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说诗词:鸟鸣涧

 昵称4X6owk9e 2022-07-24 发布于湖南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鸟鸣涧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涧”是山间流水的小沟。“鸟鸣涧”的意思是鸟在山涧中鸣叫。这个题目起得非常美,视觉上有深谷,有远山;听觉上有鸟鸣,有流水,反映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间春山的迷人景象,以动衬静,禅理入诗,表现静夜春涧的宁静幽美,反映出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气象。

首句“人闲桂花落”,写静。“闲”字用得极好,这不是刻意的寻求外在安静,而是内心闲适、清净安舒的外在表现。如果说“静”更多的是纪律的约束,“闲”则反映的是精神的自由。“桂花落”初看平常,其实是细笔。首先,这里的桂花不是秋桂,而是四季桂,春季也开花。其次,这里用到以动衬静的手法。桂花极小极细,花落的时候没有悠扬缤纷的姿态,人一般很难察觉。只有在“人闲”的状态下才能感受到“桂花落”。这是非常精致非常自在的生活状态。

次句“夜静春山空”,由静转空。承接上句,人闲方知夜静,花落才觉山空。人只有在内心闲适,超然物外的时候,才能强化对世界的感知。夜静是人闲的外放,是内心世界在外部的投射,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同时,这里转入“空”的概念,因为是山涧,所以两边的是两山相对,形成沟谷。但这里的“空”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空,更是心灵的空,佛法的空,性空的空。

第三句“月出惊山鸟”,写空。人闲可知鸟闲,鸟为月所惊,可见鸟也是极度闲适的。如“人闲”方知“桂花落”一般,“鸟闲”才会感觉到月出带来的细微影响。一般人认为这一句不可解,月出的缓慢不可能惊动山鸟。稍高明的人看到诗人以动衬静的手法,是为了突出春山的宁静。我个人觉得,这里应该是写的禅机。人已闲,山已空,鸟怎能不空?鸟超然无我,缘起性空,这才被月所惊。

第四句“时鸣春涧中”,还是写空。这一句点题,一般都是首句点题,诗人末句点题形成一个结构上的圆环。鸟鸣山更幽,月夜鸟鸣空山,自带一种清幽。这里的鸟鸣也不是简单的以闹衬静,而是以有衬空。曹操看到的鸟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建安时代的凄惶;陶渊明看到的鸟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归园田居的隐逸;杜甫看到的鸟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安史之乱的飘零;而诗人看到的鸟则是开元盛世的和平安宁,是富有禅性的。鸟超然无我,为月所惊,没有上述飞起的姿态,唯有发出数声鸟鸣。这不是惊动,而是欢喜,是感受到明媚月光、春山静谧的欢喜,是迦叶的微笑,是六祖的顿悟,是得之于天地自然大道的欢喜。这声鸟鸣,是鸟的欢喜,也是诗人的礼赞。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这些意象,来写春山夜静。只有对世界极致的热爱与观察,才能写得这般精致唯美。我个人认为,这首诗重点不在写静,而在写空,诗人以深厚的禅理入诗,写出了夜静春山别样的空灵。

小贴士:

《鸟鸣涧》可能是诗人开元年间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组诗由《鸟鸣涧》《莲花坞》《鸬鹚堰》《上平田》《萍池》所组成。《莲花坞》: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鸬鹚堰》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扬。独立何褵褷,衔鱼古查上。《上平田》: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一种特别的禅意美。王维是禅宗的众多追随者之一,他信奉佛学,淡泊名利,回归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脱自我的人生感悟。禅宗与世无争的生活情绪、自然诗意的人生哲学启发了诗人的审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高度的空灵美,流露出禅宗哲理思想,凸显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王维将禅意渗透进诗作中,构建起空明的禅意风格,这是王维对山水田园诗作出的一大贡献。他营造出“空”“静”的意境,重传神、轻迹象,他创作的各个细节似乎都服务于完整的境界。这首《鸟鸣涧》,依托对鸟鸣春润灵动画面的描绘,浸透着若隐若现的禅机哲理。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