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非原创) 这个社会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情社会,活在这个世界上就避免不了礼尚往来,今天你给我送礼,明天我给你回礼,这就是最好的相处状态。 当然随礼有朋友之间的,有陌生人之间的,还有兄弟姐妹之间的,把礼送给不相干的陌生人一般来来说就是求人办事了,托亲戚求朋友才能做。 朋友之间的随礼就是一种客套了,一种礼尚往来,这样的日子才会过得有烟火气息,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别的随礼,单说兄弟姐妹之间的送礼。 兄弟姐妹之间看似是简单的送礼,实际上也藏着学问,彼此是否真心从随礼上也完全能看出来,当然我并不是说真心随礼就会多,实际上不是这样。 随礼说的未必对你真心,随礼少的未必对你不是真心,简单来说,真心与否并不能简单的通过随礼来展现。 随礼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一种礼仪,有它自身的规矩,因此兄弟姐妹之间就算彼此的关系再好,也要懂得这几条规矩,否则会让自己过得更痛苦。 强者向弱者随礼,是真心帮助在这个世上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有的人飞黄腾达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则过得特别艰难,找不到未来。 兄弟姐妹之间自然也是这样的,虽然是一母所生,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因为后的原因还是有所差距的,有的赚到钱了变得富有了,有的赚不到钱依旧贫困。 倘若单从经济状况来说,两者之间本来不应该有交集,但却因为存着血缘关系,又不得不面对,如果亲戚强的一方向弱者帮助,那就是真心的帮助,这点你完全不用怀疑,因为他这个时候不用求助你什么。 这点,朋友刘凯深有体会,刘凯是家里的老三,等到自己结婚的时候,双亲都已经年迈,以自己当时的能力完全买不起房子。东凑西凑还是差了几万块。 刘凯尝试求助过父母,但父母也无能为力,另一方面父母有是特别要脸面的人,不愿意去刘凯姐姐家去借。 就这样,刘凯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在这关键的时候,二姐家以随礼的形式拿过来一些钱,二姐明确表示等刘凯结婚就不随礼了。 虽然二姐这么说,但是刘凯还是特别感动,有了这几万块钱,他买房子的事情就能很好地解决了。 事后,刘凯一直特别感激二姐,要不是她的帮助还不知道会怎样,其实这个钱说到底就是给刘凯的,虽然他二姐以随礼的形式来送,就怕刘凯有心理压力。 任何时候都要知道,如果比你强的兄弟姐妹给你随礼,那么他看重的是彼此的亲情而不是所谓的利益,这个时候你要这样做,别只注重利益最后毁了亲情,等你后悔的时候就晚了。 这辈子倘若能遇到能真心实意对你的兄弟姐妹,请用心珍惜,也只有好好珍惜,彼此之间的关系才会长久。 随礼太要面子,没意义这世上每个人都过得不容易,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而让兄弟姐妹难堪,他们明明没有这个能力你却非得让他这样做,只会导致彼此的关系更加尴尬。 这样做会人让人觉得你不重视亲情,只重视面子,一旦对方这样认为了,亲戚之间的感情也就消失殆尽了。 朋友王梅讲了一个自己家里的故事,听后有些感触。 王梅有个舅舅特别要面子,当王梅的表姐结婚的时候,舅舅特意嘱咐王梅的妈妈多准备一点钱,随礼的时候好看。 如果王梅的家庭条件特别好,那么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是王梅的家庭状况很一般,这几年因为父亲的病和她的学业,家里没有存下几个钱。 当舅舅这么说的时候,母亲犯了难,当时母亲本来想花个三千两千的就行了,这下看来不能这样了,父母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把家里一头猪卖了,随上五千块钱。 王梅知道父母当时做和决定的时候心里多么难受,可是又没有丝毫的办法。就这样随了五千块,舅舅一家是高兴了,可是王梅一家却难受了。 王梅对我说:“你说这是怎么会这样啊,明知道我们的家庭状况还让我父母随这么多礼,真感觉这好像不是亲戚而是强盗。” 虽然王梅的话说得有些绝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个人觉得随礼真没必要太要面子,这只是一种形式,一种礼尚往来,别人随多少是别人的事情,我们不能要求。 如果你不听非得要求对方来完成你的面子,那么很可能会丢失彼此之间的亲情,等你想明白的时候一切也就晚了。 网上看到一句话,深以为然: “随礼要看个人情况,如若家里真的拮据,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少随一点也可以,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不是用随礼多少来衡量。” 实际上真是这样,如果随礼不是随着自己的内心而是变成了一种标准,那么随礼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相互随礼,别总想着占便宜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如果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你总想着去赚对方的便宜,那么最后彼此只会变成熟悉的陌生人。 这辈子有幸成为兄弟姐妹,吃点亏也没有什么,又不是吃不起,何必弄得剑拔弩张,一点亲戚滋味也没有呢? 朋友李龙有个哥哥,这么多年来两人相处的特别好,每次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李龙负责安排食材,哥哥则安排酒水,完全不用父母操心。 这么多年,他们弟兄两个没有因为谁多花一点谁少花一点而计较,他们觉得完全没必要,不过是一点小钱而已,因为兄弟两个特别重视亲情,日子也过得都特别和睦。 这辈子能做兄弟姐妹真的是难得的缘分,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随礼的真谛,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随礼,唯有这样,随礼才有价值,彼此的关系才会长久,难道不是吗? 作者简介: 吴漾,全网平台昵称“吴漾伴成长”。80后男孩妈妈,新媒体写作5年,自媒体运营3年,每年副业写作变现10万+。 读过百本心理学书籍,儿童专注力指导师,可提供写作指导、副业表现、教育及情感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