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储能温控·深度:短期受益行业高增,中期看好非标化【天风电新】

 wbsh1982 2022-07-24 发布于上海

本文数据和模型请联系:孙潇雅/吴佩琳

摘要

21年20以来,储能行业进入新一轮爆发期,据GGII统计,21年20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48GWh,同比增长2.6倍;我们预计,21-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CAGR有望达+92.2%。

本篇报告将聚焦储能行业的细分赛道——储能温控行业,挖掘储能行业爆发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为什么储能系统需要温控?

  • 储能温控是防止储能系统容量衰减、寿命减短、热失控的关键。储能系统电池数目多、电池容量和功率大,需要进行有效的电池热管理,否则可能导致电池充放电性能、容量和寿命等下降,甚至引发热失控,造成安全事故。此外,发电侧储能系统大容量、调峰调频用储能系统电池高倍率的大趋势下,未来储能温控的重要性将不断上升。

储能温控的技术趋势?

  • 主流技术:目前储能系统温控主要采用风冷、液冷,在研技术有热管冷却、相变材料冷却,核心区别在散热速率和成本。风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散热速率最低;液冷散热速率高于风冷,但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于风冷。热管冷却和相变材料冷却仍在实验室阶段,散热速率更高,但成本也更高。考虑到研发、新技术测试认证的时间,我们认为3-5年内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不大。

  • 技术趋势:预计中期层面液冷占比将上升,但风冷仍会有其应用场景。当前储能温控以风冷为主,主要系带电量、功率密度相对较小的项目装机占比高;但中期预计液冷占比将提升,主要系未来储能项目的发热量将不断提升,风冷无法满足部分项目散热需求。但技术方向的选择与项目所处环境、项目发热量也有关系,中期来看两种技术仍会有其应用场景。

全球储能温控的中期市场空间?

  • 核心假设:1)ASP:21年单GWh风冷、液冷的价值量约3000、9000万元,年降5%;2)21、25年装机量及液冷占比:发电侧装机量14/239GWh,液冷占比30%/55%;电网侧装机量2/25GWh,液冷占比15%/35%;工商业装机量2/57GWh,液冷占比15%/30%;户用装机量4/77GWh,液冷占比10%/20%;通信基站装机量10/22GWh,液冷占比10%/25%。

  • 市场空间:预计21、25年分别为14/211亿元,4年CAGR+95.9%,高于全球储能装机量结合我们的核心,预计21年全球市场空间14亿元,风冷、液冷分别占比80%/20%;25年市场空间211亿元,风冷、液冷分别占比58%/42%;21-25年CAGR达95.9%。

储能温控行业的投资机会?

1)行业壁垒:探讨“谁能做储能温控产品”问题意义不大,在高相似性行业中已形成规模并有技术积累的企业切入储能温控行业的生产难度不高;行业壁垒来自非标化优势(包括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能力)。储能温控与精密空调、工业制冷设备等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相似性(均需实现对工业设备的高精度温湿度控制),因此这些行业中已有技术积累的企业切入储能温控行业的技术难度不高,分析行业壁垒需要从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分别对应对项目的效率、成本、服务、技术控制能力)等非标化“软实力”入手。

2)行业投资机会:液冷占比提高带来ASP提升预期,增速高于储能大行业需求增速(21-25年储能温控行业空间CAGR+96%,储能装机量CAGR+92%)。实现超越大行业需求增速的主要原因,系对温控散热速率需求提升而带来的液冷占比提高预期,带来的整体ASP提升。我们预测,预计21-25年液冷占比将由20%提升至42%,储能温控行业平均价值量由4200万元/GWh提升至4500万元/GWh。

3)公司投资机会:从市场格局发展趋势,看行业内各公司当前时点、中期层面的投资机会。

  • 行业格局:对比精密空调行业,中期格局或呈“一超多强”。我们认为储能温控行业与精密空调行业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技术相似性+非标化能力相似性),因此对比精密空调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中期层面储能温控行业格局发展趋势具有合理性。目前国内机房空调呈“一超多强”格局,先进入者艾默生龙头地位稳固,其他份额由国内公司占据,同时国内主要厂商的毛利率在30%-40%之间。我们认为,中期来看储能温控行业或会有相似的演变路径——市场格局呈“一超多强”,盈利能力相对较高及稳定。

  • 当前时点:已获得规模性出货的公司可获得先发优势当前时点行业增速足够快(预计22-23年行业市场空间yoy+187%/83%),已获得规模性出货的公司有望获得业务高增长,优先推荐保守预计21年市场份额达到21%的公司【英维克】。 

  • 中期层面:参与者变多、格局分化,考验公司的非标化能力。中期层面下游或将开发多家供应商以提高议价权、保障供应链安全,因此行业参与者变动、格局分化的预期下,需要考虑各公司非标化优势获得市场份额的能力。我们认为,有望通过非标化优势打开市场份额的公司包括【英维克】(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技术积累丰富)、【同飞股份】(对液体的高精度温度控制为最大优势)、【高澜股份】(对温控设备控制的软件开发能力为最大优势)。

