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学会领情,才是对子女最大的成全

 云语禅心 2022-07-24 发布于河南

端午节了,我给娘家妈和婆婆各自转了一个大红包。

亲妈的红包又是24小时后自动退回,并且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现在自己能自己挣钱,有能力养自己,不需要你的钱,你顾好自己的小家就可以了。

这样的拒绝一直延续了很多年,我也郁闷了很多年。

文章图片1


老妈的观点虽说是为我们考虑,但是也会不自觉的感觉自己不被父母需要的感觉,关系不自觉的也会慢慢疏远,总感觉对父母会有歉疚,很害怕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总想趁自己有限的时候,为父母多做一点,可是自己的亲妈不给这样的机会。

婆婆则不一样,开开心心地收下红包,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婆婆的开心的笑声,每次听到那欢欣鼓舞的笑声,我们也特别有动力去努力挣钱,回馈给自己的父母。

也因为婆婆的领情,婆婆的晚年生活过的也开心,在亲戚朋友面前,多了一些炫耀的资本,成为旁人艳羡的对象。

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领情,是对孩子最大的成全。

领情是处理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因为领情,孩子才能对父母付出真心和爱,孩子才会在日后更有孝心。



经常听隔壁邻居王大叔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孝顺,自己住院一个星期了,还在在外面没有一个打电话问问的,自己在老家拆房子,建房子,装修,孩子们没有一个出钱出力的帮自己。

文章图片2



通常家里的大事小事自己全都能搞定,就是没有孩子对自己说一句感激自己的话,更没有说一个孩子帮自己一点忙的。是不是的心里会有抱怨孩子的时候。

王大叔早年丧父,大概十几岁的样子,刚刚长成一副大人的模样,就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也干过很多工作,养鸡,打棉被,养猪,种庄稼,工地搬砖,小小年纪,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个像样的手艺,后来通过自己的磨破滚打,竟也挣得一份小小的家业。

供两个儿子上了大学,给两个儿子在城里都买了房车,都娶了媳妇,自己又在老家建了栋小别墅,自己也有一辆代步的小轿车,自己手里还有些存款,日子还算过得去。

王大叔从年轻的时候起,为了家庭奔波了大半生,什么都是为了家庭,为了儿子,大概是因为自己吃了太多苦,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在吃一遍,所以在养育儿子的时候很多时候不懂得领儿子们的情。

小时候,王大叔的儿子看到劳累的父亲回到家,给王大叔倒了杯水,给王大叔捶肩,帮着分担家里的家务活,被王大叔大骂了一顿,让孩子们去认真学习,让他们家里的事情都不要管···


后来,儿子们大了些,给王大叔买衣服,买鞋子,买补品,每次都要被王大叔骂一顿,王大叔脾气不好,每次孩子们都感受不到自己的孝心被接受被领情,慢慢的也就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了,不怎么关心王大叔的事了,每次都是吃力不讨好。

在儿子们的眼里,王大叔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不需要别人为他付出什么关心之类的,自己可以把什么都搞定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王大叔即便生病住院了,孩子们依然不会那么关心他,自己建房子儿子们也是不闻不问的,因为王大叔从小到大,凡事自己总是忙前忙后的,不让孩子们插手,孩子们插手了就要被骂。

王大叔很爱自己的孩子,所以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任何一点苦,所有的苦难宁可自己多吃一点,不愿意让孩子们来吃苦受罪。即便孩子们想要为王大叔做点什么,王大叔也不领情,孩子们时间长了就会把一切看得理所当然,不会觉得王大叔需要自己的关心。

父母对待孩子就是这样,小时候总是拼命对孩子好,以为自己老了,孩子自然而然地

文章图片4

懂得领情孝顺自己,却不知,孩子不会记小时候的恩情,于是抱怨自己生了个白眼狼,怪子女的不孝顺。

父母却从没想过,子女的不孝顺其实是自己养成的,从很小的时候起,小孩子想要帮妈妈洗碗,想要自己洗衣服,想要自己扫地开始,第一次拒绝,第二次,第三次,知道很多次以后,孩子就理所当然觉得家务这事跟自己没关系了。

一家人在一起吃东西的时候,父母看到孩子那么爱吃的样子,说自己不爱吃,即便孩子把好吃的送到了自己嘴边,依旧叫孩子自己吃,自己不吃,想的是留给孩子吃。

孩子是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样,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被拒绝得多,孩子就习惯了父母的不领情,渐渐的也不愿意想到为父母付出孝心了也是理所当然了。

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领情,这样自己的晚年生活才不至于凄惨无人问津。

将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他却不知回馈,这也是最令人痛心的。

不要上演这样的悲剧。




有个育儿老师跟一个妈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桌子上放了两杯水,这两杯水,一杯代表妈妈的爱,一杯代表孩子的爱。

老师端起一杯水,代表孩子的杯子,妈妈也端起代表母爱的杯子,老师说,现在你把你的爱给我,即便杯子快漫出来了,妈妈依然往里面到,老师代表孩子的杯子,说着,我不要那么多,你为什么每次都自以为是,不听我的,就这样,代表孩子的杯子,装满了水,妈妈的杯子空了。

老师问妈妈当时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妈妈说自己会感觉很委屈很委屈,心里会非常不平衡,不管自己付出多少,都没有用,感觉很焦虑,很难过。

老师又做了第二个实验,假设妈妈是孩子,老师是妈妈,各自端起了桌子上的水,老师说把爸爸的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还有妈妈的爱都给代表孩子的杯子,让妈妈觉察下,孩子会是什么心里,妈妈说,会感觉很有压力,害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所以就想着躲远一点。

老师总结说:所以你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孩子就能像我们所期望的一样,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开始做第三个实验;老师和妈妈又各自端起杯子,老师说,你把爱分享给我,妈妈就往老师杯子里倒水,老师说:“当你感觉到你的爱越来越少,孩子没有反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焦虑不安,这时候,应该尝试着说:'妈妈需要你的爱’这个时候,孩子才会把爱回流给你,杯子里的水才会倒进妈妈的杯子里,这个时候爱才自然流动起来。”

文章图片5


孩子也有了价值感,他觉得能为妈妈做些事了,妈妈也有了幸福感。

就像这位老师说的爱不是纯粹的牺牲,爱也是不是纯粹的责任,爱更不是委曲求全,爱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也是相互依赖。

领情让父母和孩子的爱互相流动,这样的爱的流动父母不委屈,孩子不会感觉压抑逃避。



记得以前在抖音上刷到一个教授,在育儿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他说他的子女对自己都特别孝顺,每天女儿都要把茶水泡好了端到自己的手里,孩子们还会打水给自己洗脚,子女们都很尊重在乎自己。

因为从小他就会特别领情,从第一次孩子给自己做一件小事开始,就要领情,让孩子从小养成这个习惯,这样孩子在父母这里付出了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时间长了,不做这些事就会不舒服了。

父母对待孩子的恩情很深,这世上唯一能不求回报的大概也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是不求回报就真的没有一丝期待吗?

文章图片6


当自己有一天老了,病了,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从小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领情,孩子早在一次次的父母的不领情里学会了自私冷漠,哪里会在父母年迈体衰的时候突然学会领父母的恩情,孝顺起来?

别惯坏了不知领情的人,别喂饱了不懂回馈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