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是指一个舞者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外在条件及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巧动作的能力水平,其特性决定了它不是先天由来的,而是经过系统的基础训练所达到的一种结果。 这里说的外在条件是指人的基本条件,包括身高体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质条件和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基础条件——软开度; 内在条件是指单纯从外表外形看不出来的舞者所具有的能力,具体包括肢体形态的协调能力、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动作理解能力、控制能力和基础的弹跳能力等等。”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主导要素中,个人风格往往受到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影响而形成,而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又往往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就舞蹈学意义而言,“基训”的风格基于舞种的风格,也就是说不同的舞种其“基训”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下面以古典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三种风格的舞种为例,浅析一下不同舞种基本功训练的不同之处。 01 / 古典芭蕾基本功的训练 古典芭蕾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宫廷,兴盛于俄罗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古典芭蕾要求的“开”、“绷”、“直”、“长”。下面针对其特点,具体分析一下其动作的训练要求。 1、古典芭蕾中“开”特点的训练方法 2、芭蕾舞中“绷”特点的训练方法 3、芭蕾舞中“直”特点的训练方法 4、芭蕾舞中“长”特点的训练方法 02 / 中国古典舞中的基本功技巧的训练 古典舞的学习要求舞者在掌握身韵、身段的练习时还要扎实的练好基本功技巧。古典舞中的基本功技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转”、“翻”。 1、古典舞中的“跳”的训练 2、古典舞中“转”的训练 3、古典舞中“翻”的练习 03 /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技巧训练 民族民间舞蹈(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风俗习惯、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我国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的传统,它包含宗教、文化、习俗、审美等各个方面,是民族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综合艺术表现。它包括大家熟悉的藏族的“弦子”、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麦西来普”。朝鲜族、傣族的舞蹈等多种舞蹈。民族舞道具:手绢、扇子、花绸、面具、腰鼓、以及伞、灯、刀等。所以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这些民族舞蹈的步伐和神韵,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民族韵味才能更好的诠释民族舞蹈,所以这是民族舞蹈基本功的主要训练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