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肾同源,脾肾互根!五大偏方,以肾为轴,以心肝脾为网,治病特能耐!

 春明8566 2022-07-24 发布于黑龙江


阅106转02022-05-06

遗精滑泄在虚症中实在常见,由于五脏之中,肾主水藏精,当肾气因虚失于封藏,精关不固,便可能滑泄遗精。

而肝肾同源,肺肾相通,脾肾互根,心肾水火相济,故肾之封藏出问题,可牵一发而动全身,表现也不尽相同,用方当然也不同。

1 秘传玉锁丹

出自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利心气,行肺气,益脾气,补肾经虚损。

治遗精梦泄,小便白浊如膏,甚或身体拘紧疲倦,骨节酸疼,胃口不好,面色黧黑,容颜枯槁体瘦,唇干口燥,虚烦盗汗,大有神效。

组成:茯苓120g,龙骨60g,五倍子180g

将上药捣烂为细末,加水糊为绿豆大的丸剂。每服四十粒,空腹用盐汤送下,一日服三次。

2 固真丸

出自明代大医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

清热利湿,健脾宁心,固肾涩精。用于肾虚遗精、滑精,腰膝酸软。辨证为面白少华,苔白舌淡,脉沉细而弱者。临床常用于治疗遗精、小便不通、蛋白尿等病症。

组成: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菟丝子500克、煅牡蛎120克、金樱子(去子、蒸熟)(120克)、茯苓120克。

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服9克,每日2次,温酒或盐开水送下。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比例酌情减少。

3 苓术菟丝丸

来自清代医家洪缉庵所著《虚损启微》。

治脾肾虚损,不能收摄,以致梦遗精滑困倦,神经衰弱甚至强筋骨等。

阳虚者多见脾肾虚损,表现为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阳痿滑精,小便频繁而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本方正为阴阳并补而偏补阳虚之剂。

组成:

白茯苓、白术(炒)、莲肉(去心)各120g,五味子60g(酒蒸),山药(炒)60g,杜仲(酒炒)90g,炙甘草15g,菟丝子300g。

上用打为末,以陈酒煮,加面粉糊为丸如绿豆大,空腹用白开水下,或酒下百余丸。如气虚神倦不能收摄,加人参约100g尤妙。

4 金锁丸

出自宋代官修医书《圣济总录》。

补骨髓,去肾邪,治虚劳失精。表现为小腹抽搐疼痛,男子私处寒凉早泄,目眩,眼眶痛,头发落,或虚烦,心悸。摸脉,有脉跳太快不聚,或脉象虚弱,或脉动微紧等表现。

所以本方所治之滑泄,主要表现为早泄。

组成:巴戟天(去心),龙骨1两,山茱萸1两,韭子(炒)4两。

捣烂为细末,加蜂蜜炼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服20-30丸,相当于6至9克,空腹温酒送下。

5 水陆二仙丹

固涩止遗,益肾滋阴、收敛固摄,治肾虚不固之遗精,且对于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女性的阴道炎,盆腔炎均适用。

组成:芡实、金樱子各等分。

将金樱子100克,蜂蜜200克熬制成膏后,再将芡实研末,一起拌和制成丸。每服6~9克,每日2次,盐汤送下。

本方有下焦湿热者不宜用哦。

以上五方,

出场最多者为茯苓,出场三次。

茯苓性味甘淡平,管脾管心管肺管肾,能以利小便而泄肾中浊气,由此稳固精关。并能以健脾利湿,宁心安神,而使心养神安,脾气健旺,反过来帮助肾关封藏。

其味甘的特性,又能助阳,而阳以升为主,可防精漏下。

其次为菟丝子和龙骨金樱子,均出场两次。

菟丝子以辛散甘补平和的性味,补肾养肝,运脾助胃,固精缩尿。是有名的温和派阴阳双补精英。无论何种体质都可用。

龙骨,质重沉降,能将上浮的肝火心火下拉回原处,还可收敛受不住虚火蒸腾而打算外逃的津液(汗水),并将泛滥之肾水返归其宅,令肾精得以稳固,止遗防滑。

可谓既能抑火,又能制水,令水火相济,心(火)肾(水)相通,助身体这部机器良好运转。

金樱子味酸甘涩,性平。能入肾、膀胱和大肠而收敛虚脱之气,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

民间治小便频数,多尿小便不禁,采用金樱子(去净外刺和内瓤)和猪小肚一个。水煮服而治。若是男子滑精,女子白带,常采用金樱子去毛、核一两。水煎服,或和猪膀胱,或和冰糖炖服。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