投资建议:短期看好拥有先发优势的公司优先受益储能温控行业高增速,中期看好各公司通过非标化优势打开市场份额。重点推荐【英维克】,建议关注【同飞股份】、【高澜股份】。

  • 英维克:储能温控行业内最早实现出货企业之一,先发优势明显——公司为国内精密空调行业领先企业,在精密空调领域有丰富的风冷、液冷技术积累,凭技术积累&优先布局,在储能温控领域成为行业内最早实现出货的企业之一,20年已实现储能温控产品出货,我们保守预计21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1%,先发优势明显;中期来看公司非标化优势突出,有望通过技术迁移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在精密空调业务中积累的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等非标性优势突出,有望技术迁移至储能温控业务,持续打开市场份额。 

  • 同飞股份:当前储能温控业务量较小,但高精度温度控制能力突出,中期层面有望打开市场份额。公司为工业制冷解决方案服务商,储能温控方面目前业务量仍较小(已与阳光储能等公司展开合作),但中期来看,公司对液体的高精度化温度控制能力突出(在研技术对温度控制精度最高可达到±0.1℃),有望凭借此非标化优势打开储能温控液冷市场份额,此外,公司前期在模块化+定制化能力上亦有积累。

  • 高澜股份:当前储能温控业务量较小,但温控设备软件开发能力突出,中期层面有望打开市场份额。公司为电力电子行业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储能温控方面目前业务量仍较小(已与宁德时代等公司展开合作),但中期来看,公司软件开发能力突出,拥有根据冷却对象、产品特性而定制的纯水冷却设备控制系统软件,具有自主化、定制化、智能化等显著特点,未来有望凭此优势打开储能温控液冷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储能技术迭代超预期;竞争加剧风险;测算具有主观性,仅供参考。

一、为什么储能系统需要温控?

防止储能系统容量衰减、寿命减短、热失控的关键

1.1、储能温控的基本要求:控制单体电池表面温湿度+避免电池系统产生局部热点

温度对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的锂电池容量、功率和安全性等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有效的电池热管理。

 与动力电池系统相比,储能系统聚集的电池数目更多,电池容量和功率也更大:大量的电池紧密排列在一个空间内,运行工况复杂多变,时而高倍率,时而低倍率,容易造成产热不均匀、温度分布不均匀、电池间温差较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部分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容量和寿命等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储能系统的性能,严重时会引发热失控,造成安全事故。

温度对储能系统中的锂电池性能影响包括:

  • 容量衰减:高温下活性锂离子电池损失,导致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衰减,使得电池储能系统的实际运行容量快速衰减。

  • 热失控: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一部分化学能(放电)或电能(充电)会转变成热能,若热能无法及时散出、在电池内部积聚形成高温,可能会导致正负极发生短路,引起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而在储能系统中,一个电池热失控,可能引发连锁效应,造成重大事故。

  • 低温特性:低温下电解质的传输性能、锂的扩散速度、电极和电解质界面处的电荷转移速度均会显著下降,因而锂电池的容量亦会下降。因此锂电池在低温下循环可能会导致锂在负极析出、积聚,形成锂枝晶,轻则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降低电池的容量和热安全性,重则刺破隔膜造成短路。

因此,在储能系统中,温控的要求包括:

  • 控制单体电池的表面温湿度:保持最佳工作温湿度,1)温度+15°C-+35°C;2)相对湿度在5%-95%之间且无冷凝水; 

  • 避免电池系统中产生局部热点:电池间的温差不超过5°C,避免产生局部热点。

1.2、储能系统大容量、电池高倍率趋势下,储能温控愈发重要

以功能分类,电化学储能可分为两种:能量型储能(高能量输入/输出)、功率型储能(瞬间高功率输入/输出)。从大容量、电池高倍率的大趋势看,未来储能温控的重要性将不断上升。 

  • 能量型储能:需要满足较长时间的放电需求,适用于新能源发电侧的储能、用户侧的峰谷价差套利等,未来趋势是项目容量不断扩大。展望未来,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项目装机高增速+配储比例扩大的大趋势下,发电侧储能项目有望加速上量,同时项目容量亦会有扩大趋势。因此,对于能量型储能项目而言,电池系统的容量增大将带来项目产热量的提升,储能温控的需求及重要性将随之上升。

  • 功率型储能:需要满足大功率放电需求,适用于电网侧调峰调频场景,未来趋势是电池高倍率化。火电机组联合调频、电网侧储能调频辅助服务等场景,要求储能电池实现高倍率充放电的需求,满足分钟级、秒级、甚至毫秒级功率调节的能力,快速响应负荷变化。展望未来,新能源发电项目装机量的增加将加大电网侧调峰调频的需求,电池高倍率化驱使储能系统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因而发热量亦将不断增大,储能温控的需求及重要性亦将随之上升。

二、储能温控技术趋势?

