(1)Lefort骨折:指骨折的一端与颅底分离,处于不稳定状态的骨折。一般又将其分为3型:

  • I型骨折(低位骨折):骨折线通过上颌窦下部、硬腭以上、鼻中隔的下部,硬腭和上颌骨齿槽突与头颅分离。此型骨折的骨折线多在水平面上,冠状位CT显示良好。

  • Ⅱ型骨折(上颌锥形骨折):骨折线位置较高,斜行通过两侧眶底、眶内壁、上颌窦及鼻根部,横穿下部眼环,向后沿至上颌窦外侧壁和翼板,硬腭、上颌骨齿槽突和鼻骨形成游离的骨折块。

  • Ⅲ型骨折(颜面分离骨折):面骨与颅骨完全分离,骨折线通过颧额缝、颌额缝、鼻额缝,经眼眶底并通过筛窦、额窦,使面骨与额骨完全分离。也称为高位横行骨折。

  • 各型 Lefort骨折均可累及翼突。

(2)三角架骨折:是常见的鼻窦复合骨折类型,包括3处骨折:①眼眶外侧壁骨折:骨折线通过额颧缝;②眶底骨折:骨折线通过眼眶前下缘,进入上颌窦,累及上颌窦外侧壁;③颧骨弓骨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