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颁布后的第一年中考高考,双双让人大跌眼镜. 1 中考定位:水平考试,兼顾选拔 下面是北京中考数学卷的第1题. 有人感慨:这还是中考吗?都沦为弱智题了? 其实这不算什么了?看广东省中考数学卷. 初中的学霸是不是觉得智商受到了侮辱? 别急,再看倒数第2题. 这可是压轴题之一啊. 你不要惊讶. 这是政策的落地. 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中考要实现两考合一,要同时用于学业检验和高中录取. 这样一来,中考就定位为水平性考试,兼顾选拔. 你明白了吗? 中考改革的方向是,不过分强调区分度,把高端选拔的烈度降下来. 高层希望,高中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均衡,集中于优质学校的好生源有所分散. 2 高考定位:求活求新,为国选材 中考降难度,高考加难度,双减后的第一年大变样,信号意义十分明显. 选拔是要选拔的,不过时间点延后. 从题型设计上,增设三类新题型. 一是多项选择题,瞎蒙得分几无可能. 二是多空填空题,增加考察维度. 三是创新型解答题,增加开放式题型、结构不良试题. 从高考命题改革的理念上,一共提了8条,其中后4条,句句含义丰富,你细品. 加强思维能力考察,引导教学注重过程:只背公式、结论是不行的; 考察问题的本质,培养高层次的复杂能力:只刷题、不理解数学原理是不行的; 注重考察基础,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和课程:信号意义,很多高考题是教材题目的改编; 命题改革创新,加强核心素养的养成:变着法儿考能力,听着玄乎 3 屏幕前的家长:我们怎么办? 想必屏幕前的家长和老师会有些惶恐,老左也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好学校总是有限. 对于中考的家长来说,既然不拼难度,那就拼仔细度.(一分一分地抠) 对于高考的家长来说,既然要上难度,那就得用竞价体育的方法来——三从一大.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训练量. 具体办法,后面再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