主流技术:风冷、液冷;在研技术:热管冷却、相变冷却

2.1、已规模性应用的技术包括风冷、液冷,在研技术包括热管冷却、相变冷却

目前,大容量锂电池储能系统可采用的温控技术主要包括四种,分别适用于产热率、环境温度不同的应用场景:

  • 风冷:以空气为介质进行热交换。主要特点为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散热速度和效率较低,适用于电池产热率不高的储能项目;

  • 液冷:以液体为介质进行热交换。主要特点为散热速度和效率更高,但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同时需考虑冷却介质泄露的风险; 

  • 热管冷却(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依靠管内冷却介质发生相变来实现换热。主要特点为散热速度和效率高于液冷,冷却介质泄露风险更低,但成本更高;

  • 相变冷却(尚处于实验室阶段):通过相变材料吸收热量,并结合风冷/液冷系统等导出热量。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接触热阻低、冷却效果好,吸收的热量需要依靠液冷系统、风冷系统等导出,但相变材料占空间,成本高。

图:典型储能温控技术的性能特点

图片

数据来源:《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技术现状分析》钟国彬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风冷:优势为成本低,应用中考验风道设计的定制化能力

即风冷直膨系统,是以空气为冷却介质,实现热源侧换热。

  • 主要构成部件:主要由室内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等)和室外机(冷凝器等)构成,室内机与室外机一一对应;·工作原理:压缩机抽取压缩室内热量,形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入室外的冷凝器中,气体通过向外放热液化,液体回到蒸发器中向室内吸热蒸发,后回到压缩机,完成一次制冷循环。

  • 优点:结构简单、易维护、安装成本低。 

  • 缺点:空气的比热容低,导热系数也很低,因此冷却效率较差,适用于发热功率小的中小型设备温控。

在储能项目的应用中,由于不同集装箱的电池能量密度、摆放位置、容量大小等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运用风道对集装箱内空气流向进行定制化设计。

  • 散热风道:包括与空调出口连接的主风道、主风道内的挡风板、风道出口以及电池架两端的挡风板,作用为将空调输出的气流输送至各风道出口处,并保证各出口气体流量一致。 

  • 工作原理:空调输出的气流经风道出口流入电池模组内部,流经电池单体表面对电池单体进行热交换,然后由风扇抽出。

  • 定制化要求:1)风道出口的位置及风量需要合理分配,使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更均匀;2)各出风口的气体流量需一致,送风需保持均匀性,以避免产生局部热点。

图:风冷型空调工作原理

图片

图:散热风道作用下气体在电池组中的流向

图片

数据来源:飞瑞电源、山东科普公司官网,《某型集装箱储能电池组冷却风道设计及优化》邹燚涛等,阳光工匠光伏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液冷:优势为冷却效率高,应用中考验流道设计的定制化能力

以液体为冷却介质,实现热源侧换热;根据液体与热源接触方式不同,液冷可以分为直接/间接接触型液冷。 

  • 主要构成部件:主要由室内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等)和室外机(冷却塔等)构成,一般室外机只有一台,分散热源流入冷却塔中进行集中散热; 

  • 工作原理:直接接触型为冷却液与电池直接接触进行换热;间接接触型为冷却液在冷却管/板中流动,与电池间接接触换热。·优点:液体的比热容、导热系数高于气体,因此冷却效率更高、耗能更低。 

  • 缺点成本高、工况复杂、冷却塔占地大、存在漏液风险。 

当前直接接触型液冷的应用仍不成熟(出于对漏液风险的考虑),液冷在储能的应用上以间接接触型为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间接接触的流道数量、流量、流速等进行定制化设计。

  • 定制化的要求—多目标优化设计,以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方案:液冷系统的冷却效果与冷板间电池数目、冷却剂流速、冷板厚度等设计参数有关,通过提高流道数量、冷却剂流速、冷板厚度,可以有效降低平均温度和让温度分布更为均匀,但相应的投资成本也会随着增加。此外,流量的边际增大效果会随着流量的增大而递减。因此,需要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从而获得一个性价比较高的设计方案。

图:间接接触型液冷空调工作原理

图片

图:液冷流道在电池系统中的分布示例

图片

数据来源:中兴、博尔晟制冷公司官网,《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技术现状分析》钟国彬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在研技术:热管冷却的效率及安全性更高,相变材料尚处起步阶段

热管冷却:依靠封闭管壳内工质相变来实现高效换热。

主要构成部件:由管壳、管芯及工质组成,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

  • 工作原理:热管的蒸发段受热时毛细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 液体在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由于毛细力造成的虹吸作用这一特点,使热管可在非重力方向传热。 

  • 优点:导热效率更高,温度控制可做到等温、恒温,冷却介质。 

  • 缺点: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技术不成熟。

相变材料冷却:利用相变材料发生相变进行吸热。

相变材料:分为无机和有机相变材料,其中无机相变材料主要有石墨、熔融盐、结晶水等,有机相变材料例主要有石蜡、醋酸等。 

  • 工作原理: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质状态并且提供潜热物质,转变物理性质来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达到降温的目的;此外,相变材料冷却与其它冷却方式(如风冷、液冷等)耦合形成的散热系统亦有使用。

  • 优点:系统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不需额外耗功,电池组温均性较好。

  • 缺点:导热系数低,导热性能差,无法用于电池的高产热工况,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目前两种新技术仍在实验室阶段,考虑研发和新技术测试认证时间,从中期维度看,我们认为3-5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可能性不大。

图:热管冷却的工作原理

图片

图:相变材料冷却的工作原理

图片

数据来源:《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Water-Stainless Steel Heat Pipes Operating in Mid-Level Temperature》Depora等,《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技术现状分析》钟国彬等,新能源进展,天风证券研究所

2.2、技术趋势:

目前以风冷为主,中期液冷占比有望持续上升

目前储能温控以风冷为主,主要系:

  • 当前储能项目对制冷效率要求相对不高:行业中装机量占比较高的是通信基站、小型地面电站等带电量、功率密度相对较小的项目,风冷方案的制冷效率可以满足项目的安全标准;

  • 风冷设备成本低于液冷,当前储能项目对成本较敏感:单GWh风冷、液冷的价值量约3000、9000万元,其中液冷主机约5000万元,由于当前储能项目在部分应用场景中经济性不强,叠加当前电池成本不断上涨,下游需求对装机成本的敏感性强,因此会趋向于选择成本更低的风冷方案。

我们预计,中期来看液冷占比有望持续上升,主要系:

  • 储能项目的发热量将不断提升,风冷的制冷效率可能无法满足部分项目散热需求:中期来看,能量型储能如新能源电站、离网储能等更大电池容量、更高系统功率密度的项目装机量上升,以及功率型储能对调峰调频性能要求的提升,将带动储能项目的平均发热量提升,届时对制冷效率更高的液冷的需求将有望提升。

中期层面,预计风冷、液冷均将有其应用场景

技术方向的选择与项目所处环境有关:

室外温度:极端高温地区用风冷影响制冷效果,极端低温地区用液冷存在结冰风险。 

  • 极端高温:风冷运行过程中,室外机将冷凝器的高温冷媒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室外温度过高、内外温差太小时,热交换效率将变差,使得机组冷媒冷凝压力提高,最终会导致机组压缩机的制冷功率下降; 

  • 极端低温:当室外温度达到零下时,液冷中管道、冷却塔里的液体会产生结冰现象,导致温控系统无法使用,甚至可能引起管道冻裂,目前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往液体中添加防冻液,但过量的防冻液可能会造成管道、管壁、塔身腐蚀。

  • 水资源丰富程度:缺水地区不适合用液冷。液冷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液体进行热交换,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尤其是采用开式冷却塔或闭式蒸发冷却塔),因此要求储能项目地需要有充足的水资源。 

技术方向的选择与项目发热量有关: 

  • 发热量较小的项目用风冷足够满足需求:如小型地面电站、户用、通信基站等储能项目。 

  • 发热量较大的项目需要用液冷:如装机容量较大的发电侧项目、调峰调频要求较高的电网侧项目等。 

因此,中期来看,尽管液冷的占比会提高,但两种技术仍会有其应用场景。新装机的储能项目大概率选择风冷方案:1)位于极端低温、水资源缺乏地区;2)为发热量不高的小型地面电站、户用、通信基站项目;大概率选择液冷方案:位于极端高温地区。

图:分场景预计全球储能装机量(单位:GWh)

图片

数据来源:天合储能,BNEF,索比光伏网,CWEA,GWEC,天风证券研究所

三、储能温控行业的中期市场空间?

预计21、25年分别为14、211亿元,4年CAGR+95.9%

对21-25年全球市场空间测算的核心假设: 

  • 发电侧配储:装机量为14/50/85/147/239GWh,液冷占比为30%/38%/45%/50%/55%; 

  • 电网侧储能:装机量为2/4/12/15/25GWh,液冷占比为15%/20%/25%/30%/35%;

  • 工商业储能:装机量为2/7/16/30/57GWh,液冷占比为15%/20%/25%/30%/30%; 

  • 户用储能:装机量为4/8/14/32/77GWh,液冷占比为10%/15%/18%/20%/20%; 

  • 通信基站:装机量为10/12/19/21/22GWh,液冷占比为10%/15%/20%/25%/25%;

  • 装机产量比:90%。 

  • 温控系统价值量:21年风冷/液冷价值量分别为3000/9000万元/GWh,往后每年降幅5%。 

测算结果:1)预计21年全球储能温控市场空间14亿元,其中风冷、液冷分别占比80%/20%;2)预计25年市场空间达到211亿元,其中风冷、液冷分别占比58%/42%;3)21-25年CAGR达95.9%。

图:21-25年全球市场空间测算

图片

数据来源:BNEF,索比光伏网,CWEA,GWEC,天风证券研究所

四、储能温控行业的投资机会?

4.1、行业壁垒:市场参与者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哪些方面?

看非标化优势:包括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能力

4.1.1、储能温控与精密空调、工业制冷设备等有相似的技术要求

储能温控与精密空调、工业制冷设备等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相似性。概括来说,储能温控的工作对象电池系统、精密空调的工作对象如数据中心、以及工业制冷设备的工作对象如工业机组等,对温控的要求有较高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 对温度、湿度有高恒定性要求必须控制设备处在恒温恒湿环境的状态中,以避免设备及内部电子元件烧毁甚至引发火灾。 

  • 有在户外工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要求有较好的过滤空气杂质(风冷)、液体杂质(液冷)能力,以防止杂质进入温控系统或设备中。 

  • 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能力:设备通常需要长时间不间断运行,因此对应要求温控设备有7*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的能力。 

  • 液冷中,要求管路中的冷却液不能泄露:一旦管路中的冷却液发生泄漏,会引发设备进水短路,毁坏设备甚至引发火灾。

表:对比普通空调,精密空调的技术要求

图片

数据来源:佳力图招股说明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4.1.2、看当前储能温控市场格局,从产品生产能力找参与者竞争优势意义不大

当前储能温控市场参与者主要由具备技术相似性的行业参与者跨行业切入。从当前储能温控市场格局看,主要参与者均是由精密空调、工业制冷设备等行业切入,由此可证明我们的观点:探讨“谁能做储能温控产品”问题意义不大,在高相似性行业中已形成规模并有技术积累的企业切入储能温控行业的生产难度不高。

基于参与者原有行业,当前市场参与者主要可分为三类:

  • 精密空调设备企业:集装箱储能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温控具备相似性。各企业进展:1)英维克:年2020起推出储能温控系列产品,并批量运用于国内外各种储能应用场景;2)申菱环境:工业空调在大型电力设施中已有应用,电化学储能温控研发布局中;3)艾特网能:拥有储能领域的技术能力和方案储备,但目前暂未批量生产和销售;4)依米康:在储能温控方面正沿着既有的规划推进对应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研发,目前尚处于保密阶段,尚未应用到实际。 

  • 工业制冷设备企业:在工业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中有技术积累,拥有对温度控制的精度,切入储能温控的液冷设备中具有技术相似性。各企业进展:1)同飞股份:已与阳光储能进行了产品和服务的对接,目前业务进展顺利,但业务量暂时较小;2)高澜股份:已有基于成熟的液冷产品,目前积极推进市场拓展,已与宁德时代等公司有合作。 

  • 汽车热管理系统企业:在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中有技术积累,相似性来自于温控对象均为锂电池、均需应对户外工况变化。各企业进展1)松芝股份:21H1已成为宁德时代、远景能源等客户的储能温控供应商,预计21年内开始供货并形成销售收入;2)奥特佳:对主要储能系统客户的产品已经正式量产出货。 

我们认为,各公司参与储能温控行业的竞争优势,需要从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能力等非标化“软实力”入手,从而提高业务的效率、成本、服务、技术能力。

4.1.3、非标优势1-预制化+模块化能力:提高储能项目建设效率&降低项目成本

储能项目的预制化,指的是预先设计、组装和集成后,运至项目现场。储能项目通常以集装箱形式构成,在集装箱运输至项目现场前通常需要将事先测试过的基础设施以模块形式(包括电池系统、温控系统、双向变流器(PCS)、能源管理系统(EMS)等)提前设计、组装、集成完毕,并以集装箱形式整体运至项目现场。 

对储能项目实现预制化,是为了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削减人工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1)缩减项目建设周期:由于储能项目信息缺失,我们可以类比数据中心项目,通过项目预制化可将建设周期由1.52-2.5年缩减至3.5个月;2)削减人工成本:由于海外人工成本更高,预制化对海外项目的成本削减效果尤为明显;3)提高系统可靠性:通过预制化过程可以提前对内部模块进行优化设计、技术评估和系统测试,提高系统可靠性。 

预制化对储能温控供应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预制时的模拟设计能力,及生产时的模块化能力。 

  • 提前模拟及设计的能力:在温控设备安装前,需要结合集装箱内部的电池组数量、摆放位置等,设计集装箱内部风机、风道或流道等的摆放位置,并模拟测算温控效果,以实现温控设备预制化; 

  • 模块化生产能力:在温控设备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将温控设备拆分为几个完整模块,以达到运至集装箱后简单拼装即可使用;同时,模块间需采用相互独立的设计方式,可实现维护时对单模块进行整体更换,达到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的效果。

4.1.4、非标优势2-定制化能力:从服务层面满足项目多样化需求,与预制化&模块化互为基础

不同的储能项目对温控设备的需求亦有不同,多样化需求主要来自于:1)温度控制层面:项目容量带来的发热量不同、充放电次数带来的发热量不同、热源(电池系统)的摆放位置不同等;2)工况层面: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水资源丰富程度、空气洁净度等不同;3)商业模型层面:对成本的敏感程度、项目预期运营时长等不同。

温控设备供应商的定制化能力,与预制化、模块化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基础: 

  • 定制化与预制化的关系:在设备及项目的预制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其中1)风冷涉及室内风机摆放位置、风道位置、风量控制等,使集装箱内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更均匀;2)液冷涉及冷板摆放位置及厚度、流道数量及流速等,考验供应商多目标优化设计能力。 

  • 定制化与模块化的关系:模块化设计的能力可正面影响定制化的成本控制能力。在温控设备的生产过程中,若设备的各零部件采取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则可标准化地批量生产多种模块(包括不同类型的风机组件、加热组件、加湿组件、节流组件等),再依据项目定制化需求进行不同模块的组合,从而降低定制化的成本。

4.1.5、非标优势3-智能化能力:运用AI算法实现故障监控,以及与其他模块联动实现智能温控

从储能温控本身来看,目前设备智能化水平主要体现在多系统联网群控、故障自诊断、报警提示等能力上。当前储能温控设备大多具备的智能化能力包括:多集装箱系统联网群控、远程监控、状态显示、故障自诊断、报警提示、主要部件运行时间及维护提醒等;当前供应商的智能化差异的指标之一为故障自诊断的准确率,涉及数据上传云端、运用AI算法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分析等,以实现故障的可预测和自诊断,提高储能项目的安全性。 

此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之一为要求温控设备具备与其他模块联动的能力,从而实现智能温控以获得LCOS最优策略。华为在21年智能光储大会中提出,将在自身储能项目中运用AI技术搭建SOX预估模型,提前预测电池健康度,减低初始电池超配;应用电池寿命、电池行为、环境预测等多模型联动智能温控策略,在电池衰减量与温控能耗间找到最优平衡点,实时保证LCOS最优。为实现储能项目的智能化,则温控设备供应商需从自身产品出发,在控制系统中融入AI算法,与其他系统联动建模,实现动态调节温控设备温度设定、风机转速、压缩机频率等参数。 

当前储能温控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且考虑到温控智能化需要供应商与AI算法等智能化公司进行合作开发,现在看公司间的智能化能力差异为时尚早,而未来智能化差异,则需看重公司管理层的前瞻性,具体表现为开发软硬件布局智能化的决心。

图:华为提出的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工作原理

图片

数据来源:黑盾环境、维谛、群顶科技公司官网,《智能组串式储能技术白皮书》华为,天风证券研究所

4.2、行业投资机会:为什么看好细分赛道储能温控?

液冷占比提高带来ASP提升预期,行业市场空间增速高于大行业需求增速。

储能温控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市场空间增速超越储能大行业需求增速(21-25年储能温控行业空间CAGR+96%,储能装机量CAGR+92%)。

实现超越大行业需求增速的主要原因,系液冷占比提高预期,带来的ASP提升。制造业通常有年降机制,因而使得行业市场空间增速慢于下游需求增速,而储能温控行业能实现超越大行业需求增速的核心原因,系出于对温控散热速率需求提升而带来的液冷占比提高预期。基于我们的预测,预计21-25年液冷占比将由20%提升至42%,而液冷的价值量高于风冷,因此预计21-25年储能温控行业平均价值量由4200万元/GWh提升至4500万元/GWh。

表:21-25年储能装机量、储能温控行业市场空间预测

图片

数据来源:BNEF,索比光伏网,CWEA,GWEC,天风证券研究所

4.3、公司投资机会:哪些公司有望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4.3.1、中期市场格局:精密空调行业与储能温控行业有较高相似性及可比性

储能温控行业与精密空调行业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除技术相似性外,亦同样考验公司的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能力。精密空调广泛运用于数据中心等对主设备运行环境有较高要求的行业。除满足基本的性能要求外,精密空调供应商同样需要提高其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能力,以满足下游非标性需求:1)通过预制化& 模块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通过定制化,满足项目的地域环境、建筑结构、温湿度要求等多样性需求。3)搭配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状态查询、报警分析、参数设定等远程智能控制功能。

受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爆发,精密空调行业经历了14-19年的行业高增期,因此,我们选取数据中心的精密空调行业做横向对比,以分析预测中期层面储能温控行业的市场格局发展方向。2014年为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爆发的元年,14-19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空间从372亿元增长至1541亿元,CAGR+32.9%。受大行业高增速带动,国内机房空调市场亦有较大增长,14-19年市场空间从34.6亿元增长至57.4亿元,CAGR+10.7%。

图:2012-2019年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片

图:2014-2019年国内机房空调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片

数据来源:华经情报网,赛迪咨询,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信息研究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4.3.2、中期市场格局:或与精密空调行业类似,“一超多强”——龙头地位稳固,行业格局分散

精密空调市场格局: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机房空调呈“一超多强”格局,先进入者艾默生龙头地位稳固,其他份额由国内公司占据

  • “一超”—行业龙头:艾默生自7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并跟随90年代末精密空调行业发展至数据中心机房领域,凭借先发优势及技术积累迅速打开中国国内机房空调市场,14-19年市场份额稳定在30%左右。 

  • “多强”—国内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从制造业行业特性而言,精密空调行业下游通常会开发3-4家供应商,以提高议价权、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因此,在多年的发展中,随着国内供应商在产品制造能力、软实力(非标化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国产品牌的销售额及市场份额亦有稳步提升,19年多家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至10%左右。 

精密空调盈利能力:国内主要厂商的毛利率在30%-40%之间,我们认为,稳定的毛利率主要系行业非标特性决定。依米康的统计口径为信息领域(系统集成业务+精密空调业务),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低于精密空调业务,使得整体毛利率较低。除了依米康之外,佳力图和英维克的业务毛利率均在30%-40%,我们认为,相对较高且稳定的毛利率主要因行业非标特性决定。 

类比储能温控行业:基于高相似性及高可比性,我们认为,中期来看储能温控行业或会有相似的演变路径——市场格局呈“一超多强”,盈利能力相对较高及稳定。

图:14-19年中国机房空调市场格局

图片

图:14-19年中国机房空调主要参与者相关业务毛利率

图片

数据来源:制冷快报,市场信息研究网,华经情报网,ICTresearch,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4.3.3、投资机会:短期看先发优势,中期看公司非标性优势获得市场份额的能力

当前时点行业增速足够快,已获得规模性出货的公司有望获得业务高增长。

依据我们前文对全球储能温控市场空间的测算,预计22-23年行业市场空间将达41/75亿元,yoy+187%/83%,在高增速背景下,已取得一定业务进展的公司有望优先受益,获得先发优势。从整个行业目前市场格局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企业包括: 

  • 精密空调设备企业:英维克、申菱环境;

  • 工业制冷设备企业:同飞股份、高澜股份; 

  • 汽车热管理企业:松芝股份、奥特佳。 

我们认为,精密空调、工业制冷行业与储能温控行业的技术相通性更大,参与公司前期积累的非标化优势更大。我们将基于公司所处行业,分析各公司的储能温控业务先发优势、中期层面非标性优势获得市场份额的可能性。

图:21-25年全球储能温控市场空间预计(单位:亿元)

图片

精密空调设备-英维克:先发优势+非标化技术积累,有望成为储能温控行业“一超”

公司业务:成立于2005年,拥有机房温控节能产品、机柜温控节能产品、客车空调、轨道交通列车空调及服务四大产品线。公司已有精密空调产品涉及技术包括风冷、液冷、间接蒸发冷却等。由2014至2019年,公司在国内机房空调的市场份额从4.1%上升至9.0%。 

看当前时点:20年已实现储能温控产品出货,保守预计21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1%,未来有望凭先发优势延续其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在年2020推出系列水冷机组并开始批量应用于国内外各种储能应用场景,并在年2020、2021H1分别实现来自储能应用的营业收入近1亿元、约1.5亿元,若保守预计21年全年公司储能温控营收3亿元,则我们预计对应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先发优势明显。 

看中期差异化优势:公司在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基础建设中均有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的实施经验,有望技术迁移至储能温控业务获得优势。具体表现为,在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业务中,公司产品有丰富的应用形式,冷却方式、结构形式、冷量范围、冷冻水机组、制冷剂冷却机组等均有多种模块化性能选择,可以通过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组装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需求。而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温控原理与集装箱储能相近,公司有望通过技术迁移获得持续性优势。 

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丰富的非标化技术积累,成为储能温控行业的“一超”企业。

图:14-19年国内机房空调市场格局

图片

图:公司已有储能温控产品

图片

数据来源:ICTresearch,华经情报网,英维克公司官网,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工业制冷设备-同飞、高澜:有望凭借差异化优势,成为储能温控行业“多强”

同飞股份:成立于2001年,以工业制冷设备为主要业务,目前已形成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和特种换热器四大类产品,并成为以数控装备、电力电子装置制冷为核心应用领域的工业制冷解决方案服务商。 

高澜股份:成立于2001年,以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控制系统为主要业务,逐步发展为电力电子行业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直流输电换流阀、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等的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以及各类水冷设备的控制系统。 

看当前时点:两家公司均已向储能温控行业进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同飞股份已与阳光储能等公司展开合作,高澜股份已与宁德时代等公司展开合作,两家公司目前业务收入占比仍然较小,但未来有望随着液冷在储能温控中占比的提高而取得放量。 

看中期差异化优势: 

  • 对比精密空调行业:工业制冷设备同样考验供应商的模块化+定制化能力,但工业制冷设备供应商在预制化能力上弱于精密空调供应商。 

  • 横向对比公司间差异化优势:1)同飞股份:优势在温度控制的高精度化,有望凭硬件优势技术迁移做储能温控。公司布局研发的高精度型温控设备的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0.2℃~±0.5℃,变频控制型温控设备可实现±0.1℃,对比标准机型的温控设备温度控制精度(±1℃~±2℃)优势明显。2)高澜股份:优势在软件开发能力,具体体现为自主化、定制化、智能化能力,有望凭软件优势技术迁移做储能温控。公司凭借自身软件开发能力,开发有根据冷却对象、产品特性而定制的纯水冷却设备控制系统软件,控制程序可根据各机电设备的特性、功能及运行方式等不同而制定不同控制策略,具有自主化、定制化等显著特点。 

考虑制造业通常选择开发多家供应商以提高议价权、保障供应链安全,我们认为,尽管当前两家公司在储能温控行业内的先发优势弱于英维克,但中期来看两家公司有望凭借其较突出的差异化优势打开市场份额,成为行业格局中的“多强”。

投资建议:拥有先发优势公司最先受益行业高增速,中期看好各公司非标化优势

通过对比精密空调行业的发展历史及行业格局变化,我们认为,中期层面储能温控行业或有相似的发展趋势——技术积累+先发优势+非标化优势公司有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龙头;技术积累+非标化优势公司有望打开一定的市场份额;行业格局发展为“一超多强”局面。 

短期看好拥有先发优势公司优先受益储能温控行业高增速,中期看好各公司通过非标化优势打开市场份额。

建议关注:英维克、同飞股份、高澜股份。 

英维克:储能温控行业内最早实现出货企业之一,先发优势明显——公司为国内精密空调行业领先企业,在精密空调领域有丰富的风冷、液冷技术积累,凭技术积累&优先布局,在储能温控领域成为行业内最早实现出货的企业之一,20年已实现储能温控产品出货,我们保守预计21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1%,先发优势明显;中期来看公司非标化优势突出,有望通过技术迁移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在精密空调业务中积累的预制化、模块化、定制化、智能化等非标性优势突出,有望技术迁移至储能温控业务,持续打开市场份额。

同飞股份:当前储能温控业务量较小,但高精度温度控制能力突出,中期层面有望打开市场份额。公司为工业制冷解决方案服务商,储能温控方面目前业务量仍较小(已与阳光储能等公司展开合作),但中期来看,公司对液体的高精度化温度控制能力突出(在研技术对温度控制精度最高可达到±0.1℃),有望凭借此非标化优势打开储能温控液冷市场份额,此外,公司前期在模块化+定制化能力上亦有积累。 

高澜股份:当前储能温控业务量较小,但温控设备软件开发能力突出,中期层面有望打开市场份额。公司为电力电子行业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储能温控方面目前业务量仍较小(已与宁德时代等公司展开合作),但中期来看,公司软件开发能力突出,拥有根据冷却对象、产品特性而定制的纯水冷却设备控制系统软件,具有自主化、定制化、智能化等显著特点,未来有望凭此优势打开储能温控液冷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市场空间基于储能行业装机量测算,如果储能行业装机量受原材料涨价影响、产业政策变化等影响,则下游需求可能不及预期。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如果出现产业政策变化、安全事故、客户认可度等因素影响,储能温控行业需求可能不及预期。p储能技术迭代超预期:如果储能中电池系统的技术迭代超预期,储能项目对温控的需求及技术要求可能发生变化。 

竞争加剧风险:储能温控行业增速较快,若行业内涌入更多市场参与者,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使得行业格局发生变化、盈利能力出现下降。 

测算具有主观性,仅供参考:本报告测算部分为通过既有假设进行推算,仅供参考。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我们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一般声明

除非另有规定,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版权均属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及其附属机构(以下统称“天风证券”)。未经天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报告及其所包含的材料、内容。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均为天风证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

本报告是机密的,仅供我们的客户使用,天风证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天风证券的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天风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天风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天风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天风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天风证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天风证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天风证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天风证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投资评级声明

图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证券研究报告《储能温控行业:短期受益行业高增速,中期看好公司非标化优势》【天风电新】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3月14日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孙潇雅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80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